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策
陳飛星 王華東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北京 100875
文摘:在剖析海南島水資源特征及社會經濟發展遠景規劃的基礎上,就強化水資源管理、提高水利攔蓄能力、積極補充和合理利用地下水、充分發揮豐富的海水資源優勢展開了海南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策的討論。文章還指出,海南島海水資源和海岸資源的開發宜實行“雙管齊下”的方針,即在東海岸可結合優美的自然景觀優勢發展熱帶海岸旅游業,西海岸可大力發展海灣工業,以推動海南島的社會經濟發展進程。
關鍵詞 海南島 水資源 可持續發展 對策
Strategi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Hainan Island.
Chen Feixing,Wang Huado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Beijing 100875).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8,18 (Suppl.):74~78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pective socio-economic program, strategi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Hainan Island are discus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enhancing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recharging actively and using rationally the groundwater, and bringing the superiority of rich seawater resources into full play. This paper also shows that the strategy of "working along both lines" is adopted: developments of tourism in eastern coast with fine scenery and of bay-based industry in western coast to make great progress in the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ainan Island.
Keywords:Hainan Island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目前正處于經濟大規模開發建設的起步階段,國內外普遍關注著海南能否既保持經濟超常規發展又保證環境資源的合理保護與永續利用。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均已證明,水資源(主要指淡水資源)是海南島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1〕。 此外,目前海南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尚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浪費驚人,地下水超量開采和不合理利用等〔2〕。因此,研究海南島面臨的各種水資源問題,探索解決水資源危機的正確途徑是一件十分緊迫的任務。
本文擬根據海南島水資源的特點及其社會經濟發展遠景,探討和提出一些切合實際和可操作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策,以助海南島實現超常規及持續發展的目標。
1 海南島水資源概況及特點
海南島可資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有: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等。
1.1 降雨
海南島的降雨主要是由臺風與西南季風帶來的,全島平均年雨量1639mm。由于主要的攜水氣流來自東部,因而大量雨水落在東部地區。加上中央山區的影響,島的東部及中部雨量較多,年雨量約2000~2400mm;東北部稍少,1500~2000mm;西部至西北部更少,通常在1500mm以下,最少的地區不足1000mm。除了這種東濕西干非常明顯的現象外,降雨隨地形升高而增多的趨勢也很顯著。
海南島降雨的另一特點是干濕季分明。旱季以11月到次年5月,7個月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10%~20%。相反,雨季從5月到10月,集中了年降雨量80%~90%。為此,旱季常發生全島性的旱災,西部與西北部尤甚。雨季,降雨隨臺風而來,7~10月常有洪水災害發生。海南島的年降水量還有很大差別。降雨平均相對變率為16%~18%(比我國華北平原小,比江南丘陵地區大),但雨量最豐沛年份的降水量可以是最干旱年份的2~4倍,西部八所地區年雨量的最大和最小之比竟達5.5倍。
簡單地說,雨量的季別、年別和地域別是不平衡的,有很大的偏差。
此外,海南島雖然是我國及世界同一緯度地帶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但由于降雨不均勻,而且蒸發量大(即使雨季中,盛夏時也有月蒸發量大于月降雨量的),地形陡峻和河流短小致使雨量的大部分變成洪水無效地流入海域,從而造成水分失調、水熱失調,在旱季以西部與西北部尤為突出。因此,植樹造林(尤其是水源林),修建水庫,蓄水防旱,保護水資源,是海南島最迫切的任務之一。
1.2 地表水
中部高山主宰著本島的水系形態,河流自高山或周圍的低山(就小河流而言)呈放射狀流入大海。由于呈現這一水系形態,所以海南島的河流都比較短(僅三條河流超過100km),河床陡峭,匯流快,洪峰高,持續時間短。那些至今尚無調蓄工程的河流,大量的水資源無效地流入大海,下游大片臺地及平原,所需灌溉用水卻沒有保證;一些沿河低洼地區又由于排水不暢,致使經常發生洪澇災害。
與降雨一樣,本島的地表經流也有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各河流的流量在年內和年與年之間都有很大的差異。其次,由于各河流的流量和出海位置不同,造成沿海地帶地表水資源分布不平衡,非河口地區缺水,河口地區水源較豐富:三大河流出口的水資源占地表水資源總量53%(全島的河流流量年平均為297億m3)。
海南島沒有任何類型的天然湖泊。50年代以后興建了幾座大型水庫,目前水庫的總庫容為67.9億 m3,有效蓄水量為42.3億m3。
1.3 地下水
根據1981年海南地質大隊《海南島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海南島的地下水資源,大致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孔隙承壓水、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噴出巖類裂隙潛水及基巖裂隙水等四大含水類型。全島地下水儲量為143億m3/年(包括由基巖區地下水轉為地表水的76億m3),理論可開采量為47億m3/年(包括基巖區由地下水轉為地表水的35.8億m3)。
1.4 海水
