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管網水質的因素及對策
冷 震
濟寧供水集團總公司
提 要 從出廠水水質、輸配水管網、二次供水設施、加氯消毒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水質惡化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善管網水質的5項措施。
關鍵詞 管網水質 因素 狀況 措施
由于城市水源的污染,不少供水企業努力采取措施(如在常規水處理工藝的基礎上增加預處理、深度處理及特殊處理等工藝)提高出水水質,使之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有的甚至自覺地以《城市供水行業二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中水質標準或西方發達國家的飲用水水質標準作為衡量標準,以滿足人們對飲用水水質越來越高的要求。但有一種情況一直被不少供水企業所忽視:合格甚至優質的出廠水輸送到用戶終端,水質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根據對國內45個城市(其中回函37個)調研函件結果(平均值),管網水濁度比出廠水增加0.38NTU,色度增加0.45度,鐵增加0.04mg/L,錳增加0.02mg/L,細菌增加18個/mL,管網末端余氯下降到0.015mg/L,大腸桿菌增加0.4個/L,水質總合格率平均下降到83.4%,表明水質已經惡化。近期對濟寧市城區管網的水質監測結果也表明,細菌、大腸桿菌、濁度、余氯、鐵等主要指標值發生了明顯變化,尤其是管網末梢,有的已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這說明自來水在輸送過程中,受一些因素的影響,使水質發生了變化。
一、影響管網水質的因素
1、出廠水水質狀況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水質的合格率,二是水質的穩定性。如果出廠水的合格率不高,將直接影響管網水的質量,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一些縣級水廠中,如出廠水沒有氯或加氯量不夠,在管網里就可能使細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影響管網水質。又如出廠水鐵含量超標而水又有腐蝕性時,會使管內產生鐵銹,造成腐蝕,特別是在流量偏低或水呈滯流狀態時,鐵銹易沉積,一理管內水流方向、速度發生變化時,就有可能造成局部時間的紅水現象。
水的濁度是反映水質優劣的重要指標,水中的一些污染物本身就是微粒,是致病細菌和微生物的保護體和寄生體。如果由于水廠凈化處理不徹底、濾池故障、清水池未能定時清洗或水位太低時將沉泥帶出使出廠水的濁度增高,相應地有機物的含量也增高,那么就有可能導致管網內細菌和病毒大量生長繁殖形成生物膜,從而影響水質。
水的穩定性與水中重碳酸鈣、碳酸鈣和二氧化碳之間的的平衡有關,反應式為:Ca(HCO3)2 CaCO3+CO2+H2O。如果水中游離CO2含量比平衡量少時,則產生CaCO3沉淀;如超過平衡量時,則產生耐煩酸腐蝕,當水中pH值小于6.5且水中鐵的含量超過3mg/L或管道為金屬管時,將導致自氧型鐵細菌和的大量系列和金屬腐蝕,進而造成細菌、濁度、色度、鐵等指標的上升,另外,水的不穩定性也會導致其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造成管網中的生物性污染。
2、輸配水管網狀況
從出廠水到用戶終端要經過漫長的管網和蓄水措施,往往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管網實際上是一個大的反應器,繼續進行出廠水未完成的反應及水與管壁物質的反應。這些反應有生物性的、物理性的、化學性的,除了受出廠水水質影響外,與輸配水管道的材質、使用年限、施工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
