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道路立交排水

論文類型 基礎研究 發表日期 2000-04-01
來源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建院四十五周年論文集
作者 陳輝
關鍵詞 立交 排水 雨水量 計算 設計
摘要 本文根據北京市近30年立交排水的設計實踐,介紹了立交排水三種方式,闡述了立交排水量的計算和設計原則,以及立交雨水泵站的組成與布置。

陳輝

  【摘要】 本文根據北京市近30年立交排水的設計實踐,介紹了立交排水三種方式,闡述了立交排水量的計算和設計原則,以及立交雨水泵站的組成與布置。
  【關鍵詞】 立交 排水 雨水量 計算 設計

1 概況及立交排水的重要性

  城市的交通是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問題,為了解決交通的擁擠和不暢,就需要疏導,避免或減少各種交通工具的交叉,設置道路立交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自1974年北京建成第一座立交工程——復興門立交開始,至1995年已建成各種類型的立交達138座。根據北京市總體規劃,還將有相當數量的立交工程陸續興建。
  道路立交分道路與道路立交及道路與鐵路立交兩大類。按交叉的結構形式分上跨式和下挖式立交兩種。下挖式立交橋的下層路面最低點標高,一般低于附近地面高程3~6米。
  道路立交是一項包括有各種專業的綜合性工程,它不僅包括道路及橋梁主體工程,還包括有關的配合專業工程,如立交雨水、給水、電力、照明、綠化等各種市政管線的綜合埋設。
  道路立交排水是與立交道路密切相關的工程,解決好立交排水問題,關系到交通的正常運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立交方案是否經濟合理的重要環節。因此,在立交工程中,必須同時解決好立交的排水問題,應當選擇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排水方案,這也是近20多年來在排水工程設計中,新發展起來的設計課題。

2 立交排水的任務

  道路立交是把各種車道、人行道修建在不同的高程上,形成多層次的交叉,在下挖式立交中,道路低點比周圍地面低3~6米,形成盆地地形,這樣大氣降水向低洼處匯集,造成路面積水,甚至會引起交通中斷,造成安全事故及經濟損失,因此,帶來了立交排水的第一個任務,即排除大氣降水,大氣降水主要以雨雪形式出現,北京地區不考慮降雪的影響。立交排水的第二個任務是經常排除地下水,當地下水位高于或接近設計路基時,為確保路基經常處于干燥狀態,保證路面強度及穩定性,必須排除地下水。

3 立交排水方式

  在北京地區采用的立交排水方式共有三種,即自流排水、調蓄排水及抽升排水。在北京市已建成的138座立交橋中,絕大多數為自流排水方式,共有95座,占總數的70%;調蓄排水僅東直門立交一座,不足1%;抽升排水共有42座,占總數的30%。在抽升排水中道路與道路交叉有15座,占抽升排水的1/3;道路與鐵路交叉27座,占抽升排水的2/3。
3.1 自流排水
  自流排水是最經濟最安全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專職管理人員,不消耗能量,無需永久性占地。在選擇排水方式時,首先考慮自流排水。
  自流排水應具備的條件必須是立交道路最低點高程,高于下游水體(或干管)設計20年標準洪水位0.5米,此水位應計入道路立交低點至下游水體的沿程水頭損失。
  在北京已建成的立交工程中,有兩種立交形式采用自流排水方式。第一種是上跨式立交,其排水設計與一般道路排水相同。對于跨線橋上雨水,可通過橋上雨落管排至地面或雨水管中,或者通過地面徑流,橋上雨水流至路段后,用加密雨水口截流橋上渲泄下來的雨水,及時排人雨水管。如月壇南街橋、月壇北街橋、大北窯橋及東三環跨通惠河橋等,均屬上跨式立交情況的自流排水。第二種是下挖式立交的道路最低點標高符合自流排水條件時,就可以采用自流排水方式。在機場路的首端,即首都國際機場候機樓前的2號立交橋,是飛機滑行道與進場路交叉,屬下挖式立交,橋下道路低點比周圍地面低近7米,但其雨水下游溫榆河的洪水位較低,滿足自流排水條件,因而采用自流排水方式。本立交于1978年建成,經過20年的雨季考驗,運行良好。1996年7~8月三次降雨,2號橋下積水深達0.8~1.0米,斷絕了交道,經調查,積水原因系屬下游明渠人為阻塞,及大量客水流入,不屬于自流排水方法的原因。再如,位于東南二環路上的東便門橋(角樓東側)、廣渠門橋及勁松橋等,屬于下挖式立交,與此三座橋相鄰的南護城河,20年標準洪水位較低,因此均采用自流排水方式。這三座橋于1987年建成,至今已運行十余年,運行正常,未發生積水現象。
3.2 調蓄排水
  當下雨產生洪峰流量時,下游水體的洪水位高于立交道路低點標高,可將不能自流排出的雨水暫時引入貯水池,錯開歷時較短的洪峰,待下游水體洪水位回落并低于立交路面低點時,再自流排放。
  調蓄排水應具備以下條件:
  ·在立交范圍內有布置貯水池的位置,而且貯水池內雨水能自流泄空;
  ·立交道路需排除地下水時,不宜采用調蓄排水。
  在北京市采用調蓄方式排水的立交,僅東直門橋。該工程于1979年建成,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由于調蓄排水方式存在較為突出的缺點,所以一直沒有正常運行,池內泥砂污物雨后清洗工作量大,地下貯水池通風差,有惡臭味,地下閘門及電氣設備受潮,不能啟動,管理復雜等,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改進。
3.3 抽升排水
  當立交雨水下游水體的洪水位高于立交道路最低點路面時,又不具備調蓄排水的條件,需設置泵站,抽升排除立交范圍內的雨水。抽升排水用于下挖式立交排水中,北京市第一座立交雨水泵站是西大望泵站,它始建于1972年,截止到1995年,北京市共建成立交雨水泵站42座,已有10~20年的歷史,絕大多數運行正常,保證了立交內雨水的及時排除。