海南省海岸線長1811.3km,其中,海南島海岸線長1617.8km。沿海大小港灣共約68個,水深200m以內的大陸架漁場面積22.5萬km2。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眾多的沙灘、島礁、孤丘、奇石、珊瑚和紅樹林等景觀,可發展旅游業。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海南的海水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因此,除了可以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海洋捕撈業和熱帶海岸旅游業之外,還可大力發展一些用水質量不高的海灣工業。
2 海南島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供需平衡分析
2.1 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為了克服江河流量因季節、年度的大變動以保持水利用的穩定性,經過40多年的努力,建起了大、中、小型水庫及大小水塘約2500個,完成引水塘壩工程3500多條。這些水利設施的計劃灌溉面積約為30萬hm2,但由于某些工程未完成,灌溉渠道的設施欠完備,漏水損失較大,因此實際灌溉面積不足設計的59%,約17.7萬hm2。就全島的總耕地面積而言,本島現有水利灌溉面積僅占其60%,還有數十萬公頃基本農田和數百萬公頃坡旱地缺乏水利設施。由于骨干工程少,旱澇保收面積僅占總耕地面積的40%。在不少地區,目前仍依靠自然(雨水)灌溉,抗旱能力低,經常出現旱災。一些歷史干旱區,土地資源雖豐富,但因水利問題長期沒有解決而無法開發利用。
據1985年統計資料,全海南島用水量45億m3,其中農業用水量41億m3,生活和工業用4億m3,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91.1%。1990年,全島用水量41.8億m3,其中農業用水量36.78億m3,生活和工業用水5.02億m3,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88.0%。由此看出,農業是海南島最大的用水戶,但隨著大特區社會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工業和城市用水正在急劇增加。目前對水的需求尚在全島供水能力之內(據水利部門統計,目前全島水庫有效蓄水量為42.3億m3;據《海南環境與自然資源總體規劃》(英國環境資源公司,1992),目前全島水庫可利用水量32.63億m3,地下水開采量11.19億m3,總供水能力為43.55億m3)。但是,在某些地方,如缺乏水利設施的地區和急速發展的城市,水的供應還不能滿足要求。特別是海口市,目前水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無控制地超量開采地下水,已造成市中心區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26m,且繼續以每年大于2m的速度急劇下降。海口地下水已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漏斗”〔3〕。
工業和城市迅猛發展給水資源帶來的另一不良后果是造成水質污染。雖然目前海南島的地面水水質絕大多數符合Ⅰ、Ⅱ類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但某些江段已發生了程度不同的水質污染現象。如海南鐵礦洗礦水和石碌地區工業廢水對石碌河的污染;海口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對南渡江海口段支流的污染等等〔4〕。
關于水資源的利用率,所有部門都很低。估計農業用水僅50%有效;工業用水方面,據調查,海口市工業重復用水率低,一些單位使用的設備和器具出現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生活用水方面,不少單位仍然采用“包費制”,每人交一點象征性的水費就敞其所流,居民群眾違章用水也很嚴重。
2.2 社會經濟發展
海南省委一屆八次全體會議上制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是:以更高的速度和效益,實現國民經濟持續超常規發展。第一步是頭10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6.8%,繼而在1997年之前基本達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人均生產總值達5829元;第二步是到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1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萬元,基本達到當時國內發達地區的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2.3 2000年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曾經有不少研究單位或研究人員對2000年海南水資源供需平衡作過分析工作,然而這些預測并非全是合理的。一方面是用水標準難以把握; 另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速度難以預料。分析結果表明,農業用水量將比目前有所下降,但工業和生活用水量將大幅度地增加;總用水量可能在55.11~102.7億m3之間,超過了目前的供水能力,但未超過全島淡水資源的理論可開采量(126億m3,其中河川理論可蓄水量79億m3,地下水理論可開采量47億m3)。
3 海南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策
關于海南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策,可歸納為四大行動計劃(因篇幅有限,具體措施略)。
3.1 強化水資源管理
要做好水資源管理工作,必須健全和完善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走向正軌;制定好中長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統一規劃;貫徹《水法》,控制污染,保護水資源。同時,要積極開發污水再利用技術,實現廢水資源化;切實做好節水工作。海南島水資源管理的關鍵是控制水的需求而不是增加水的供應。首先,從海南島各部門(特別是農業部門)用水量統計數據看,海南島不僅存在用水分配不合理的問題,而且節約用水大有潛力可挖;其次,節流比開源更經濟且見效快;第三,目前通過節流便可很好地解決海南島大部分地區的用水問題,將來只有在開源和節流并舉的情況下才能滿足海南日益增長的供水需求。相反,如果忽視節流,那么即使開發了全島所有的水資源潛力也仍然無法解決未來社會(據估計到2030年)的水資源危機問題。
在全海南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節水的基本行動計劃。措施包括開展教育以提高全民的節水意識;調整改革水價政策以促進節約用水;改善和修復基礎設施以提高節水效率。
同時應認識到,農業是海南島水資源的最大用戶,這種情況很可能繼續到可預見的將來。因此,需要制定一個切實有效的減少農業用水的計劃,其中包括政策和實際措施。要建立節水型農業,目前主要應在改善田間配水系統的效率,減少用水量;向農場和農村推廣合適的灌溉計劃;耕作制度向低耗水作物轉移等三個方面下功夫。
工業部門的節水主要在于選擇合適的工業發展項目,改進落后的生產工藝,提高水重復利用率,以及執行合理的用水收費標準。
