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連續流SBR法處理城市污水試驗研究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1999-09-01
來源 《中國給水排水》1999年第8期
作者 熊建英,楊海真,顧國維
關鍵詞 污水處理 城市污水 連續流SBR 生物除磷脫氮
摘要 熊建英  楊海真   顧國維(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摘 要 采用一種新型污水處理工藝--連續流SBR法,對城市污水生物脫氮除磷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該工藝在總HRT為10 h、容積負荷為 0.55~0.9kgCOD/(m3&·d)、主曝區污泥負荷為0.5~0.7kgCOD/(kgMLSS&·d)時,控制主曝區的DO在0.2~0.5 ...

熊建英  楊海真   顧國維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摘 要 采用一種新型污水處理工藝--連續流SBR法,對城市污水生物脫氮除磷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該工藝在總HRT為10 h、容積負荷為 0.55~0.9kgCOD/(m3&·d)、主曝區污泥負荷為0.5~0.7kgCOD/(kgMLSS&·d)時,控制主曝區的DO在0.2~0.5 mg/L,便可獲得較好的COD和TP去除效果,出水COD低于50 mg/L,去除率達85%以上,出水TP可降至0.5 mg/L以下,去除率>90%,但NH3-N的去除率只有20%左右。上述條件不變,將主曝區的DO提高至1.0~2.0 mg/L后,系統在保持 COD 和 TP高去除率的條件下,NH3-N去除率達90%以上。
  關鍵詞 污水處理 城市污水 連續流SBR 生物除磷脫氮

  SBR法將有機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脫氮除磷等過程集中在一個反應器內完成,處理流程簡單、效果好。但由于SBR法是間歇進水和排水,當處理大規模的城市污水時,進出水時間長,反應器體積大,因此很少在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采用。近年來,留美博士楊企星先生和同濟大學顧國維、楊海真等人對SBR工藝進行了改進研究,在國內首先提出了連續流SBR法的新概念(亦稱TCBS反應器)。該法一方面充分發揮了SBR反應器高效去除有機污染物并達到脫氮除磷效果的優勢,另一方面又克服了間歇進出水問題,達到了連續進水和出水的目的。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裝置與材料
  TCBS反應器一個,采用鋼板制作,內外抹防腐涂料二層。反應器由多個反應區組成,平面布置參見圖1。反應器總有效體積為2.6 m3,各反應區的有效容積如下:
  主曝區V1=860 L;序批區V2=570 L×2;缺氧區V3=180 L;厭氧區V4=350 L;污泥沉淀區V5=70 L。?
  菌種取自上海曲陽污水處理廠的二沉污泥;原污水取自上海同濟新村居民小區的生活污水。

1.2 工藝流程
 ?TCBS反應器為連續進水、連續出水,兩個序批區交替充當沉淀池周期運行。假定序批區A沉淀出水,則序批區B按缺/厭氧、好氧和靜止沉淀等過程進行序批反應。序批區B在進行缺/厭氧和好氧反應的同時,回流混合液到缺氧區(見圖1a);靜沉階段,停止混合液回流(見圖1b)。回流混合液在缺氧區內進行反硝化脫氮后,自流進入污泥沉淀區,該區的上清液用泵送至主曝區,沉淀下來的濃縮污泥自流進入厭氧區與原污水混合,聚磷菌在此進行磷的釋放,吸收低分子脂肪酸并以聚β羥基丁酸(PHB)等形式在體內貯存起來。接著,廢水混合液進入主曝區,聚磷菌分解體內的PHB獲得能量,過量地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正磷酸鹽,并以聚磷酸鹽的形式在細胞內累積。
  半個周期結束后,序批區A和序批區B的功能交換,剩余污泥在序批區沉淀出水的后期排放。
1.3 運行參數
  TCBS反應器的運行參數見表1。
1.4 水質指標與分析方法
  表2為試驗過程中測定的水質指標及其分析方法。