目前我國常用的輸配水管材有:鑄鐵管、鋼管、球墨鑄鐵管、給水塑料管(UPVC管、PE管等)、壓力水泥管、玻璃鋼管、鋁塑復合管、襯里鋼管(PVC襯里、PE粉末樹脂襯里)等,雖然建設部已禁止鑄鐵管的使用,但是目前在國內城市地下已鋪設的管道中,鑄鐵管仍占相當大的比例。當出廠水具有腐蝕性或管道使用年限過長時,鑄鐵管內壁就會腐蝕結垢 沉積,銹貿易市場物中含有大量的鐵、鉛、鋅和各種細菌及藻類,當管道內水流速度、方向或水壓發生突變時,就會造成短時間的水惡化,出現鐵、錳、色度、濁度和細菌等指標值的大幅度上升,同樣作為主要給水管材的鍍鋅鋼管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早在20多年前,日本、新加坡等國就已開始禁止鍍鋅鋼管的使用,上海已從99年10月1日起,逐步淘汰鍍鋅鋼管)。有研究表明,對于未作防腐處理的金屬管道,當年限超過5--10年時,污垢就已達到了惡化水質的程度,對于防腐處理較低差的金屬管道,3--5年就開始出現腐蝕現象,管道使用年限越長,腐蝕越嚴重,水質狀況越糟。近年來隨著水泥砂漿襯里技術的應用和非金屬管道的推廣,這種情況有所改觀,如濟寧市城區建設路、光河路、火炬路鋪設的球面三角形墨鐵鑄管、吳泰閘水廠二期工程鋪設的玻璃鋼管、UPVC管,其管內水質狀況較好。但是檢測結果也顯示,(球墨鑄鐵管)水泥硝漿襯里會造成溶解性物質含量的提高,硬度發生變化,NH3滲出,管內水被堿化。另一方面,水的不穩定性也會影響內襯的水泥砂漿,當水中CO2超平衡量濃度達到7mg/L時會導致砂漿受損、砂粒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水質。非金屬管道如UPVC管在使用初期也存在防腐劑、固化劑滲入水中的情況。
此外由于管道施工不規范,未能保證與其它管道(尤其是排水管道)交叉時的最小間距,新鋪管道沖洗消毒不稀薄度;管道安裝分支或維修時停水作業管道滲碳漏未能及時發現檢修;樹狀管道鋪設過長,造成末端滯水;與自備水源或非飲用水管道連接時沒有采取防污措施;直接用泵從管網上抽水造成負壓時的污水侵入;消火栓不常使用或檢修而形成死水;有些閥門、水表、管件長期浸泡在水中,一旦損壞,就可能使污水進入管道中,這些因素也對管網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3、二次供水設施狀況
目前,部分城市二次供水設施,如蓄水池、高位水箱等衛生狀況不甚理想,存在不少問題,一旦這些設施內的水由于管網失壓等原因倒流入管網,就會使局部管網水質惡化。
首先設計施工不合理。如用戶用水量小而蓄水池或高位水箱容積較大,使水在水池或水箱中滯留時間較長,生活與消防共用蓄水池,形成消防死水區;工藝管道布局不合理;水池(箱)底未設計坡度,某些微生物或有機物易于沉積,水池(箱)內壁粗糙易導致青苔等微生物附壁生長;只設一個通氣管或不設通氣管;水池或水箱的通風孔、人孔密閉性差,導致塵、蟲、鼠入內;溢流管未設存水彎,水池的溢流管、排水管直接與市政排水檢查井相連,容易造成污水倒流或間接污染,水池位置設置不當,與排水檢查井、化糞池距離太近,周圍衛生環境差,極易受污染。
其次,選材不當。目前蓄水構筑物多為水池和水箱,水池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有的未作內襯處理,使水泥中有害成分析出,有的水池內壁涂料采用水泥涂料、聚胺涂料及一般環氧華脂涂料,這些涂料均對水質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水箱中仍有不少焊接鋼板水箱在使用,焊接鋼板水箱防腐多以防銹漆為主,其附著力差,一般3--6個月就脫落,尤其不抗水力沖刷,脫落的漆會直接影響水質,經過其浸泡水進行分析,有機物種類多于其它涂料,且含致癌物質,冷鍍鋅防銹漆為主,其附著力差,一般3--6個月就脫落,尤其不抗水力沖刷,脫落的漆會直接影響水質,經對其浸泡水進行分析,有機物種類多于其它涂料,且含致癌物質,冷鍍鋅防腐層也存在首附著力差、脫落物使水中鋅含量增高的現象。
另外,運行管不善。缺乏二次供水管理可供操作的行政規章和管理體系;沒有建立起二次供水專職管理機構和專業服務公司;一些用戶沒有專人維護管理二次供水設施;有的蓄水池上倒滿了垃圾,有的蓄水池、水箱人孔蓋破損或無蓋,致使池(箱)內蚊蟲孽生、藻類漂浮;有的蓄水池、水箱自投入使用后,兩年多沒有清洗消毒。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水池、水箱內濁度、色度、氨氮、亞硝酸鹽、耗氧量、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等指標發生顯著的變化。根據對濟寧市城區20座蓄水池和16座高位水箱的水質檢測結果表明,濁度平均值5.2NTU,細菌總數平均值173個m/L,大腸菌群平均值5.4個/L,亞硝酸鹽平均值0.65mg/L,余氯值均接近于零,大大超過了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嚴重惡化。
4、加氯消毒狀況
