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酞菁藍生產(chǎn)廢水的處理

論文類型 技術(shù)與工程 發(fā)表日期 2000-06-01
來源 《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00年第3期
作者 楊杰
關(guān)鍵詞 顏料生產(chǎn) 廢水處理 置換 沉淀 生化處理
摘要 酞菁藍顏料生產(chǎn)中排放的污水中含COD 1860 mg/L;NH3-N 1034 mg/L;Cu2+ 26 mg/L。采用化學置換法、沉淀法、生化法聯(lián)合處理工藝,處理后廢水中的COD為40 mg/L;NH3-N為11 mg/L;Cu2+為零。

標題:

酞菁藍生產(chǎn)廢水的處理

可見全文

作者:

楊杰;

發(fā)布時間:

2000-6-1

出自:

《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00年 第3期

關(guān)鍵字:

顏料生產(chǎn);廢水處理;置換;沉淀;生化處理

摘 要:

    酞菁藍顏料生產(chǎn)中排放的污水中含COD 1860 mg/L;NH3-N 1034 mg/L;Cu2+ 26 mg/L。采用化學置換法、沉淀法、生化法聯(lián)合處理工藝,處理后廢水中的COD為40 mg/L;NH3-N為11 mg/L;Cu2+為零。

簡介:

楊 杰
甘肅省石化設(shè)計院,甘肅 730030

  摘要:酞菁藍顏料生產(chǎn)中排放的污水中含COD 1860 mg/L;NH3-N 1034 mg/L;Cu2+ 26 mg/L。采用化學置換法、沉淀法、生化法聯(lián)合處理工藝,處理后廢水中的COD為40 mg/L;NH3-N為11 mg/L;Cu2+為零。
  關(guān)鍵詞:顏料生產(chǎn);廢水處理;置換;沉淀;生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X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455(2000)03-0021-02

Treatment of Wastement of Wastewater from Phthalocyanine Blue Production
YANG Jie

  Abstract:The waste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production of phthalocyanine blue pigment contains COD 1860 mg/L;NH3-N 1034 mg/L and Cu2+ 26 mg/Land.When a combined process of chemical replacement-setting-biochemical treatment was used the COD in the treatment wastewater was 40 mg/L NH3-N was 11 mg/L and Cu2+ was 0.
  Key words:pigment production;wastewater treatment;replacement;settling;biochemical treatment

概述

  酞菁藍是一類高級有機顏料,幾乎可用于所有的色材領(lǐng)域。由我院承擔設(shè)計的甘谷油墨廠2000t/a酞菁藍生產(chǎn)線,采用捷克先進技術(shù)—連續(xù)式無溶劑法生產(chǎn)工藝,以苯酐、尿素、氯化亞銅等為原料,鉬酸銨為催化劑,通過原料予預混、反應合成、粗品純化、壓濾干燥等工序,生產(chǎn)出銅酞菁精品。在粗品銅酞菁的純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濾液和沖洗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zhì)。經(jīng)我院設(shè)計人員與省環(huán)保協(xié)會專家組的共同研討,最終確定了該工藝廢水的處理方案。

1 廢水的來源及性質(zhì)

  廢水來自粗品銅酞菁純化過程產(chǎn)生的濾液和沖洗水,水量為5.7 m3/h,污染物質(zhì)量濃度見表1。

表1 處理前廢水中污染物質(zhì)量濃度
污染物CODBOD5NH3-NSO42-Cu2+
質(zhì)量濃度/(mg·L-1)860.0522.01034.02287.026.0
注:處理前廢水pH為6.7

2 關(guān)鍵因素分析

  從表1數(shù)據(jù)可見,廢水中的氨氮含量較高,而國家標準對于排入自然水體的廢水氨氮濃度要求甚為嚴格,不得超過15.0 mg/L。因此,如何去除氨氮則成為本設(shè)計要解決的一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由于通常的生化處理法對氨氮的降解率只有70%~80%,所以單純采用生化法處理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如果先以其它物理方法,諸如解吸或吹脫,先將廢水中的NH3吹脫,使氨氮含量降低,再采用生化法處理,可同時去除剩余的氨氮和BOD5、COD。這樣可使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標達到排放要求。再者,廢水中含銅,銅離子能使生物酶失去活性,對生物氧化系統(tǒng)有毒性效應。而且,銅價值很高,不采用銅回收工藝,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3 廢水處理流程簡述

