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內置套筒的曝氣池設計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2001-04-01
來源 《中國給水排水》2001年第2期
作者 羊壽生
關鍵詞 污水處理 曝氣池 套筒式 設計
摘要 介紹了開發成功的一種套筒式曝氣池,它具有用地少、投資省、經常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優點,適用于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套筒式曝氣池已在多座污水處理廠中應用,效果良好。

標題:

內置套筒的曝氣池設計

可見全文

作者:

羊壽生;

發布時間:

2001-4-17

出自:

《中國給水排水》2001年 第2期

關鍵字:

污水處理;曝氣池;套筒式;設計

摘 要:

    介紹了開發成功的一種套筒式曝氣池,它具有用地少、投資省、經常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優點,適用于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套筒式曝氣池已在多座污水處理廠中應用,效果良好。

簡介:

羊壽生
(上海市政設計研究院,上海200002)

  摘 要:介紹了開發成功的一種套筒式曝氣池,它具有用地少、投資省、經常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優點,適用于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套筒式曝氣池已在多座污水處理廠中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污水處理;曝氣池;套筒式;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92.0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4602(2001)04-0037-04

  曝氣池的設計與布置是活性污泥法的關鍵(占污水處理廠造價的20%~30%,經常費用的70%~80%)。最早的曝氣池,平面呈狹長矩形,水池斷面的深寬比大約為0.3~0.5,曝氣擴散器位于池的一側,工作時水流呈螺旋推流狀。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曝氣池斷面的深寬比例在不斷優化,首先是曝氣器采用兩側布置,故寬度要放大,而后根據土建結構分析以及水力學上的考慮,曝氣池深寬比逐步變為1~2。目前,曝氣池斷面深度一般為3.5~4.5m,寬度為3.5~9 m。一般來說,曝氣池通常為廊道式,水流為推流式,空氣擴散器可布置在一側或兩側,也可全池布置。當采用表面機械曝氣器供氧時,如用豎軸式表面曝氣葉輪供氧,曝氣池平面可布置成矩形或圓形,池內置一臺表曝葉輪;有時呈長方形,池內置多臺表曝葉輪,葉輪之間可用墻隔開,水流為完全混合型。若用橫軸式轉刷或轉盤供氧,曝氣池平面呈狹長廊道形,稱為氧化溝布置形式。在狹長廊道兩端,設豎軸式表面曝氣葉輪充氧,這也是一種氧化溝布置方式。氧化溝水流為推流式,但當氧化溝污泥負荷低時,具有完全混合式特點。
  綜上所述,曝氣池布置大致分為兩種型式,平面呈狹長矩形池,水流為推流式;平面呈矩形或圓形池,水流為完全混合式。從實踐中可知,狹長矩形池的充氧不均勻,處理效果易受污水負荷變化影響,污泥易發生膨脹;矩形或圓形池雖能承受污水負荷變化,但有可能發生污水短路,影響處理效率,污泥也容易發生膨脹。為了克服上述缺點,上海市政設計研究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開發新的曝氣池池型,主要從增加水池深度、節省用地考慮,同時要找到一種耗能低、不堵塞、管理方便的空氣擴散器。經研究在曝氣池中設套筒,利用氣提作用,可增加水深,同時利用空氣流的高速噴射撞擊作用提高氧的利用率。由于池內設提升套筒,故稱套筒式曝氣池,經過小試、中試、直到工程中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套筒式曝氣池的設計與布置

  1.1  布置形式
  套筒式曝氣池由6座(或6座以上)矩形池(單池尺寸不宜大于9 m×9 m,池單邊尺寸應大于水深)組成,每座池內設套筒兩個(套筒面積占池面積的5%左右),套筒內密集設置多噴嘴曝氣器(見圖1)。

  污水、污泥從一端進入1號池,依次經過2、3、4、5及6號池出流至二次沉淀池。這種布置的特點是將6座完全混合式水池串聯起來,不會發生短路,既能承受污水負荷變化,又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處理效果穩定。
  套筒式曝氣池也可設計成圓池(見圖2),其主要尺寸與矩形池類同。

  1.2理論分析
  假定生物處理中污染物的去除按一級反應降解,處理時間與處理效率關系為:

