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和粉末炭去除黃浦江水中DOM的效果
董秉直1, 曹達文1, 范瑾初1, 李景華2,徐 強2?
(1.同濟大學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上海 200092; 2.淮南市公用事業局,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研究表明,混凝去除分子量>4 000u的溶解性有機物(DOM)效果較好,而對分子量<4000u的去除效果較差。粉末活性炭去除低分子量的DOM效果較好,去除大分子量的DOM效果較差。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較大時,DOM分子量的大小對吸附效果的影響減少。黃浦江水中分子量<4000u的一部分有機物難以被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
關鍵詞: DOM; 分子量分布; 混凝; 粉末炭?
中圖分類號: TU9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602(2000)03-0001-04
Removal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Source Water of Huangpujiang River by Coagulation and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Process
DONG Bing zhi1, CAO Da?wen1, FAN Jin?chu1, LI Jing hua2, XU Qiang2
(1. State Key Lab.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Tongji Univ., Shan ghai ?200092,China;
2. Huainan Public Utilities Bureau, Huainan 232007, China)
Abstract:A study on removal of DOM from source water of Huangpu jiang River by coagulation and PAC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 hat coagula tion process was more effective in removing DOM with molecular weight higher tha n 4 000 u, but less effective in removing that with molecular weight lower than 4 000 u. PAC process was more effective in remo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DOM, but less effective in remov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DOM.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weight of DOM on adsorption was diminished when dosage of PAC was high. DOM in t he Huangpujiang River with molecular weight lower than 4000 u was difficult to be removed by PAC.?
Keywords: DOM; distribution of molecular weight; coagulat ion; PAC
隨著天然水體日益被污染,去除水中DOM已成為給水處理中的研究重點。混凝和粉末活性炭 是去除水中DOM的重要手段之一,天然原水的DOM分子量分布對處理效果的好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粉末活性炭較之顆粒活性炭,有去除有機物效果好、投資省等優點,在常規處理中 ,常常和混凝劑共同投加,但它與混凝劑競爭吸附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近年來,膜技術開始應用于給水處理,由于混凝劑和粉末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DOM,將有機物從溶解相轉變為固相,從而被膜截留去除,因此,混凝和粉末活性炭可與膜分離組成聯用工藝。?
1 試驗方法
1.1 DOM分子量分布試驗
原水水樣取自上海黃浦江上游水,試驗期間的主要水質如表1所示。?
首先將原水通過0.45μm微孔膜過濾,去除懸浮固體。然后分別用截留分子量為30000、20000、10000和4000u的超濾膜分離,測定分離水樣中DOM含量(以DOC和UV254為有機物指標)。試驗所使用的超濾膜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膜分離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生產提供,如表2所示。
1.2 混凝試驗
混凝劑為精制硫酸鋁[Al2(SO4)3·18H2O],Al2O3含量為15.3%。將20、50、80mg精制硫酸鋁(相當于1.62、4、6.5 mgAl)投加到1L的水樣中,快速攪拌(100r/min)1 min,然后慢速攪拌(30r/min)30 min,靜置1h后,將上清液用0.45μm 微孔膜過濾,然后分別通過30000、20000、10000和4000u的超濾膜,測定過濾液 的DOC和UV254。?
1.3 粉末活性炭吸附等溫試驗
將粉末活性炭投加到250mL的水樣中,使粉末活性炭濃度分別為10、50、100、150、200、250、300、400 mg/L。在搖床上搖動48h后,用0.45μm微 孔膜濾除粉末活性炭,測定DOC。
1.4 粉末活性炭吸附速度試驗
在1 L的水樣中,分別投加20、100、200 mg的粉末活性炭,快速攪拌(100r/min)1min后,慢速攪拌(30 r/min)2h。用0.45μm微孔膜濾除粉末活性炭后,再分別通過截留分子量為30000、20000、10000和4000u的超濾膜,測定過濾液的DOC和UV254。
1.5 混凝和粉末活性炭吸附速度試驗
① 在1 L水樣中,投加相當于4mgAl的精制硫酸鋁,快速攪拌(100r/min)1min后,慢速攪拌(30 r/min),分別在5、15、30、45、60、90和120 min時取樣,測定DOC和UV254。?