4 雨水量的計算

  立交內雨水量計算,特指下挖式立交的雨水量。上跨式立交雨水量則按常規方法計算。
  雨水量公式:
  Q=φ·q·F (升/秒)
  式中:Q——設計雨水量 (升/秒)
     φ——逕流系數,根據地面鋪裝種類確定,一般φ=0.7~0.9
     q——暴雨強度 (升/秒·頃)
  q值根據北京市暴雨強度公式,由設計重現期P(年)及集水時間t(分鐘)兩個參數確定。P與t值的選定與一般雨水量計算有所不同。P值選擇高于一般道路排水標準,根據工程的重要性、道路等級以及地形特點而定。北京地區立交排水P值一般選用1~3年,常用值為2年。t值系指自立交匯水面積的最遠端,流至道路最低點的時間,不計人管內流行時間,根據規范t值選用5~10分鐘。
F——匯水面積(公頃)。由于立交雨水量公式中φ及q均為常數值,因此,立交雨水量隨著匯水面積的大小而變化,與F成正比。因而在設計中要控制雨水量,使其達到最小值,關鍵在于嚴格控制匯水面積,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積水的危脅,同時可減小泵站規模,達到節省投資、安全行運、經濟合理的效果。在設計中為防止立交范圍以外的客水進入,通常采取攔截客水的措施是在立交道路的起終端,設置變坡高點,以及將擋墻頂加高,高出附近地面0.3~0.5米。
  在北京已建成的立交中,絕大多數采取了這些措施,限制了客水流入立交低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況立交雨水泵站規模一般在800~1500升/秒之間,大型立交水量可達2000~3000升/秒。

5 雨水口的布置

  在立交雨水設計中,雨水口的布置是重要環節。立交低點處雨水口的數量,應根據匯集到低點處的雨水量(Q)計算,每個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以15升/秒計,考慮初期雨水中雜物堵塞的影響,實際布置的數量應增加1/5~1/4。雨水口布設的位置一般沿道路縱坡方向布置于道路的低點處。當低點兩側的坡道縱坡較緩時(2%以下),可適當布置雨水口,以減輕大量逕流雨水匯集到低點,但不扣減低點處雨水口的數量,以保證排水安全。當道路縱坡大于2%時,則不必設置雨水口。
  在實際工程中,低點雨水口采用多篦式雨水口型式,每組雨水口的數量約在10~20多個。
  雨水口管管徑根據雨水量選定,由于受雨水口結構尺寸所限,雨水口管的最大管徑為d500毫米,當一條管不能滿足泄水要求時,可在一組雨水口中設2根或2根以上雨水口管。