為了保證出廠水和管網水的水質,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由于氯具有較強的持續性消毒作用、價格低等因素,在我國氯仍是主要的消毒劑。但是目前有兩種極端情況出現一些水廠中:一種情況是一些水廠,尤其是縣級水廠,由于經濟等原因,沒有對出廠水進行消毒。即使這些水廠出廠水水質較好,管網水質也很難保證,因為余氯的持續性消毒作用能較好地抵制管網中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保持水質的穩定;另一種情況是有些水廠加氯量偏大,這可能是認識上的誤區,雖然加氯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但是加氯量越多,副作用也越大,這往往被人所忽視。研究表明:當水中含有腐蝕酸、富里酸等有機物時,加氯后就會產生鹵代烴類有機物,目前在用氯消毒的飲用水中,已檢測出500多種有機氯化物,其中有的是致癌或可疑致癌的,氯的加注量越高,加注點越在前面(尤其是沉淀前加氯)產生的鹵代烴越多,副作用也越大。因此加氯消毒雖然使出廠水和管網水符合了微生物指標,保持了水的新鮮和穩定,但同時如果加氯不合理,就會使水質越來越遠離毒理學指標的要求,同樣不利于人體健康。
5、其它因素
這主要指由于一些用戶終端引起的污染,如用管道直接沖洗的蹲式大便器,當管道堵塞、大便器內水位達到溢流水位時,如果管道內水壓突然下降成負壓,就有可能使糞便虹吸到流管中;又如消火栓的皮管淹沒在水中,或衛生器具上的水龍頭安裝位置太低(在溢流水位以下),都有可能使污水倒流而污染管網水質。
二、改善管網水質的主要措施
1、提高出廠水水質和穩定性,嚴格控制濁度超標
由于不穩定或水質不好的出廠水直接導致管網水質的變化,因此提高和穩定出廠水水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城市水源的嚴重污染,使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含量大大的增加,經傳統常規處理工藝(混凝、沉淀、過濾、消毒)處理凈化的水,有的已不符合飲用水標準,可增加預處理和濃度處理工藝,如臭氧法、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接觸氧化法、光氧化法等。對含鐵量高的地下水,可增加特殊處理工藝,如氧化法、堿化法、充氧回藻法。含氟量高的可采用沉淀法、離子交換法。同時加強凈水過程的全面質量控制工作,合理加藥,實現投注加藥自動化,以提高供水水質。尤其是要嚴格控制水的濁度指標,因為降低水的濁度,不僅可以滿足感官要求,而且對降低管網中病毒、細菌和有機物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資料表明,當水中的濁度為2.5NTU時,水中有機物去除了27.3%,濁度降至1.5NTU時,有機物去除了60%,濁度隆至0.5NTU時,有機物去除了79.6%,濁度降至0.1NTU時,絕大多數有機物予以去除,致病微生物的含量也大大地降低。西方發達國家把濁度隆至0.1NTU甚至接近0,就是這個原因。另一方面有機物含的降低,也減少了加氯消毒后有機鹵代烴的含量。
在水質穩定性方面,水廠出廠水要進行穩定性處理,必須進行較長時間的測定與小范圍試驗,必須有一套工藝設施。但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一技術措施還有一定難度。目前在改善水質穩定性方面比較現實的做法是推行調整PH值法,即水在出廠前投加穩定劑,把PH值調整至7--8.5,提高水的穩定性,這種方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更新或改造供水管道系統,深化管網管理
就是從管材選擇、設計施工、維護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進完善。
在管材方面首先要選用產品質量較好的廠家,管道要有較好的內壁,既能抗腐蝕又不析出有害物質。新鋪設的管道或對舊管道更新改造的管道,如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給水塑料管、玻璃鋼管、球墨鑄鐵管等;100mm以下的可采用給水塑料管、襯里鋼管、鋁塑復合管、薄壁不銹鋼管等,應逐步減少鍍鋅鋼管的使用;管道上的閥門等附件要推廣采用橡膠襯里的球面三角形軟件、環氧樹脂噴涂的鑄件和不銹鋼配件;在做金屬管道襯里時,可加丙烯酸樹脂分散劑(占硝漿干重3%)或采用蒸汽養護,以增強抗酸性水的能力、抗腐蝕能力,此外施壓法襯里比噴壓法襯里質量好,砂子失落量小。