3.2 提高水利攔蓄能力
海南島雨量充沛,但因季節變化特大和河流短小,大量的淡水資源在豐水季節無效地流入大海,因而導致非資源性缺水。據水利部門估計,全島可興建水利工程2733項,蓄水79億m3。然而,全島現有的水利工程有效蓄水量僅42.3億m3。由此可見,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供水需求,進一步開發海南島水資源潛力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由于水利工程建設周期長,因此水利建設要長期不懈的抓。同時,要鞏固與發揮現有工程的作用,提高其蓄水和供水能力。
此外,目前水利工程在地區分布上尚不平衡,瓊西南干旱地區水利建設少,全島還存在一些水利空白點。為此,要加強重點地區的水利建設,在山區要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以水土保持為重點,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
3.3 積極補充和合理利用地下水
從有關地下水資源的統計資料看,海南島地下水資源有較大的開發前景。但是,必須注意到由于近幾年海南社會經濟的超常規發展,在海口或海口周圍形成了相當一批的工業組團和經濟開發區,而且這些工業組團和經濟開發區幾乎多以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水源的。這種在狹窄地域大量取水的結果,已使海口市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26m左右,且繼續以每年大于2m的速度急劇下降,地下水已出現一個巨大的漏斗,優質的地下水正在遭受海水的污染。
為了保護海口或海口周圍的地下水和保證最基本的城市用水需求,對這一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已迫在眉捷。應優先考慮:(1) 合理規劃,規劃單位和主管部門在規劃和審批擬建項目時,不僅要考慮區位優勢和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而且還要考慮水資源的承受能力,盡量避免過分集中地開采地下水;(2)節約用水,包括嚴格控制增加新的取水口;(3) 積極補充地下水。上海已有成功的地下水回灌經驗,海口也應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豐水期南渡江水是很好的回灌水源。
值得指出,補充地下水的舉措不僅指人工回灌,而且包括其它一些積極的舉施。如植樹造林,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在一些巖性和地勢適宜的地區修堤筑壩,建設地下水庫等等。特別是“建設地下水庫”是以往水利建設中常常忽視的,但這是投資較小、建設周期較短、效果較好的一項措施。
海南島地下水水質優良,有益的礦物成份含量較高,大多數地下水可作為生活飲用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開發。目前很多開發區和工業建設項目毫無選擇地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在某種意義上無疑是一種對優質資源的浪費。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地下水資源的資源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應避免將優質的地下水作為一般的工業用水開發,對確有飲用天然礦泉水開采價值的地下水要嚴加保護,合理利用。
3.4 充分發揮豐富的海水資源優勢
海南島具有豐富的海水資源,利用海水是緩和淡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開源途徑之一。海水的利用有淡化和直接利用兩種方式。海水淡化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關鍵是現階段成本較高。目前世界各地海水利用主要在于工業生產之中。因此,海南島應積極發展一些用水質量不高的海灣工業。此外海南島多沙質海岸,沿岸港灣、沙灘、怪石、珊瑚、紅樹林廣為分布,水質潔凈,200m以內的淺海大陸架廣闊,因此適宜于開展熱帶海岸旅游、發展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
4 結語
通過上述討論可以看到,作為一個非資源性缺水的地區,只要切實做好了水資源保護工作和認真執行了本文提及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海南島完全能夠保持經濟超常規發展又保證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另外,縱觀其自然條件,海南島海水資源和海岸資源的開發宜實行“雙管齊下”的方針。東海岸可結合優美的自然景觀優勢發展熱帶海岸旅游業,西海岸可大力發展海灣工業,以推動海南島的社會經濟發展進程。
隨著大特區社會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海南(淡)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文中提出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策,對海南島實現超常規及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 謝宗輝著.論海南環境資源管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307~3082
2 許士杰主編.海南省�自然、歷史、現狀與未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52~64
3 符史美,鄭道英.水,給海口敲警鐘!.海南日報,1992年10月6日第2版
4 謝宗輝主編.海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1.433
作者簡介
陳飛星 男,1957年6月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水環境模擬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水環境模擬, 水資源規劃,可持續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參加和承擔過的主要項目: 國家“六五”攻關課題“四川省沱江水環境容量開發研究”;國家“七五”攻關課題“長江三峽開縣地區環境移民容量研究”和“淮河淮南�蚌埠段水質規劃研究”(獲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重大項目“密云水庫網箱養魚對水質的影響研究”(獲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海南島出口商品基地、太陽島度假村、通澳經濟開發區等7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還曾獲北京市首屆青年科學家優秀論文三等獎、中英友好獎學金等。發表論文20余篇。
《中國環境科學》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8年 第18卷 zk Suppl. Vol.18 1998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