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天然高分子改性異喹啉季按鹽對SRB殺菌性能及機理的研究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2001-04-01
來源 《工業用水與廢水》2001年第2期
作者 潘碌亭,肖錦
關鍵詞 循環冷卻水 水處理 異喹啉季銨鹽 硫酸鹽還原茵 殺菌劑
摘要 采用絕跡稀釋法研究了天然高分子改性異喹淋季銨鹽(FIQ-C)對硫酸鹽還原菌(SRB)的殺滅性能。考察了各種因素對殺菌性能的影響,比較了藥劑FIQ-C與1227的殺菌能力,探討了FIQ—C的殺菌機理。結果表明,藥劑FIQ-C對模擬油田廢水中SRB有良好的殺滅性能,當FIQ-C投加量為5mg/L時,殺菌率可達99.9%以上。

潘碌亭,肖錦
(華南理工大學造紙與環境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510641)

  摘 要:采用絕跡稀釋法研究了天然高分子改性異喹淋季銨鹽(FIQ-C)對硫酸鹽還原菌(SRB)的殺滅性能。考察了各種因素對殺菌性能的影響,比較了藥劑FIQ-C與1227的殺菌能力,探討了FIQ—C的殺菌機理。結果表明,藥劑FIQ-C對模擬油田廢水中SRB有良好的殺滅性能,當FIQ-C投加量為5mg/L時,殺菌率可達99.9%以上。
  關鍵詞:循環冷卻水;水處理;異喹啉季銨鹽;硫酸鹽還原茵;殺菌劑
  中圖分類號:TQ45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455(2001)02-0020-03

 A Study of Bactericidal Effect of Natural Polymeric Modified Isoquinolin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n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 and Mechanism
PAN In -- ting, XlAO Jin
(College of Paper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 Zhou 5l0641, China)

  Abstract: The bactericidal effect of natural polymeric modified isoquinolin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FlQ-C) on ficiency reducing bacteria (SRB) was studied using the vanishing-dilution method. Factors affecting the bactericidal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the bectericidal ability of FlQ-- C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1227, and the bactericidal mechanism of FlQ-C was approach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FlQ-C has a good bactericidal effect on the SRb in simulated oil field waste water and that when the addition Of FlQ-C is 5 mg/L, the bactericidal rate may be 99.9% or higher.
  Key words: circulating cooing water; water treatment; isoquinolin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FlQ-C); sui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 bactericides

  油田廢水中含有多種微生物,其中以硫酸鹽還原菌SRB危害為主,因油田廢水的水質條件適合于SRB的生長,從而導致其迅速繁殖,形成大量生物粘泥,附著在管道及設備的內壁上,造成管道及設備的腐蝕穿孔。另外,SRB的代謝產物FeS沉淀的產生會堵塞地層,造成注水量的下降,直接影響原油產量的提高[1]。目前,普遍采用投加殺菌劑1227來抑制SRB的生長繁殖,但由于殺菌劑1227長期使用,許多油田的SRB對其產生了抗藥性,致使水處理費用大大提高。因此,開發新型高效殺菌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天然高分子物質F691為華南地區特產植物膠粉,近年來被廣泛用于研制絮凝、緩蝕劑,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4],而關于殺菌性能及機理的研究報道較少。故本文以天然高分子F691為原料,進行化學改性,制取含氮雜環季銨鹽的多功能水處理劑FIQ-C,重點研究FIQ-C對模擬油田廢水的殺菌功效,并對其殺菌機理進行探討。

1 實驗部分

1.1 主要試劑
  十二烷基二甲節基氯化按1227(市售);天然高分子改性異步琳季按鹽FIQ-C(自制,使用時配制成0.5%)。
1.2 油田廢水水質
  
根據油田廢水的主要成分,配制實驗用模擬含油廢水,廢水含:NaCl30000mg/L;MgCl2·6H2O1000mg/L;Na2SO4·10H2O1000mg/L;CaCl21000mg/L;NaHCO31000mg/L;高嶺土200mg/L;有機污泥100mg/L;重柴油100mg/L;PH值7.2;SRB105個/mL。
1.3 殺菌實驗
  
采用美國石油工程協會(AOIRP38)推薦的絕跡稀釋法,進行細菌含量的測試,并將稀釋后的測試瓶放在30℃培養箱內恒溫培養,根據稀釋倍數,兩周后讀取SRB的數值。
1.4 殺菌率的計算
  
殺菌率=(起始菌數-存活菌數)/起始菌數×100%

2 結果與討論

2.1 劑用量對殺菌率的影響
  在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的含油廢水,在攪拌條件下先加入2mg/L的PAC,然后再分別加入一定量的FIQ-C,進行混凝沉降,靜置60min后,用絕跡稀釋法分別測定原油田廢水、上清液及泥的含菌量,以此求得殺菌率,同時在相同條件下與1227殺菌率進行對比,結果如圖1、圖2所示。

 