② 在1 L水樣中,只投加100 mg粉末活性炭,其他試驗和測定方法如①。?
③ 在1 L水樣中,投加相當于4 mgAl的精制硫酸鋁,快速攪拌(100r/min)1min后,投加100 mg的粉末 活性炭,再快速攪拌(100r/min)1min后,慢速攪拌(30r/min)至5、15、30、45、6 0、90和120min時取樣,測定方法如①。?
2 結果與討論
2.1 DOM 分子量分布
在6—8月期間,分別取5次水樣測定DOM分子量分布。在5次測定中,各個分子量段的DOC和UV254平均值如表3所示。?
由此可知,黃浦江上游水的DOM主要集中在30000~10000u和<4000u的分子量段內 ,分子量<4000u的有機物超過50%。10000~4000u分子量段的有機物最少。雖然在各個分子量段內,DOC和UV254所占比例平均值大致相同,但DOC變化較大而UV254變化較小。UV254主要反映非揮發性有機物(NPTOC)、總三氯甲烷生成能(TTHMFP)以及芳香族有機物等物質的含量,因此UV254數值大小更受人們的關注。上述結果表明,UV254?之類的有機物穩定存在于黃浦江水中,較少波動。
2.2 混凝效果分析
混凝去除分子量>30000u的有機物效果最好,其次為30000~10000u,去除分子量<4000u的有機物效果最差。隨著混凝劑投量的增加,對分子量10000~4000u的有機物去除效果顯著,但對分子量<4000u的有機物去除效果仍然很差。這表明混凝對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去除效果較好,而對小分子量的有機物去除效果較差。黃浦江水中分子量<4000u的DOM占50%以上,混凝對DOM的去除率如表4所示。
因此,混凝去除有機物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原水的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目前,加強混凝處 理成為研究重點,目的是提高混凝去除有機物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措施是增加混凝劑投量。但對不同源水,去除效果差別很大。由本研究可知,造成效果差別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水源 的有機物分子量分布不同的緣故。?
2.3 粉末活性炭吸附效果分析
粉末炭投量為20mg時,其吸附分子量在30000~10000u和<4000u的范圍,但對其余分子量的DOM沒有吸附作用.當粉末活性炭投量增至100mg時,對分子量30000~10000u和<4000u的去除率增加,同時對10000~4000u的DOM也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 對>30000u的DOM仍然沒有吸附效果。當粉末活性炭增至200mg時,可去除幾乎所有>4000u的DOM, 對分子量<4000u的DOM僅有50%左右的去除率。許多研究認為,粉末活性炭吸附分子量<1000u的DOM效果較好,對分子量較大的DOM效果差。從本試驗的結果來看,這與粉末活性炭的投量多少有關,當投量較少時,符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但當粉末活性炭投量增加時,也能吸附大分子量的有機物。一些研究者認為[1],粉末活性炭吸附有機物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小分子量的有機物迅速被吸附,一般認為在30 min內;在第二階段,較大分子量的有機物緩慢地被吸附,時間可延續數小時至數天。考慮到吸附時間為2 h,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可能是 被緩慢地吸附,為此將吸附時間縮短為10min,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試驗結果表明,當粉末活性炭投量為20mg時,吸附分子量>4000u的DOM量較少,但隨著投加量的增加,也能吸附>4000u的DOM。這可解釋為,當投加量少時,由于吸附面積較少,粉末活性炭優先吸附小分子量的有機物,這部分有機物可能最易被粉末活性炭吸附。隨著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面積增加,開始吸附大分子量的有機物。活性炭吸附有機物效果 與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分布、表面積以及有機物性質有關。粉末活性炭和顆粒活性炭相比, 其特 點是有很大的吸附表面。本試驗表明,這一特點使粉末活性炭吸附表面積的大小較之孔隙 而言 ,更多地影響吸附有機物效果。因此,粉末活性炭投加量較少時,優先吸附低分子量的溶解 性有機物,當投加量較大時,溶解性有機物的分子量大小對吸附效果的影響不大。?
