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珍奎 馮龍飛 楊勇 摘要:本文討論了溫度對混凝反應的影響,發現當溫度上升時,混凝效果更好,即相同量的混凝劑導致的剩余濁度更低,但當溫度升到一定數值時,有的原水剩余濁度繼續降低,有的則反而升高。在溫度為20℃時,混凝效果最好。 關鍵詞:溫度 剩余濁度 混凝反應 經過混凝反應形成的礬花同諸多因素有關,其中水溫是最重要的,它既影響化學反應,也影響水的粘度,所以也就影響了顆粒在水中的運動速度,影響礬花的形成和結大。 混凝反應速率和沉降速度與水溫也有密切關系[1],其規律為反應速度和微粒沉降速度同水溫成正比關系,實驗表明溫度每升高攝氏十度,反應速率要增高1倍到2倍,而最佳混凝溫度為10℃,在混凝反應中,溫度增高有利于混凝反應的發生。 此外[2],水溫對水解反應有明顯的影響。 1 儀器、試劑 1.1 試劑 華光硫酸鋁(液體,含量5%),配制成1%(重量百分比) 1.2 儀器 上海華水牌DC-506型臺式六聯攪拌儀 美國HACH-2100N濁度儀 日本HA-120M天平 上海浦東躍欣產6402-電子繼電器 上海標水模型廠產6511-電動攪拌機調速器 鎮江京口儀器廠產電接點玻璃水銀溫度計 江蘇金壇江南儀器廠產HH恒溫水浴鍋 1.3 其它 攪拌時的轉速與攪拌時間設置:300r/min 1min,90r/min 10min 沉淀時間:30min 2 實驗 2.1 實驗裝置 將兩個HH恒溫水浴鍋連接在一起,盡量保持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兩個水浴鍋用虹吸管相通,以保持水面一致,將DC-506型六聯攪拌儀放入兩個水浴鍋中,在攪拌儀的兩個腳上放兩片大小合適的較硬的物體,以防止水浴鍋被壓塌。只能使用六聯攪拌儀中的五個攪拌棒。實驗時將裝好原水的杯子放到已設定溫度的水浴鍋中操作即可。 2.2 實驗結果 本實驗對寧波自來水總公司下屬三個最大的水廠:江東水廠、南郊水廠、梅林水廠原水進行了溫度實驗,實驗結果如下。 2.2.1 江東水廠原水: 表1-1 原水濁度:20.9NTU 表1-2*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5.6 | 20.8 | 1.0 | 15.1 | 20.0 | 2.0 | 5.6 | 21.2 | 2.0 | 14.6 | 19.4 | 3.0 | 5.6 | 16.0 | 3.0 | 15.2 | 12.8 | 4.0 | 5.6 | 9.15 | 4.0 | 14.9 | 6.47 | 5.0 | 5.6 | 4.95 | 5.0 | 14.8 | 3.60 | 表1-3* 表1-4*加入量 (ml) | 溫度(℃)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19.9 | 19.9 | 1.0 | 25.6 | 16.9 | 2.0 | 19.4 | 19.2 | 2.0 | 25.7 | 16.9 | 3.0 | 20.1 | 11.5 | 3.0 | 25.6 | 10.1 | 4.0 | 19.7 | 5.62 | 4.0 | 25.2 | 4.00 | 5.0 | 20.2 | 2.34 | 5.0 | 25.4 | 2.02 | 表1-5* 表1-6*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30.4 | 19.0 | 1.0 | 34.8 | 17.7 | 2.0 | 30.7 | 16.7 | 2.0 | 35.1 | 16.2 | 3.0 | 30.6 | 8.50 | 3.0 | 35.1 | 11.3 | 4.0 | 30.4 | 4.12 | 4.0 | 34.6 | 5.05 | 5.0 | 30.4 | 1.68 | 5.0 | 34.7 | 2.45 | * 該實驗所用原水同表1-1