  推流式t=(1/k)ln(C0/C)             (1)

  完全混合式t=(1/k)[(C0-C)/C)]          (2)
  式中  C0、C——進水、出水污染物濃度
        k——反應速率常數
        t——停留時間
  當n個完全混合池串聯時:

      T=nt=n/k[(C0/C)1/n-1]        (3)
  當進水污染物濃度C0=100 mg/L、出水C=5 mg/L時,串聯完全混和池容積為:

      n=1  V=TQ=Q(100/5-1)/k=19(Q/k)
      n=4  V=4Q[(100/5)1/4-1]/k=4.46(Q/k)

  式中  V——容積
      Q——流量

  由此可算出單個完全混合池、串聯完全混合池與推流池的相對容積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相同的去除率下,串聯池越多,反應器容積越小。6池串聯與單池相比,容積已大大減小,無限增加串聯池數,總容積再減小已不明顯,故套筒式曝氣池串聯池數宜采用6~10座為宜。

表1  串聯完全混合池的相對容積比
形式去除率
85%95%98%
單個完全混合池5.6719.49
2池串聯3.166.9612.14
4池串聯2.434.466.64
6池串聯2.223.905.50
8池串聯2.143.605.04
推流池1.93.03.91

  1.3  單池的工作特性
  一般曝氣池水深為4~6 m,鼓風機風壓為49 kPa,而套筒式曝氣池水深可達7.5 m,風機風壓仍采用49 kPa,其主要是利用了套筒提升作用。曝氣器位于水面下約3.8~4.0 m處,套筒內設置多噴嘴曝氣器,有序排列,每只曝氣器四個噴嘴,相鄰噴嘴對置。曝氣時,噴出的空氣形成撞擊氣流使氣泡變小,并使套筒內水流向上起到提升作用。在套筒頂部水面處,設弧形反射板,上升氣水混合體經反射板引導,使水流的動能變成水平壓能沿水面向四周噴射,形成較大水躍,使全池混合均勻,不產生沉積。
  1.4多噴嘴曝氣器
  多噴嘴曝氣器為一球狀體,在球體中間水平向設四個噴嘴(每只噴嘴的供氣量約為0.28~0.35m3/min,噴嘴直徑為5~7 mm,通過噴嘴口的水頭損失約為392 Pa),球體上端接空氣管,下端設防堵尾管,空氣從四個水平向噴嘴以15~20 m/s速度噴出,由于采用對稱布置,故相鄰兩個噴嘴對齊后形成沖擊氣流,氣泡沖擊后,形成若干小氣泡群向上浮升(曝氣器構造及布置如圖3所示)。當停止供氣時,泥水從防堵管進入曝氣器,重新通氣時,泥水又從防堵管沖出,故不會發生噴嘴堵塞現象。這種布置在工程中已使用10年以上未發生堵塞。經生產性大池實測,其氧利用率達10%以上。

  1.5 防止污泥膨脹
  多座完全混合池串聯后,由于每座池的基質濃度梯度大,使絲狀微生物難以生存,數量減少,污泥不發生膨脹。工程實踐也證實了這一研究成果,如上海地區城市污水處理廠有10余座,每到夏天水溫升高后污泥常常發生膨脹,污泥體積指數在300~500之間,影響正常運行。而采用套筒式曝氣池的閔行污水廠,污泥體積指數在100~150之間,沉降性能良好,10余年來從未發生污泥膨脹。同樣,在氣溫較高的廈門污水處理廠也采用了套筒曝氣池,投產后10余年從未發生污泥膨脹。

  2 主要參數及實測結果

  2.1 套筒
  
每只套筒平面的長寬比為5∶1,套筒中部設圍板,上口及下口不設圍板,其比例是上口為0.45~0.5 H,圍板為0.25~0.3 H,下口為0.3~0.35 H(見圖4,H為水深)。

  2.2 反射板
  反射板置于套筒上端,其作用是將向上的水氣混合液經反射板后迅速轉變成水平向壓能。經多次試驗研究,反射板的構造是采用勾股弦比例,在弦的中垂線上求取其圓心,夾角保持在74°左右(見圖5)。