注意到吸附分子量<4000u有機物的效果較差,表明在黃浦江原水中,有一部分小分子量的DOM較難被粉末活性炭吸附。為了證實這一猜測,分別用0.45μm微孔膜和截留分子量為30000u、10000u以及4000u超濾膜分離水樣,然后分別加入100mg粉末活性炭,在搖床上反應4h后,用0.45μm微孔膜分離粉末活性炭后測定DOM,結果如表5所示。
表5清楚地表明,對于分子量<4000u的DOM,仍有37%無法去除。黃浦江水中,分子量<4000u的DOM中有一部分DOM難以被粉末活性 炭吸附去除或需要很長的吸附時間,這表明,粉末活性炭吸附有機物不僅與有機物的分子量大小有關,還與有機物本身的性質有關。
2.4 混凝和粉末活性炭吸附速度效果分析
由于混凝去除DOM具有局限性,為了提高DOM的去除率,往往同時投加粉末活性炭。混凝可去除大分子量的有機物,粉末活性炭可去除一部分小分子量的有機物,兩者的共同使用可 提高有機物的去除效果。
試驗時采用先投加混凝劑、后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理由是混凝劑先將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去除,會提高粉末活性炭的去除效果,結果如圖2、3所示。
由圖2、3可知,在<5min內,部分有機物可被混凝去除。隨著絮凝的進行,去除率略有下降。這表明混凝去除有機物主要是電性吸附,Al2(SO4)3·18H2O水解出的(Al(H2O)6)3+與帶負電荷的有機物產生電性吸附,將有機物去除。電性吸附的特點是速度快,有些研究者認為[2],這種吸附發生在極短時間內,大約為10-4~1 s。粉末活性炭吸附 不同于混 凝,雖然在5 min內?DOC去除36%,UV254去除44%,但隨時間的推移,吸附仍在進行。到30min時,DOC去除52%,UV254去除60%。對照吸附等溫試驗,在1h內已完成了大部分的吸附容量。
先投加混凝劑,讓它在短時間內完成電性吸附DOM,且去除的絕大 部分為大分子量的有機物,隨后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低分子量的有機物。混凝和粉末活性炭這 樣的協同作用,會大大提高有機 物去除率,結果也非常令人滿意,DOC可降至0.69mg/L。由吸附等溫試驗結果可知 ,這相當于投加400mg/L的粉末活性炭吸附2d的效果。
3 結論
通過對黃浦江原水DOM分子量分布以及投加混凝劑和粉末活性炭后分子量分布的變化,探討了混凝和粉末活性炭去除的效果以及同時使用時的協同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混凝 去除分子量>4000u的DOM效果較好,去除分子量<4000u的效果較差。由此可知,混凝去 除DOM的效果與所處理原水的DOM分子量分布密切相關。混凝去除有機物的作用主要是電性吸 附。粉末活性炭去除低分子量的DOM效果較好,去除大分子量的效果較差。當粉末活性炭投 加量較大時,DOM分子量的大小對吸附去除效果的影響減少。黃浦江水中,部分分子量<4000u的溶解性有機物難以被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先投加混凝劑后投加粉末活性炭可大 大提高DOM的去除效果。
致謝:本研究得到了上海自來水公司科研處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謝意。
參考文獻:
[1] Jssam Najm?etal. Optimizing enhanced coagulation with PAC: a case study[J]. Jour AWWA, 1998.[2] Keith E Dennett etal. Coagulation: its effect on organic matter[J]. Jour AWWA, 1996.
作者簡介:董秉直(1955- ),男,福建福州人 ,同濟大學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水處理技術。
電 話:(021)65158653(H) 65981522(O)?
收稿日期: 1999-10-13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至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