6 地下水排除

  常年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道路槽底時,為使路基免遭破壞,常用的措施是在路面下埋設盲溝管,降低地下水位;或者道路采用封閉式鋼筋砼結構,隔斷地下水的補給。
  在現有的42座泵站中,有地下水的泵站16座,占38%,無地下水泵站26座,占62%。在16座有地下水的泵站中,有12座采用盲溝排水方法,如安華橋、和平里、來廣營等。有4座采用封閉結構,如永定門、西客站遂道等。
6.1 盲溝排除地水
  地下水的流量應根據含水層的厚度和長度、土層的種類及滲透系數等因素,進行計算得出。據此選擇盲溝管管徑及水泵。
  設置盲溝來降低地下水位,是目前立交道路設計中常用措施,盲溝的設計(包括水量計算、設計原則、布置形式、縱斷設計及其構造等)在道路專業設計中解決。
  結合立交排水的特點,盲溝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盲溝必須自成系統,不得與雨水管連通,以免雨水中的雜物流砂堵塞盲溝,使盲溝失效,釀成后患。
  ·下挖式立交內的地下水一般無自流條件排除,在北京地區,立交內地下水均抽升排除,并與雨水泵站合建,但集水池、水泵及出水管均分開系統。
  ·盲溝檢查井的井蓋應加密封措施,并應鑄有明顯標志,以區別于其它檢查井,降雨時,不能任意打開井蓋,以免雨水灌人,損害盲溝構造,盲溝應經常保持清潔,延長使用壽命。
6.2 封閉式鋼筋砼道路結構
  封閉式鋼筋砼道路結構,又稱船形結構,采用此種隔斷地下水滲入的方法,要求在道路內設置的檢查井及雨水口必須采取密封措施,與道路結構結為一個整體,與道路混合土一起澆注,以防地下水滲入。

7 立交雨水泵站

7.1 泵站位置泵站的位置一般建于距立交道路最低點盡可能最近的地方。這樣使雨水以最短的距離排人泵站,降低工程造價。此段管道挖深很大,一般在7~9米深。泵站一般占地800~1200平方米。
  在選擇泵站位置時要根據地質情況及地下水情況選址,同時要盡量少拆遷占地,要保證施工期間對周圍地上建筑物,地下管道及鐵路的安全,避開高壓電線。
  泵站的位置,要與周圍景觀相結合,盡可能隱蔽,少占地,可利用跨線橋下空間。例如安定門立交泵站,與附近地鐵出人口的建筑風格一致;西客站站前隧道兩座泵站,是建在站前廣場的地下車庫內,解決了地上占地及影響景觀的矛盾。
7.2 泵站的組成
  泵站內一般由泵房、出水井、變壓器室、低壓配電室、附屬生活設施等構筑物或建筑物組成。泵站內還應埋設給水、雨水、污水及電纜等地下管道。鋪裝站內道路及砌筑圍墻等。
  泵房的型式為園形或矩形,70年代初建造的泵房為園形,即地下部分為鋼筋砼園形結構,地上部分為磚混矩形結構,此種型式僅有西大望、通縣人民路及化工路工程三處。
  自70年代末開始均為矩形結構。自80年代中期,隨著道路立交的逐漸增多,我院編制了立交雨水泵房的標準圖,地下部分為9×10米的鋼筋砼結構,地上為磚混結構。泵房內的機器間與格柵間為合建。泵房內主要設備為水泵及配套電機,除此之外還有水泵的進出水管、閘門、吊裝設備、通風設備、采光、檢修平臺、室內給排水、拖布池洗手盆等。
  出水并是泵房出水由壓力流變為重力流的連接構筑物,尺寸為5.6×1.8米地下鋼筋砼結構。出水井的最高水位應高于下游水體或干管的洪水位,防止下游洪水倒灌泵房。
  附屬生活設施主要用于管理人員值班或居住用。一般建3~5間,大部為平房。有的與泵房或變電室結合,建在二層;如東便門、永定門、高熱等泵站均將附屬用房建在泵房二層上。
7.3 水泵選擇
  泵房內水泵臺數一般為2~3臺,70年代初建的泵站均為2臺,80年代以后修建的泵房大部設三臺。由于雨水泵站可在非雨季節進行檢修,故不設備用泵。抽雨水的泵應具備流量大、揚程低、耐腐蝕及不易堵塞的特點。在北京的立交雨水泵站中,基本選用具有上述特點的以下幾種類型的水泵:
 ?、?立式軸流泵:70年代初建的泵站,如復興門、西大望、通縣人民路及化工路均選用了此種泵型,后因管理不便被淘汰。
 ?、?混流泵:自80年代以后,大多數用此種泵型,泵站標準圖按此泵型設計。
 ?、?清水泵:在個別泵站中選用,只有農展館及黃管屯兩座選用。
 ?、?潛水泵:此泵是80年代以后的新產品,90年代以后開始在北京的立交雨水泵站中試用,如在西客站的兩座隧道泵站、蓮花池、大鐘寺及和平里五座泵站使用。
7.4 配電
  立交雨水泵站均配雙電源,設兩臺變壓器,變壓器大部設在室內,在無雙電源的情況下,采用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