表2-1 原水濁度:27.1NTU 表2-2**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NTU) | 5.0 | 9.5 | 3.75 | 5.0 | 16.2 | 3.06 | 6.0 | 9.5 | 2.20 | 6.0 | 15.9 | 2.00 | 7.0 | 9.5 | 1.61 | 7.0 | 16.0 | 1.24 | 8.0 | 9.5 | 1.36 | 8.0 | 16.1 | 1.11 | 9.0 | 9.5 | 1.15 | 9.0 | 16.2 | 0.85 | 表2-3** 表2-4**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5.0 | 20.5 | 2.05 | 5.0 | 24.5 | 1.87 | 6.0 | 20.0 | 1.56 | 6.0 | 24.7 | 1.18 | 7.0 | 20.4 | 1.13 | 7.0 | 24.8 | 1.02 | 8.0 | 20.8 | 0.68 | 8.0 | 24.2 | 0.66 | 9.0 | 21.5 | 0.62 | 9.0 | 24.1 | 0.60 | 表2-5* 表2-6* 加入量(ml) | 溫度(℃) | 剩余濁度(NTU) | | | 加入量(ml) | 溫度(℃) | 剩余濁度(NTU) | 5.0 | 30.5 | 1.74 | 5.0 | 35.0 | 1.80 | 6.0 | 30.5 | 1.06 | 6.0 | 35.1 | 1.19 | 7.0 | 30.1 | 0.86 | 7.0 | 35.1 | 1.09 | 8.0 | 30.6 | 0.63 | 8.0 | 35.0 | 0.77 | 9.0 | 30.2 | 0.46 | 9.0 | 35.0 | 0.75 | ** 該實驗所用原水同表2-1
2.2.2 南郊水廠原水 表3-1 原水濁度:5.35NTU 表3-2***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11.2 | 4.67 | 1.0 | 15.6 | 4.71 | 2.0 | 11.2 | 4.06 | 2.0 | 15.0 | 3.93 | 3.0 | 11.2 | 1.80 | 3.0 | 15.5 | 0.98 | 4.0 | 11.2 | 0.91 | 4.0 | 15.2 | 0.80 | 5.0 | 11.2 | 0.78 | 5.0 | 15.2 | 0.60 | 表3-3*** 表3-4***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21.4 | 4.54 | 1.0 | 24.9 | 5.12 | 2.0 | 21.5 | 3.76 | 2.0 | 25.1 | 3.88 | 3.0 | 21.5 | 0.64 | 3.0 | 24.9 | 0.59 | 4.0 | 21.5 | 0.39 | 4.0 | 25.1 | 0.35 | 5.0 | 21.5 | 0.35 | 5.0 | 25.1 | 0.33 | 表3-5*** 表3-6***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30.2 | 4.17 | 1.0 | 35.0 | 4.17 | 2.0 | 30.2 | 4.24 | 2.0 | 35.2 | 4.71 | 3.0 | 30.3 | 0.58 | 3.0 | 35.0 | 0.52 | 4.0 | 30.3 | 0.34 | 4.0 | 34.9 | 0.35 | 5.0 | 30.5 | 0.32 | 5.0 | 34.9 | 0.27 | *** 該實驗所用原水同表3-1
2.2.3 梅林水廠原水 表4-1 原水濁度:12.3NTU 表4-2#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10.5 | 11.8 | 1.0 | 14.9 | 11.7 | 2.0 | 10.5 | 11.6 | 2.0 | 14.9 | 10.6 | 3.0 | 10.5 | 4.28 | 3.0 | 14.9 | 3.80 | 4.0 | 10.5 | 1.65 | 4.0 | 14.8 | 1.50 | 5.0 | 10.5 | 1.49 | 5.0 | 14.8 | 1.16 | 表4-3# 表4-4#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21.7 | 11.1 | 1.0 | 