表1 TCBS反應器的運行參數
試驗階段工況A工況B工況C
水溫(℃)6~910~1218~23
流量(L/h)170250250
設計HRT(h)主曝區5.063.443.44
序批區3.35×22.28×22.28×2
缺氧區1.060.720.72
厭氧區2.051.401.40
污泥沉淀區0.410.280.28
總HRT15.2810.4010.40
DO(mg/L)主曝區0.5~1.00.3~0.81.5~2.0
序批區(曝氣末期限)0.30.31.0
污泥回流比至缺氧區2Q1.5Q1.5Q
至厭氧區(0.3~0.5)Q(0.3~0.5)Q(0.3~0.5)Q
主曝區MLSS(mg/L)280049005000
MLVSS/MLSS0.740.760.77
SVⅠ908075
沉淀池污泥MLSS(g/L)810~1110~11
泥齡(d)302520
COD/TP(平均)33.856.573.6
TKN/COD(平均)0.1150.107
主曝區污泥負荷(平均)[kgCOD/(kgMLSS.d)]0.6140.5170.551
反應器容積負荷(平均)[kgCOD/(m3.d)0.5710.8420.916
序批時間(min)缺/厭氧505050
好氧404040
靜沉303030
試驗時間(1998)1月1日—2月11日3月7日-31日
4月14日—20日
4月21日-5月20日

表2 水質指標及分析方法
水質指標分析方法水質指標分析方法
COD重鉻酸鉀法NO3--N蒸餾滴定法
BOD5標準稀釋倍數法MLSS過濾烘干水分后稱重
DO便攜式溶氧儀MLVSS600℃灼燒300min后稱重
PO43-鉬銻抗分光光度法NO2--N鹽酸α萘胺比色法
TP過硫酸鉀消解,鉬銻抗分光光度法NO3--N紫外分光光度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有機污染物 COD和BOD5)的去除
  圖2為A、B、C三種工況條件下的進、出水COD值。?
  由圖2可知,三種工況條件下,進水COD的變化范圍均較大,而出水COD一直穩定在50 mg/L以下,去除率相當高,達80%以上。穩定運行階段,工況A、B、C出水COD平均值分別為41.8、37.5、38.4 mg/L,出水BOD5平均值分別為7.2、5.6、5.5 mg/L。對于一般的城市污水來說,不可生物降解的COD約為30~40 mg/L,因此,TCBS反應器對城市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十分理想,能生物降解的COD幾乎全部被去除。

  TCBS反應器對城市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去除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①厭氧區:污泥濃度高?
  表3為工況B、C穩定運行階段TCBS各反應區的污泥濃度。

表3 TCBS各反應區的污泥濃度
區域主曝區序批區厭氧區缺氧區
工況BMLSS(mg/L)5040542831125337
MLVSS(mg/L)3835410326353965
MLVSS/MLSS0.7610.7560.7600.743
工況CMLSS(mg/L)5734582840296043
MLVSS(mg/L)4403442331024465
MLVSS/MLSS0.7680.7590.7700.739

