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區污水回用可行性探討
黃石1,何中2
(1.東華工程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4;2.合肥市城改指揮部,安徽 合肥230021)
摘 要:許多生活小區都建有污水處理廠,小區污水經處理后排放。對缺水地區,這部分水經處理后可以回用作生活雜用水,為此,本文提出了混凝沉淀、過濾的改進工藝,可滿足生活雜用水的要求。
關鍵詞:生活小區污水;污水再生回用;纖維球過濾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2455(2001)02-0032-03
概述
水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而且是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污水處理不是目的,保護資源,充分利用資源才是根本的出發點。污水的再生回用,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環境,是污水處理的最終目的。
某小區是建設部住宅小區示范工程,其配套的污水處理場,主要處理小區的生活污水,處理能力4000m3/d,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氧化溝處理工藝(單溝氧化溝工藝)。場區占地0.73hm2,服務人口2萬。該污水處理場于1993年底建成,1994年初投入運行。本文就其處理工藝及運行現狀進行分析,尋求一種使COD、BOD、SS、氨氮等污染物經處理可達到《生活雜用水標準》的經濟合理工藝,使該污水大部分回用,以節省資源的目的。
1 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及運行現狀
1.1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見方框流程圖1。
1.2 運行現狀及分析
該污水處理場的污水來源于小區居民生活廢水,因此水質單一,處理流程簡單,構筑物、設備較少,運行管理方便。根據1999年污水場水質檢測報表繪出COD、BOD進出水動態圖和SS、氨氮進出水動態圖(見圖2-5)可以看出,COD和SS進水波動較大,但出水波動較小,說明整個流程中物理處理部分穩定;BOD、氨氮進水穩定,出水有一定波動,說明生化處理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穩定性差引起、從進出水水質及平均去除率來看,整個處理工藝運行穩定可靠,處理效果較好。不僅COD、BOD和SS的值可以達到二級排放標準,而且有一定的脫氮效果(見表1)。與《生活雜用水標準》的主要污染物指標相比,僅SS超標較多,所以該水再生回用主要的任務是去除SS。
2 污水回用的可行性
2.1 回用的途徑
污水再生回用的目的是該小區的綠化地帶灌溉,水景的使用,消防用水。如能在污水處理場附近建成一座綜合洗車場,那么污水回用將變得更有價值。
2.2 回用處理的工藝選擇
污水再生回用處理的常用工藝有以下三種[1]:
①混合+沉淀+過濾
②氣浮+過濾
③直接過濾
三種流程框圖見圖6。
采用第一種流程需要增建混合反應池、沉淀池。沉淀池占地面積較大,初期投資多,受實際情況限制,難以實現。采用第二種流程需要增加氣浮裝置。常規氣浮法存在溶氣罐體積大、效率低、操作不穩定、溶氣壓力高、能耗大等問題;高效氣浮法設備復雜,運行管理要求嚴格,一般工人難以操作。第三種流程較短,投資少,但直接過濾由于處理后污水含懸浮物多,濾層表面由于大量截泥以至堵塞,出現表層結殼現象,造成水頭損失增加,工作周期短的弊病。實際工程中發現即使采用雙層濾料也難以解決這種問題。
根據對以上常用流程的分析及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改進工藝,見圖7:
生化出水在管道內予加氯、混凝劑后,進入應池反應,經提升進人纖維球過濾器。纖維球過濾器調試好后,自動運行無須人工管理。纖維球過濾器濾速高,不堵塞,正常出水懸浮物含量小于5mg/L[2],但其初期濾液懸浮物含量高,對氨氮的去除效果略低,為保證出水水質加雙層濾料無間過濾罐把關,這樣即可以保證出水達標,又避免了濾層結殼問題,運行管理簡便,初期投資低。
2.3 構筑物及主要設備
30m3反應池1座,液下耐腐蝕泵2臺(Q=196m3/h,H=20m);100m3/h纖維球過濾器2臺,100m3/h無間過濾器2臺;500m3m蓄水池1座,清水泵兩臺(Q=196m/h,H=20m。
2.4 經濟技術分析
工程總投資約80萬元,水處理成本0.30元/m3。工程建成后,再生回用水4000m3/d,回收資金0.6萬元/d,投資回收期約2a。
隨著城市的發展,出租車、私家車輛增長較快,城市洗車業也得以迅速發展,從無到有,現已是星羅棋布。許多個體洗車站沿街布點,高壓洗車水四處噴濺,嚴重影響了市容及環境衛生。該小區地處市內,靠近主要干道,如集中設置洗車場,可以充分利用回用水資源,大大降低新鮮水的用量,洗車后的污水直接回到污水處理場,既能避免市政下水堵塞又可以給污水場創造一定的收益,同時也減低了排污量,提高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3 結語
小區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為主,有毒有害物質較少,應集中送城市污水處理場。隨著社會的發展,建小區污水場意義不大,主要原因是投資高,相對占地面積大,管理分散,運行費用高。如果小區污水場已建成,應綜合考慮增加回用處理設施及集中洗車場,以充分利用處理后污水,降低整個污水場的運行費用。對于新建和在建的生活小區污水場,應考慮污水深度處理后回用為生活雜用水,并增設回用水管道系統,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王彩霞.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213-245.
[2] 錢易,米樣友.現代廢水處理新技術[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23-325.
作者簡介:
黃石(1965-),男,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
何中(1964-),男,大學本科學歷,工程師。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