  從圖1和圖2可知,藥劑FIQ-C對細菌SRB的吸附和殺菌作用都比較強。當PAC投加量為2mg/L,FIQ-C為5mg/L時,處理后的上清液殺菌率達99.9%,而加相同量的1227殺菌劑,其殺菌率僅為90%。
2.2 藥劑的殺菌作用與接觸時間的關系
  
在含菌模擬油田廢水中,加入2mg/L PAC和5mg/LFIQ-C,進行絮凝沉降。以絮凝凈化實驗結束時間為起始時間,用絕跡稀釋法測定廢水中的存活細菌濃度,與空白值對照得出殺菌率,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以看出,當藥劑FIQ-C與廢水接觸時間30min后,對SRB的殺滅率為94%;當接觸時間為60min時,殺菌率高達99.5%以上,故選取滅菌時間為60min,即可達到99.5%以上的殺菌率。
2.3 油田廢水的pH值對殺菌率的影響
  
在30℃不同pH值的油田廢水中,分別加入2mg/LPAC和5mg/LFIQ-C,絮凝、沉降60min后,檢測細菌量,得出殺菌率,結果見圖4。 由圖4可知,藥劑FIQ-C在堿性條件下表現出較強的殺菌效果,隨著廢水pH值的降低,藥劑的殺菌率也降低。這可能與細菌菌體蛋白質的等電點約在PH=2-5之間有關,當水體呈堿性時,細菌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氨基酸以COO-形式存在,易同陽離子型季銨鹽FIQ-C作用,從而有利于殺菌。
2.4 藥劑FIQ-C與1227協同殺菌作用
  
實驗測定了FIQ-C與1227復配使用時的殺菌作用效果,藥劑總的投加量與圖2所述一致,但FIQ-C與1227的用量均為總量的一半,時間60min, 水溫30℃。結果見圖5。

  由圖5可知,當FIQ-C與1227復配使用時,雖然兩者的用量均減半,但與同一總量下單獨使用FIQ-C相比,殺菌率有所提高,說明兩種藥劑具有良好的協同殺菌作用。
2.5 藥劑反應時間與富集的關系
  藥劑FIQ-C可以將絕大部分SRB富集于底泥中,藥劑中殺死SRB最直接的基因是季鉸基,它們的含量與反應時間有關。實驗測定了季按基的含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結果見圖6。
  由圖6可以看出,當反應時間從5min增加到25min后,上清液中季銨基含量從80%下降到20%以下,底泥中季按基含量從20%上升到70%,由于底泥富集絕大部分的SRB,因此底泥中季按基含量的提高對殺菌率的提高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6 殺菌機理初探
  
天然高分子改性異喹啉季銨鹽多功能水處理劑FIQ-C,之所以能抑制SRB的生長,是因為陽離子型藥劑可強烈吸附在帶負電荷的細菌茵體表面,阻礙細菌對外界的正常離子交換和物質交換,破壞控制細胞滲透性的原生質膜,使細菌死亡。同時藥劑中的小分子能穿過細菌體的細胞膜、細胞核,破壞細菌的遺傳系統,從而殺死細菌[5]。另外,藥劑中的不同基團可滲入菌體細胞膜的類脂層和蛋白質層,從而改變菌體細胞膜的滲透性,使細胞內物質外滲,致使細菌死亡。

3 結論

3.1 天然高分子改性異喹淋季銨鹽多功能水處理劑FIQ-C對SRB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在相同條件下,其殺菌性能比1227好。在菌量為105個/mL時,投加5mg/L FIQ-C殺菌率即可達到99.9%。以上。
3.2 藥劑FQ-C與1227復配使用可提高殺菌率,證明藥劑FIQ-C與1227具有協同殺菌效應。
3.3 藥劑FIQ-C具有絮凝、殺菌等多種功效,且最佳絮凝投藥量與最低有效殺菌量相容,具有低劑量效應(FIQ-C性能另文討論)。一次投藥就能達到絮凝和殺菌雙重目的,因而能提高藥劑的利用率和油田生產的經濟效益。
3.4 藥劑FIQ-C能有效地富集細菌于底泥中,并隨著攪拌時間的延長,殺菌有效組分季銨基也逐漸富集于底泥中,使殺菌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夏明珠,馬家驤.硫酸鹽還原菌對金屬的腐蝕作用及其防治[J].腐蝕與防護,1994,15(4);191-192.
  [2]邱學青,楊東杰,肖錦.絮換-緩蝕-阻垢劑GMT-A緩蝕、阻垢機理[J].水處理技術,1995,21(3):179-182.
  [3]尹華,肖錦.絮凝——緩蝕劑CMT-A2的應用性能研究[J].工業水處理,1994,14(2):12-15.
  [4]尹華,彭輝,肖錦.含氮雜環水處理劑FNQ-C 緩蝕性能研究[J].工業水處理,1999,19(6):20-22.
  [5] 依霍其森.生化毒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345—346.


  作者簡介:潘碌亭(1965),男,講師,現為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系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30余篇。
  收稿日期:2000-10-11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