  由表3可以看到:各反應區中的MLVSS和MLSS之比均為0.75左右,說明污泥活性較好。厭氧區MLSS和主曝區MLSS之比平均為0.65,這與其他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如A2/O、UCT等相比提高了15個百分點。厭氧區MLSS濃度高意味著該區MLVSS濃度高,即異養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多,那么原污水中較難降解的COD可在某些異養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為易降解的COD,然后產酸菌再將其進一步水解為低分子有機酸,聚磷菌在厭氧釋磷的同時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低分子酸,以PHB或PHA等細胞內貯物的形式在體內儲存起來。 ?
②主曝區:污泥濃度高
  TCBS工藝不設單獨的二沉池,系統內的污泥不斷地在主曝區、序批區、缺氧區和厭氧區內循環,沉淀區污泥床的過濾阻截作用可使主曝區MLSS維持較高的濃度(>5 000 mg/L)。另外,主曝區采用完全混合方式曝氣,池內各點DO相同。高MLSS濃度和完全混合的條件使得主曝區具有較高的降解速率,與A2/O、UCT等處理工藝相比,當污泥負荷相同時,可大大提高曝氣池的容積負荷。
③序批區:污泥濃度高,沉降性能好
  序批區在進行缺氧攪拌和好氧反應時進行內循環。在缺氧攪拌初期,MLSS最高,約是主曝區的1.2倍;在好氧反應末期,由于內循環泵將序批區上一沉淀出水階段累積的污泥送至缺氧區、厭氧區和主曝區,序批區MLSS有所下降,但仍略高于主曝區,約是主曝區的1.02~1.05倍。
  內循環啟動階段,從主曝區進入序批區的混合液中,有機物濃度已相當低,微生物能利用的外碳源十分有限,因此微生物主要靠內呼吸提供的碳源維持生命活動。在序批反應的后期--靜沉階段,內循環停止,微生物繼續利用序批區中的殘余氧及NOx進行細胞內呼吸,因而污泥活性下降,穩定性增強,沉降效果好,測得的SVI值只有70~90mL/g,出水中幾乎檢測不到SS ,從而降低了SS對出水COD的影響。
④序批區污泥層的過濾作用
  序批區在充當沉淀池使用時,相當一個平流式沉淀池,底部污泥層起到生物接觸過濾作用。主曝區的混合液從序批區一端的底部進入污泥床,將上一序批反應的上清液從另一端的上部推出反應器,這相當于一個置換過程。由于污泥床的MLSS濃度很高(可達10 g/L),主曝區混合液在流經污泥床時,絕大部分固體顆粒被截留在入口處,污泥床起到了很好的過濾效果,從而保證了出水COD水質。
2.2 NH3-N的去除
  工況B、C條件下,TCBS反應器對NH3-N去除效果如圖3。
  由圖3可知:工況B的硝化效果很不理想,NH3-N的去除率極低,只有22%左右。這是因為:①主曝區的DO偏低。硝化反應需消耗大量的氧,由于受試驗條件的限制,此工況下主曝區和序批區的供氧合用一臺空氣壓縮機,在半個周期的運行中,當序批區處在缺氧反應和靜止沉淀時,空壓機單獨向主曝區供氣,此時主曝區的DO最大也只能達到0.8 mg/L;當序批區進行好氧反應時,空壓機分流供氣,此時主曝區的供氧量降低(DO最低降為0.3mg/L),DO始終低于1.0 mg/L,遠小于常規處理系統中曝氣池的最適DO值。②曝氣時間不夠。本試驗的硝化反應主要在主曝區內完成,該工況下主曝區的設計HRT為3.44 h(實際HRT只有1.4 h),而一般的硝化反應池設計HRT為6~10 h。③水溫偏低。低溫條件不利于硝化菌的生長,工況B試驗平均水溫只有11 ℃,因而硝化菌增殖速率緩慢。

  根據工況B的試驗結果與分析,對主曝區DO進行了調整,這即是工況C條件下的試驗。由圖3可看出:當主曝區的DO提高到1.5~2.0mg/L后,經過一周時間,出水NH3-N就降到10mg/L以下,由此可見主曝區的DO對硝化起著關鍵作用,這與工況B的分析結果一致。在試驗水溫從12℃逐漸升至22℃的過程中,出水NH3-N進一步降低,水溫為20℃時,出水NH3-N<1.0mg/L,因此溫度也是影響硝化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TCBS反應器在主曝區HRT較短的情況下能取得如此好的硝化效果與主曝區存在生物累積這一特性有關,試驗中測得:當序批區用作沉淀出水時,從主曝區流進沉淀池的固體總量約為700g,折算成混合液濃度為1400mg/L,而主曝區實際混合液濃度為5000 mg/L左右,可見在主曝區內存在一個生物累積過程,從主曝區流入沉淀池的混合液所攜帶的SS量相當少。
  主曝區生物累積性的產生與序批區的污泥床有關,當序批區用作沉淀時,底部的污泥床濃度高,SVI低(約70mL/g),而主曝區的混合液進到該區,流速只有0.21m/min,因此,序批區沉淀出水階段與其說是一個平流沉淀過程,還不如說是一個生物接觸過濾過程,主曝區混合液的SS絕大部分在出口端即被截流下來,繼續停留在主曝區內或參與系統的內循環,這既使主曝區的微生物不斷積累,也避免了序批區因污泥床過厚而導致污泥隨出水流失。
  TCBS反應器排出的剩余污泥是序批區的沉淀污泥,而不是主曝區的混合液,因而主曝區的硝化菌不會隨剩余污泥排出系統,且會隨著微生物的積累而逐漸占優,因此主曝區的硝化能力特別強。
2.3 TP的去除
  TCBS反應器對TP的去除效果如圖4。?