25.6 | 10.7 | 2.0 | 21.4 | 9.70 | 2.0 | 25.5 | 9.25 | 3.0 | 21.5 | 2.96 | 3.0 | 25.5 | 2.32 | 4.0 | 21.5 | 1.30 | 4.0 | 25.7 | 1.20 | 5.0 | 21.4 | 0.84 | 5.0 | 25.5 | 0.78 | 表4-5# 表4-6#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 | 加入量 (ml) | 溫度 (℃) | 剩余濁度 (NTU) | 1.0 | 30.0 | 15.3 | 1.0 | 35.1 | 13.9 | 2.0 | 31.2 | 9.09 | 2.0 | 34.6 | 10.1 | 3.0 | 30.6 | 2.05 | 3.0 | 35.1 | 3.45 | 4.0 | 30.8 | 1.10 | 4.0 | 34.9 | 1.44 | 5.0 | 31.0 | 0.54 | 5.0 | 34.9 | 0.97 | # 該實驗所用原水同表4-1
3 結果與討論 溫度對混凝反應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所有的物理化學反應都是能量吸放的過程,溫度大小對于反應進行的程度,甚至于反應的方向都有很大的影響。 1 從表1-1到表1-6、3-1到3-6、4-1到4-6可得,對于江東水廠、南郊水廠、梅林水廠而言,當混凝劑的加入量較低(例如,加入量為1ml)時,剩余濁度與溫度的關系毫無規律可言,當溫度上升時,相同混凝劑加入量的剩余濁度或大或小,這說明在低的混凝劑加入量時,有比溫度更重要的因素在對混凝反應起作用,又因為攪拌時間、攪拌轉速及攪拌設備等外設條件基本可保持一致,因而引起這種結果的只能是混凝反應本身,也就是說,它是混凝反應的性質之一,在實驗中我們發現,對于任何原水,總有一個最低量,在小于這個量時,剩余濁度與溫度的關系將是雜亂無章的,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 2 當混凝劑加入量大于某一數值(加入量大于3ml)時,剩余濁度與溫度呈現出明顯的規律,即相同的混凝劑加入量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剩余濁度逐漸降低,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大約30℃)以后,三個水廠表現出了各自不同的規律,江東水廠和梅林水廠原水的剩余濁度在溫度進一步上升時反而升高,即有反轉點存在,南郊水廠的剩余濁度在實驗溫度范圍內則僅單調下降,不存在反彈的現象(見表3-1到3-6),其剩余濁度隨溫度升高繼續降低。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三水廠所使用的原水的不同,江東水廠和梅林水廠使用的均為河網水,水質污染比較嚴重,水質較差,水中各種指標如濁度、PH、堿度、氨性氮等都比較高,南郊水廠使用的為水庫水,水中各種指標如濁度、PH、堿度、氨性氮等都很低。通俗地說,就是江東水廠、梅林水廠較“臟”,南郊水廠較“干凈”。

3 溫度的升高值和剩余濁度的減少值之間并沒有很確定的定量關系,大約是溫度升高20℃,混凝效果大約好1.5倍,不會超過2倍。 4 在不同的溫區范圍,升高大約相同的溫度,剩余濁度的減小值是不同的(見圖1、圖2、圖3),從圖中可見,在溫度約為20℃時(即溫度從15℃升高到20℃時),剩余濁度的減小值最大,表明此時混凝反應效果最好,當高于此溫度時,混凝效果的減小值則逐漸變小,而低于此溫度的混凝效果也較差,這個結果對于三個不同的水廠來說都是一樣的,同一水廠不同的混凝劑加入量時也有相同的變化趨勢。 注意點:實驗時應盡量保持條件一致,不大的變化將會給結果帶來比較大的偏差 參考文獻 [1] 吳正淮 中國給水排水 1989 Vol.5 No.5 [2] 倉玉兵 袁連生 等 給水技術 1997年第1期
熊珍奎,寧波市自來水總公司工程師。寧波市甬港南路180號(315040) 電話:86-0574-7396774;傳真:86-0574-7396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