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制度及其改革意見

論文類型 基礎研究 發表日期 2001-03-01
來源 21世紀中國水價、水權與水市場建設研討會
作者 魏炳才
摘要 魏炳才   一、現行水利工程供水上行制度   我國水利工程供水從行政事業性收費對作為商品價格,經歷了比較長的認識和發展過程。   1965年10月,國務院批轉了水利電力部制定的《水利工程水費征收使用和管理試行辦法》,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個全國統一的水費制度。當時規定的水費標準 ...

魏炳才

  一、現行水利工程供水上行制度

  我國水利工程供水從行政事業性收費對作為商品價格,經歷了比較長的認識和發展過程。
  1965年10月,國務院批轉了水利電力部制定的《水利工程水費征收使用和管理試行辦法》,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個全國統一的水費制度。當時規定的水費標準:工業消耗水0.3~1分/m3,循環水0.05~0.2分/m3,城市生活用水0.2~0.5分/m3,農業水費由各省自行規定。
  1985年國務院以國發94號文批轉了水電部擬定的《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此辦法比1965年的辦法前進了一步。明確規定水費標準應在核算水成本的基礎上核定,農業水費中糧食作物保本、經濟作物微利,工業水費在成本基礎上加適當盈保(投資的4-6%),具體標準由各地自定。
  這兩個辦法在當時的情況下,對確立辦法的收費,規定水費標準的核定原則,促進水利工程供水事業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這兩個辦法也存在嚴重的局限,主要有兩點:
  一是沒有把水利工程供水作為商品看待,水費不是供水價格,而是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是供水成本不全、不實。
  進入九十年代以后,國家確立了水利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地位。一方面國家物價主管部門明確將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納入國家商品價格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從水利部對地方各級水利部門,在認真貫徹國務院1985年94號文件的基礎上,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斷深化水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較科學合理的水價制度。
  從水利部來說重點擬了三件事:
  1、規范了供水成本計算辦法。
  2、制定頒發了《鄉鎮供水水價核定原則》,嚴格執行商品定價原則,改供公費為供水價格。
  3、1992年水利部和國家物價局組織力量調整研究,著手制定《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雖然由于種種原因,辦法未能及時出臺,但在輿論導向上起了重要作用,推動了地方各省的水價制度改革。
  九十年代以來,地方各省在水價改革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多次調整了水價水平,而且在水價政策和水價制度上進行了創新。
  1、改革了水價管理體制,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下放了水價審批權限。
  2、改革有統一實行為單個工程定價。
  3、改革供水管理體制實行城市供水一體化,按市場經濟規律核定水價。
  4、實行超額用水加價。
  5、逐步推行基本水價與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
  九十年以來,地方各省加大了水價改革力度,多次調整了水價,使水價標準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1999年全國水價工程供水價綜合平均為2.7分/m3,比1985年的0.3分/m3提高了3.4分/m3,上漲了8倍。其中農業供水平均水價為2.7分/m3、工業供水平均為8分/m3、生活供水平均為5.5分/m3、發電不結合其他用水平均為0.28分/m3

  二、現行水利工程供水價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意見

  1、存在的問題
  (1)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
  (2)供水管理體制不合理
  (3)供水價格偏低
  (4)終端水價秩序混亂
  2、改革意見
  朱镕基總理在十五屆五中全會上講話指出:“為了調動全社會節水和治理水污染的積極性,需改革水的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在南水北調座談會上更明確指出:“關鍵是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逐步較大幅度提高水價,是節約用水,也不利于供水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決改革,理順供水價格,促進節約用水。”
  國家計委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指示,制定了改革水價,促進節約用水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思路,要求通過改革,健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管理體制,促進水價管理規范化、法制化,使供水管理單位具有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良性循環。
  我們研究水價改革,指導思想一定要明確,要適應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管理的需要。水價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合理優化配置,節約水資源。水價改革不單是就水價論水價,而是要與水資源管理配套起來,這就涉及即水管理體制、水權即水資源的新有權、分配權、經營權和使用權以及水價三個方面。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和管理辦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將水價提到合理水平。
  什么是價格形成?價格形成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價格的確定。包括價格形成的基礎和影響價格形成的其他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形成應以價值或其轉化形態即生產價格為基礎。而影響價格形成的其他因素主要有:商品供求狀況、幣值的變化和國家的經濟政策等。
  要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當務之急國家應盡快頒發《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正式頒發水價管理辦法,一是徹底解決供水商品屬性,用法規來明確水費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價格;二是規范水價的構成、分類、核定原則以及水價原管理體制,使供水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制定和調整供水價格。
  其次,要改革供水管理體制,加強供水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減少政策的中間環節,為制定切實可行的水價標準和改革水價制度創造良好的基礎和環境。
  第三,強化水資源的分配與管理,實行有利于節約用水的科學水價制度。
  第四,要加強水價的管理和收費工作。
  第五,要研究制定跨流、跨省調水工程供水工價。建國以來,各地修建了一批調水工程,跨流域、跨省市的大型調水工程,為廣東的東深供水、河北的引灤入津、山東的引黃濟青、遼寧的引碧入連、引富濟輝、山東河北的引黃入已等。據有關專家的調查顯示,以上除東深供水經營良好,為“水利十強企業”、盈利大戶外,其中五個基本處于虧損,甚至嚴重虧損。其原因大都是按計劃經濟模式、由政府投資興建,初期規模偏大,投資多、輸水成本高,開實除運行時核定的水價比建設時核算的水價低,收不回成本,加上運行后售水又不足,達不到設計規模,導致虧損。
  1、要按市場經濟模式,從建設開始就要組建法人負責制后建管合一的運營實體。
  2、供水價格實行兩部制水價制度。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