在設計施工方面,應嚴格遵守給水工程設計、施工規范,做到合理設計、合理施工,如給管道與其它管(尤其是排水管)交叉時,要保證規范要求的最小間距,與自備水源或非飲用水管道連接時,應采取空氣隔斷裝置等措施,防止飲用水的污染;由于環狀管網比樹狀管線水質條件好,如經濟條件許可,管線盡可能采取環狀,即使采用樹狀,管線也不宜太長,以免末端滯水,如果管線延伸太長,應考慮在中途加氯和定期沖洗;推行管道不停水引接分支管和維修作業,減少管道停水機率,減少管內流向、流速的劇變;泄水閥安裝位置要合理,不要淹沒在水中;減少管道集水機率,減少管內流向、流速的劇變;泄水閥安裝位置要合理,不要淹沒在水中;管道安裝或搶修完畢后要徹底沖洗消毒;打水鉆時,施工要小心,防止管道碎片落入管中;禁止用泵直接從管網抽水,確需加壓時,最好增設蓄水池,以免管網產生負壓,使污物浸入,衛器具的安裝要規范、合理。
在維護管理方面,調研與控制管網的流態,減少低流速管段,消除死水管段,對使用年限太長的供水管道進行更新改造或刮管涂襯;其次要定期沖洗管道,這可作為一項經常性運行的措施,沖洗周期根據當地客觀情況而定,但兩年至少一次,對管網末端沖洗周期一年不少于一次,濟寧水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每年8月份對市區所有主干管道集中沖洗一次,管網末端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區域沖洗;此外盡量降低管網漏水機率,加強管網檢漏工作,及時搶修漏水管道;定期對水表、閥門、消火栓進行檢查保養,對淹沒在水中的閥門、水表要及時清理,閥門要每隔一、二年人為地活動活動,消火栓要經常沖洗;用泵抽水加壓時,對備用泵要經常檢查,防止由于備用泵長期不用造成污染。
3、完善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與施工,加強管理
在設計施工方面,改進水池(箱)的工藝結構避免了出現死水區,使水形成推流式流動狀態,并保持一定流速;消防水池(箱)與生活水池(箱)宜分開建設,如果合建可采取隔離措施,生活用水部分可進入消防系統,但消防系統水不可進入生活水系統,消防水的衛生問題可通過定期排放用于它用,以定期更新;生活水池(箱)容積不宜過大,以滿足一天用水量的40--60%為宜;進、出水管的設置要合理,進水管要設置水位控制閥,盡量不要設溢流管,如設溢流管應設存水彎,放空管(排水管)應采取間接排水不應與市政排水設施直接相連;水池(箱)內空氣流通,通氣管宜采用罩形或下彎管形;人孔要采用密閉式。在材質方面,水池一般多為水泥材料,為防止水泥中有害成分析出,要做好內襯處理,內壁和底部要光滑平整;水箱宜采用裝配式不銹鋼水箱、玻璃鋼水箱、搪瓷鋼板水箱、熱浸鍍鋅鋼板水箱,若要使用焊接水箱,則應做好焊接鋼板的防腐處理,選用對水質無影響的防腐涂料,如食品級環氧樹脂。
在管理方面,制定城市二次供水管理的行政規章制度,建立二次供水管理體,如鄭州市人民政府頒布布實施的《鄭州市城市飲用水二次供水設施管理辦法》,操作性很強,有效地解決了鄭州市城區的二次供水問題。其次要設置專門管理機構,對二次供水設施中的設計院、選材、施工進行審查、監理,保證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施工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同時會同衛生防疫部門,加強水質監測,監督用戶對水箱、水池進行清洗、消毒,每年不少于一次,建立二次供水設施檔案,健全周期監督管理制度。如西安市1995年成立了城市二次管理辦公室,濟寧市1997年成立了二次供水管理處,對有效解決二次供水中存在的水質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4、合理加氯
合理加氯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消滅水中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氯的投加量,加氯點盡量往后道工序移,在設施上盡可能實現多點加氯,為了有利于保持管網的余氯,可使出廠水余氯呈氯胺狀態,和出廠水充分混合,保持30分鐘以上的接觸時間。同時要增強水質檢測手段,加強對出廠水氯含量和管網余氯量的連續監測,提高加氯自動化程度,這是實現合理加氯的關鍵。如管道過長余氯不足時,要考慮中途加氯,此外,當水中鐵、錳含量高時,不宜用氯消毒,以免其析出造成黑褐色水,如北京市通州就出現過這種情況,因此也要逐步試驗推廣新型消毒劑,如臭氧等,作業氯的替代產品,以便更好地提高水質。
5、加強管網水質的測定和預測
為了掌握管網水質變化動態,供水企業應按規定對管網采樣點設置余氯連續測定儀、濁度測定儀、細菌測定儀,超過一定數值就報警。現在水質預報軟件已經問世,它根據生物可降解有機物、細菌、余氯、pH值、水溫等參數與水質變化的關系,可以預報管網中的余氯、細菌等指標的變化,為改善管網水質提供決策依據。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