  工況A試驗期間正值中國舊歷傳統節日—春節,由于居民大量使用洗滌劑,造成試驗用原污水的TP偏高,平均達10.8mg/L,COD/TP只有33.8,遠小于一般生物除磷所需的C/P比。經TCBS反應器處理后,出水TP平均降到2.5mg/L,去除率為77%,這說明TCBS系統對C/P比較低的水質也能取得較好的生物除磷效果。
  工況B與工況A相比,加大了水力負荷,處理流量由170L/h增為250L/h,主曝區MLSS由2800mg/L增至4500mg/L左右。工況B的硝化效果雖不理想,但從圖4可看出:工況B運行穩定時,除磷效果相當好,出水TP?最大為0.33mg/L,最小為0.16mg/L,平均為0.20mg/L,去除率達95%以上。表4為工況B穩定運行條件下TCBS各反應區的水質指標。從表中數據可知,盡管NOx在各反應區的濃度是沿厭氧區、主曝區、序批區逐漸升高,但最高也只有1.6mg/L,回流到厭氧區的濃污泥中幾乎不含NOx,因此在厭氧區中不存在反硝化菌與聚磷菌競爭碳源問題,聚磷菌可充分利用低分子有機物進行有效釋磷,然后在主曝區過量攝磷,因而除磷效果比較好。
  根據表4的數據可計算出,工況B條件下厭氧區的釋磷速率為6.0mg/(L&·h),折算成MLVSS的釋磷速率為0.0025mgP/(mgVSS&·h);主曝區的吸磷速率為4.78mg/(L&·h),折算成MLVSS的吸磷速率為0.001 2mgP/(mgVSS&·h)。

表4 工況B穩定下各區域水質指標  mg/L
區域進水出水主曝區序批區缺氧區厭氧區污泥沉淀區
NO2--N00.030.100.040.050.020.04
NO3--N00.190.311.540.140.110.07
TP5.70.160.220.121.06.86.9
MLSS  5040524853373112 

  工況C與工況B相比,提高了TCBS反應器的硝化效果。從圖4可看出,工況C同樣取得了較好的除磷效果,出水TP普遍低于1.0 mg/L,去除率達90%以上。表5為工況C穩定運行條件下各區域的水質指標??梢钥闯觯rC條件下,由于硝化效果的好轉使得主曝區和序批區的NOx濃度都比較高,序批區最高達11.0 mg/L,但回流混合液經缺氧區和污泥沉淀區后NOx降為0.21 mg/L,因而進厭氧區的NOx仍相當少,幾乎為零。可見缺氧區和污泥沉淀區對反硝化脫氮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們的存在有效控制了進厭氧區的NOx量。

表5 工況C穩定條件下各區域水質指標  mg/L
區域進水出水主曝區序批區缺氧區厭氧區污泥沉淀區
NO2--N00.480.370.460.460.010.11
NO3--N07.529.3510.515.5900.10
TP6.60.500.140.62010.059.0
PO43-4.880.30.100.58010.008.85
MLSS  5734582860434029 

