張自力,孫連堆 (滄州市供水總公司,河北滄州061000) 摘 要:介紹了滄州“改水降氟工程”中供水管道途經南排河(河床為流沙土壤)時帶水作業的施工措施,可供類似工程借鑒。 關鍵詞:供水工程;過河管;施工 中圖分類號:TU992.0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4602(2001)04-0062-02 “改水降氟工程”是滄州市重點工程,由東水廠、輸水管線和市區管網改造工程組成。輸水管線工程南起大浪淀水庫,北至東水廠,管線全長19.7 km,管徑為DN1 200,管材選用預應力混凝土管(管線途經八條河流、穿越兩條國道及京滬鐵路處采用鋼管)。 1 工程中遇到的問題 南排河位于滄州市南約8 km處,河道寬140 m,南側河堤寬60 m,北河堤寬110 m,河堤高出地面4.2 m,為沙性土壤。南排河是重要的排灌河道,也是本項工程的必經之路,而且是工程中施工難度較大的環節。原設計過河管道為倒虹吸管,設計DN1 200,鋼管長360 m,河道兩側各設DN820排水管一根。由于1996年為豐水年,降雨較多,為此滄縣水利局在南排河存儲了約2 000×104m3水,用于來年的農業生產。施工地段南排河河道水位5.5 m,河底高程1.2 m,水深4.3 m,據地質資料記載:該地段河床為流沙土壤,帶水作業難度較大,很難達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2 施工方案的比較 鑒于河道現狀及工期的緊迫性,工程技術人員及有關專家經多方論證,提出如下施工方案: ?、賰蓚却蜓叻桨?BR> 從上、下游各100 m處填筑土堰,堰高超出水面1.0 m,堰頂高程約6.5 m,頂寬4.5 m,需土方約3×104m3,施工時壩體的密實性要求較為嚴格,待圍堰完成后排除明水,按正常施工程序施工。但考慮到水的滲透壓較大,很難通過打井降水達到施工條件,并且工期較長,土方量過大且取土較難,投資較大,該方案很難實現。 ②打樁架空方案 該方案在河內打800 mm鋼筋混凝土樁18根,每根樁高約10 m,管道架于樁上,并做好保溫防腐工作,施工時需建浮橋一座。由于河底為流沙底槽,帶水施工難度較大,且工期難以保證,造價也過大,不易實現。 ③大鏟刮底方案 該方案適于流動性河流,且河床要為非沙性土壤。而南排河水面靜止,刮出淤泥不能被沖往下游,河床坡角不易刮到,并且河底為沙性土壤,難以達到設計高程,因此該方案難以實現。 ?、茼敼苓^河方案 該方案采用頂管穿越河底,出大堤后管道上翻,該方案難點在于: a.頂管工作坑深達8 m,排水較難,且河堤為沙性土壤,隨時有塌方的危險。 b.管道需穿出大堤,長度達310 m,距離過長,造價大增,且施工難度過大。 c.河內水滲漏嚴重,難以達到安全施工。 鑒于上述原因,該方案也被否認?;谏鲜龇治?,我們認為上述四種施工方法無論從工期、投資及施工難度等方面都是不允許的。 3 設置臨時管道方案的提出 ?、偃嵝赃B接管方案 采用兩端有法蘭接口的橡膠軟管,因橡膠軟管使用靈活接口方便。由于管徑過大而生產廠家較少,管線過長而運輸不便,且一般橡膠軟管的承壓較低,因此該方案很快被否決了。 ?、谂R時管道方案 先做好臨時管沉于河底(河底不開挖),為防止管道應力過大,管道兩側加大支墩面積,河中心填石子支撐,兩側打樁固定。臨時管道位于正式管道西側,與河底斜交叉沉于河底,與兩側管道斜向連接。待來年5、6月份河道干涸后,圍堰打井降水,再施工正式管道。由于臨時管道與正式管道之間距離較近,造成施工不便,并且需停水2~3 d。 ③DN800臨時管道方案 結合南排河過河管原有設計:兩岸各設有一根DN800放空鋼管,將臨時管道的管徑縮為DN800,并且將臨時管道位置東移至距正式管道20m處,并暫時與兩側放空管連接,沉于河底,作為臨時輸水管道。這樣不僅造價會降低,且施工難度大大減少,為此即對該方案做了詳細的水力計算:臨時管道總長240m,正式管道長200 m,不同流量時其對應水力坡度與水頭損失見表1。 表1 不同管徑的水力計算表流量(m3/h) | 水力坡度(i=1/1 000) | 水頭損失(kPa) | DN1200 | DN800 | DN1200 | DN800 | 2850 | 0.447 | 3.53 | 0.872 | 8.33 | 4350 | 0.981 | 8.27 | 1.96 | 19.40 | 5000 | 1.29 | 11.1 | 2.55 | 26.0 | 通過以上計算可知,采用DN800鋼管在正常運行時,供水泵站開兩臺泵,流量在10.44×104 m3/d時,水頭損失增加17.64kPa,不影響正常供水。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該方案無論從工期、投資、施工難度及可行性上都是最佳方案。 4 臨時過河管的設計與施工 為了不影響來年枯水季節正常管道的施工,臨時管線位于正常管線以東20 m處,兩岸各設DN1 200閥門一個,這樣待來年正式管道施工時,不停水即可完成正式管道的安裝工作。為避免來年枯水期因管道重力而產生的應力,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①下管前,應在河底每隔10 m采用纖維袋裝碎石填至管底進行支撐。 ?、诠芫€兩側下翻彎頭采用混凝土支墩固定,支墩尺寸按中間段管線帶水應力進行設計。 ③因沉降可能產生應力處,尤其上彎、下翻彎頭處,采用?25 mm鋼筋加強強度。 臨時輸水管線于兩個月后全線貫通,經消毒沖洗后正式投入使用,一次試送水成功。南排河地表水經農業生產利用,在5月末基本用盡,正式管線按原過河管設計施工完成后,拆除露于河床上的臨時管道,剩余部分留做管線檢修放空、排水用。 南排河管線變換前后,供水泵站設計供水量與出口壓力見表2。 表2 兩種管線的運行情況比較運行方式 | 流量(m3/h) | 泵站出口壓力(MPa) | 臨時管線 | 正式管線 | 開一臺泵 | 2850 | 0.12 | 0.11 | 開兩臺泵 | 4350 | 0.32 | 0.3 |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管線運行情況與設計時所進行的水力計算基本上一致。 5 結語 輸水管線投入使用后,結束了滄州市人民長期飲用高氟水的歷史。為此,該項工程被授予“市長特別獎”,尤其對南排河過河管的設計施工給以了高度評價,并為類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電話:(0317)2050034 收稿日期:2000-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