  如圖1所示,將純化廢水與車間排出的沖洗水(1.5 m3/h)混合后泵入一級調(diào)節(jié)池,加硫酸攪拌調(diào)節(jié)pH為4.0,進入充滿鐵刨花填料的置換池,停留5~6 h,可使廢水中的銅離子得以置換,質(zhì)量濃度降至0.5 mg/L以下,銅的去除率達98%以上。廢水自置換池進入二級調(diào)節(jié)池,向池中投加石灰乳攪拌混合均勻,調(diào)節(jié)pH為11.0左右,使廢水中的氨氮主要呈游離氨(NH3)形式逸出,此時用液下泵將澄清液送入吹脫塔并向塔內(nèi)鼓入空氣,同時通入蒸汽,將NH3吹脫,經(jīng)排氣筒送至高位吸氨器吸收。據(jù)計算,經(jīng)吹脫塔吹脫去除的NH3為7.4 g/h。通過上述物理方法去除部分氨氮,使氨氮質(zhì)量濃度降至140.0 mg/L左右,并將廠區(qū)冷卻塔排出的廢水(4.5 m3/h)與之混合,進入三級調(diào)節(jié)池,調(diào)節(jié)廢水pH為8.0~9.0,以達到生化處理對堿度的要求。此時三級調(diào)節(jié)池內(nèi)的廢水處理量為11.7 m3/h,主要污染物質(zhì)量濃度:氨氮為 60.0 mg/L,COD為510.0 mg/L,BOD5為143.0 mg/L。隨后將廢水送入“A—O生化處理系統(tǒng)”,經(jīng)生化處理后再經(jīng)砂濾池過濾,去除殘留懸浮物,最后排出廠外。排出廠外的廢水中污染物質(zhì)量濃度見表2,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要求。

表2 處理后廢水中污染物質(zhì)量濃度
污染物CODBOD5NH3-NSO42-Cu2+
質(zhì)量濃度/(mg·L-1)40.021.011.0100.00.0
注:處理后廢水pH為7.2

4 主要工藝過程分析

4.1 銅回收
  廢水治理流程中,銅回收分滲鐵法回收銅和沉淀法回收氫氧化銅兩步進行。滲鐵法回收銅的裝置在流程中稱為銅置換池,該池中廢水滲濾穿過裝有鐵刨花的床層,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銅在鐵上析出,而置換出的鐵則進入廢水中。回收銅后的廢水經(jīng)加石灰乳調(diào)節(jié)pH、沉淀處理,殘余的銅離子與OH-反應生成難溶的氫氧化銅[1]
4.2 吹脫
  本設(shè)計采用穿流式篩板吹脫塔(又名泡沫塔),篩板孔徑6 mm,篩板間距250 mm。水自上向下噴淋,穿過篩孔流下,空氣則自下向上流動。控制空塔的氣流速度達到2.0m/s,篩板上的一部分水就被氣流沖擊成泡沫狀態(tài),使傳質(zhì)面積大大增加,強化了傳質(zhì)過程,提高吹脫效率,空氣由鼓風機供給,冬季為避免溫度下降影響吹脫效率,可向塔中通入蒸汽,維持高效去除率所需的水溫。泡沫塔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對NH3的去除效率在95%以上[2]
4.3 A-O生化處理
  “A-O生化處理”對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氨氮有很高的去除率。生物硝化脫氮是一個兩階段的生物反應過程,第一過程為硝化過程,分兩部進行,首先NH4-N在亞硝化菌的作用下生成NO2-,其后NO2-再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氧化生成NO3-。第二過程為反硝化過程,是完成生物脫氮的最后一步,NO3--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以有機碳為碳源和能源,以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將硝酸鹽還原為氣態(tài)氮。所以“A級生物池”不僅具有去除有機物的功能,而且可以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終消除氮的富營養(yǎng)化污染。“O級生物池”即好氧反應池,利用好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上一級殘余的有機物,最終達到廢水處理要求。
  生化處理系統(tǒng)運行中,控制廢水溫度在22~28℃,pH為7.5~8.0,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控制厭氧池溶解氧濃度低于0.5 mg/L,停留時間4 h;好氧池溶解氧濃度2.5~3.0 mg/L,停留時間16h。反應池污泥濃度5.0~6.0 g/L;總回流比為8.3。

5 結(jié)論

  目前利用生化處理方法去除廢水中的氨氮被廣泛采用,事實證明去除率較高,但對于本設(shè)計所涉及的廢水,因其特殊的高含氨氮量則不適于用單一的生化方法來處理,生化處理法對進入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氨氮濃度要求有一定的適宜范圍,如果濃度太高會阻礙生物氧化過程的進行,質(zhì)量濃度在1000 mg/L以上時會使微生物中毒[3],進而影響生化系統(tǒng)的去除效率。因此,必須采用一種切實可行的預處理方法,先去除部分氨氮,使廢水中的氨氮濃度降至140.0 mg/L以下,再采用生化處理方法去除殘留氨氮,以達到最終去除氨氮的目的。

參考文獻:
 ?1?GB 8978-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S].
 ?2?黃海嘯,方淑琴?銅酞菁生產(chǎn)三廢綜合利用[M].北京:環(huán)境工程出版社,1998.31~32.
 ?3?顧夏聲?水處理工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5.301.
 ?4?蔣展鵬?環(huán)境工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62.


作者簡介:
  楊杰?(1967- ),男?工程師,從事給排水工程設(shè)計工作。

刪除記錄

修改記錄

關(guān)閉窗口

論文搜索

發(fā)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guān)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