  根據表5的數據,通過計算可得,工況C條件下,厭氧區的釋磷速率為10.52mg/(L&·h),折算成MLVSS的吸磷速率為0.034mgP/(mgVSS&·h);主曝區的吸磷速率為7.19mg/(L&·h),折算成MLVSS的吸磷速率為0.001 6mgP/(mgVSS&·h)。
  工況C厭氧區的釋磷速率和主曝區的吸磷速率均高于工況B,這是由于工況C 的試驗水溫較工況B為高的緣故。與 Stevens等人[1]研究得出的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吸磷速率相比,工況B條件下主曝區的吸磷速率比缺氧池高10%左右,比好氧池低10%左右;工況C條件下主曝區的吸磷速率比好氧池高25%,這主要是因為工況B運行時,主曝區有四分之一時段的DO接近零(空壓機分流供氣之故),從而造成吸磷速率偏低。
  在工況C試驗期間發現:當系統內出現循環故障(即回流到厭氧區的污泥量過多或過少)時,出水TP濃度會立刻上升,大于1.0 mg/L,有時甚至會超過進水TP濃度,內循環正常后,除磷效果立即好轉。這種現象可解釋為:由于工況C的硝化效果好,當厭氧區內回流污泥量過多時,隨污泥攜入的NOx量也相應多,在厭氧區內,首先是反硝化菌獲得碳源將NOx還原成氣態氮,當NOx耗盡后,聚磷菌才能利用剩余碳源進行有效釋磷,因此NOx的存在會抑制磷的有效釋放;當回流到厭氧區的污泥量過少時,參與釋磷過程的聚磷菌相應少,則在隨后的好氧區聚磷菌過量吸磷的能力也就弱。因此,從序批區回流到缺氧區的混合液以及從污泥沉淀區回流到主曝區的上清液必須穩定在設定的流量范圍內,以保證適量的(約0.3 Q~0.5 Q)濃縮污泥進厭氧區。
  大量研究認為:生物除磷的關鍵是在厭氧池內要有足夠濃度的低級脂肪酸(VFA),聚磷菌在厭氧釋磷的同時吸收VFA,并以PHB的形式在體內貯存起來,為其在好氧環境中的生存提供碳源。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的磷與所吸收的VFA摩爾比為0.3~1.5[2],若厭氧池的VFA過低,則聚磷菌無法在系統中增殖,從而除磷能力下降。為了提高厭氧區的VFA濃度,許多生物除磷工藝都增加了將初沉污泥進行發酵后再送到厭氧池這一系統或直接加外碳源到厭氧池。Marais研究小組及Barnand等人在研究中又發現:NOx也是影響生物除磷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厭氧池內要保持嚴格的厭氧條件,不允許存在NOx等化合態的氧,因為某些聚磷菌會利用這種化合態的氧進行吸磷。傳統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如A2/O法、UCT法等,厭氧池體積都設計得非常大,其目的就是為了提供良好的厭氧環境。而TCBS反應器在總HRT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近的情況下卻可獲得相當好的除磷效果,這是因為TCBS反應器獨特的設計和流程控制使得厭氧區的NOx幾乎為零,VFA濃度可達最大,從而為生物除磷創造了一系列有利條件。
  首先,序批區在進行缺/厭氧、好氧交替的序批反應時,可將部分NOx還原。既然序批區在沉淀出水時相當于一個置換過程,那么在出水末期,也就是在序批反應初期,該區的NOx和MLSS達到最大MLSS大,意味著微生物細胞內呼吸所需的氧多,因此在微生物群體效應的作用下,序批區NOx的濃度有所下降。
  第二,缺氧區的存在使回流混合液中的NOx濃度進一步降低。序批區在反應時,混合液先回流到缺氧區,由于回流混合液中的有機物濃度已很低,在缺氧區內進行的反硝化主要是靠細胞內呼吸。當回流混合液中的NOx濃度較高時,可考慮從厭氧區引(0.1~0.2)Q的混合液進缺氧區,這樣做一方面為生物脫氮提供了外碳源,提高了缺氧區的脫氮效率;另一方面聚磷菌可在較短時間的厭氧—好氧(缺氧)循環中進行吸磷、釋磷活動。
  第三,污泥沉淀區的存在使得進厭氧區的污泥濃度高,泥量少,這也是TCBS反應器高效除磷的關鍵。根據表3的數據,通過計算可得:工況B、C條件下進厭氧區的污泥濃度分別為11 147 mg/L和14507mg/L,是回流混合液污泥濃度的2~2.5倍,這就意味著在回流量一定的情況下,進厭氧區的異養微生物和聚磷菌的數量比無污泥沉淀區時要多2~2.5倍。根據Barker和Dold(1970)提出的有機物降解速率與異養微生物濃度呈一級動力學反應的定律,厭氧區的有機物降解速率可提高2~2.5倍,因而可獲得較多的VFA,大量的聚磷菌可充分利用VFA進行有效釋磷。回流到厭氧區的污泥濃度高,則回流量可相應少,這樣隨回流污泥帶入到厭氧區的NOx也就少,可有效控制厭氧區的NOx,創造絕對的厭氧條件供聚磷菌有效釋磷。另外,厭氧區的實際HRT有所提高,保證了原污水中更多的高分子易降解有機物降解為低分子有機物,為聚磷菌提供充足的碳源。再者,進水不會被回流污泥稀釋,可維持較高的VFA濃度,促進聚磷菌對VFA的吸收與利用。