  2.3實測結果
  對生產性池子進行了實地檢測,主要觀察套筒曝氣池充氧情況及混合情況。選測的矩形池平面尺寸為7.95 m×7.42 m,水深為7.5 m。
  2.3.1充氧能力測定
  
進行了兩次測定,采用溶氧儀和化學法,同時測溶解氧值。取樣點在水面下約0.5 m、3 m及距池底0.5 m處,測定在清水中進行,供氣率為(7.1∶1)~(4.2∶1),經換算至20 ℃時的動力效率為2.8~3.6 kgO2/(kW·h),氧利用率為8.5%~9.5%,上述結果均為各點平均值。實際運行中,氣水比<4.2∶1時,估計氧利用率>10%。
  2.3.2混和情況測定
  投加示蹤劑(鹽基玫瑰精染料),一次投入約4 kg,水體積為391m3,平均濃度為10.23 mg/L,空氣量為10.2m3/min,每5 min取樣測光密度。結果顯示,染料投入后5 min內已達到完全混和。
  2.3.3 MLSS值測定
 

表2  各點實測的MLSS值
取樣點水下深度
1m3.5m6 m
13225mg/L3380mg/L3430mg/L
23561mg/L3479mg/L4086mg/L
33607mg/L3024mg/L3720mg/L
43520mg/L3556mg/L3334mg/L
53960mg/L3970mg/L3840mg/L
63641mg/L3524mg/L3910mg/L
A3941mg/L3912mg/L3925mg/L
B4085mg/L3799mg/L3910mg/L
C3987mg/L3915mg/L3136mg/L

  在完全混合型曝氣池正常運行時,取樣測各點MLSS值,其結果如表2所示,說明整個池內混和情況良好。
  2.3.4曝氣筒內流速測定
  
采用螺旋槳式流速儀,安裝在筒底以上1/3處,測定筒內上升流速。當供氣量為6m3/min時,上升流速為0.43~0.47 m/s;供氣量為10.2m3/min時,上升流速為0.56 m/s。按此推算,水池容積為391.1m3,每池兩只曝氣筒,全池水環流一次,氣量為6m3/min時約需7.4 min,氣量為10.2m3/min時約需5.9 min。
    根據生產性池子的實測結果,套筒式曝氣池運行基本上達到預期的設計要求。

  3 工程實例

  我院自開發成功套筒式曝氣池后,在工程中即予以推廣應用,已建成的套筒式曝氣池工程實例如表3所示。

 

表3 套筒式曝氣池工程實例
名稱規模(104m3/d)曝氣池數量池體尺寸:
長×寬×深 (m)
投產年份
上海閔行污水處理廠
二期*
三期*
2.2
1.5
1.5
2組,每組6座,共12座
2組,每組8座,共16座
2組,每組8座,共16座
7.9×7.6×7.5
8.6×8.6×7.5
7.8×7.8×7.5
1981年
1990年
1998年
上海煉油廠污水處理站1.442座圓池,φ=19.6,H=7.51981年
上海吳淞污水處理廠*42組,每組8座,共16座9×9×7.51991年
蘇州城東污水處理廠2.52組,每組6座,共12座8.5×8.5×7.51989年
廈門員當湖污水處理廠3.72組,每組8座,共16座8.5×8.5×7.51988年
深圳濱河污水處理廠
(A/B法A段曝氣池)
304組,每組6座,共24座9×9×7.51998年
注*有生物脫氮功能。

  上述各污水處理廠運行正常、維護簡便、處理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其中上海閔行污水廠、廈門員當湖污水處理廠、深圳濱河污水處理廠、上海煉油廠污水處理站,分別獲部、市級優秀設計一、二等獎。

  4 結語

  實踐證明,套筒式曝氣池具有占地省、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等優點,是我院自主開發的一種曝氣池形式,特別適用于中小型污水處理廠。近年來,又進一步研究開發成功在套筒曝氣池一側組建雙層矩型平流沉淀池,使曝氣池和沉淀池布置更為緊湊,用地更省,管理也更方便。


  電 話:(021)63217489
  傳 真:(021)63217910
  收稿日期:2001-02-14

刪除記錄

修改記錄

關閉窗口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