3 討論

  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若以去除有機污染物為主,HRT為4~8h,反應池容積負荷為0.4~0.8gBOD5/(m3&·d);若以脫氮除磷為處理目標,HRT則長達8.5~24h。本試驗中,TCBS反應器主曝區的容積負荷可達1.0 kgBOD5/(m3&·d),在總HRT為10 h左右能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并同時達到脫氮除磷效果。Ekama和Marais得出的反應器體積與原污水COD關系表明:泥齡為10~15d、MLSS為3000~3500mg/L時,降解1 kgCOD所需反應器體積為1.0~1.5m3,而TCBS反應器在2月12日—19日的運行中,反應器體積和COD關系為0.68m3/(kgCOD&·d),遠小于Ekama等人的研究結果,這主要是因為各反應區域的MLSS濃度均較高,各類生化反應都始終處于高效運行狀態,從而提高了整個反應器的容積負荷。
  傳統SBR法處理城市污水,HRT一般為15~40 h;ICEAS—SBR法的HRT則為36~50h,BOD5 負荷為0.08~0.24kgBOD5/(m3&·d);氧化溝法處理城市污水,好氧HRT一般為16~24h,容積負荷為0.2~0.4 kgBOD5/(m3&·d)。TCBS與上述工藝相比,反應器體積只是它們的20%~50%,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TCBS省掉了靜止排水這一過程,而傳統的SBR在排水階段能利用的反應器體積只有65%,其余的就白白浪費掉了。TCBS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特點使得反應器體積得到了充分利用。
從以上討論可知:與傳統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相比,TCBS反應器可大大節約反應器體積,減少占地面積,投資省,處理效率高,因而在水污染控制領域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4 結論?

 ?、賂CBS是一種高效率反應器,處理典型城市污水在設計HRT為10h、泥齡為25~30d條件下,可達到同時脫氮除磷的效果,出水COD<50mg/L,TP<1.0mg/L,NH3-N<10mg/L,出水水質均達到我國一級排放標準。?
  ②以除磷為處理目標時,控制主曝區和序批區的DO在0.2~0.5mg/L,便可獲得較好的COD和TP去除效果。?
  ③以同時脫氮除磷為處理目標時,主曝區的DO宜為1.5~2.0mg/L,回流到厭氧區的濃縮污泥不得超過0.5Q。

參考文獻

  1 Stevens G M,Barnard J L,Fries M Ket al.Enhancing Anoxic P Uptake in BNR Process.In:WEFTEC 97,Chicago,Illinois,1997
  2 Satoh H,Mino T,Matsuo T.Upake of organic substrates and accumula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linked with glycolysis of intracellular carbohydrates undet anaerobic condition in the biological excess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es.Wat Sci Tech,1992;26(5~6):933~942?
  3 Pitman A R,Lotter L H,AlexanderWVetal.Fermentation of raw sludge and elutriation of resultant fatty acids to promote excess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Wat Sci Tech,1992;25(4~5):185~194?


  作者簡介:熊建英(1970-) 女 碩士?
  通訊處: 200002上海市圓明園路133號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給排水三所?
  電  話:(021)63217489×5302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