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二氧化氯在石油污染地下水治理中的應用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1999-09-01
來源 《中國給水排水》1999年第9期
作者 趙振業,朱琨,黃君禮,魏寶成,陳志強
摘要 趙振業(哈爾濱建筑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朱琨(蘭州鐵道學院環境工程系)黃君禮 魏寶成 陳志強(哈爾濱建筑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   在治理被污染的地下水時,必須對污染源的土壤、包氣帶和包水帶同時治理。土壤或包氣帶可以通過焚燒、化學氧化及生物作用加以處理;包水帶可以通過水力截獲、氧化曝氣、生 ...

趙振業(哈爾濱建筑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
朱琨(蘭州鐵道學院環境工程系)
黃君禮 魏寶成 陳志強(哈爾濱建筑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

  在治理被污染的地下水時,必須對污染源的土壤、包氣帶和包水帶同時治理。土壤或包氣帶可以通過焚燒、化學氧化及生物作用加以處理;包水帶可以通過水力截獲、氧化曝氣、生物降解以及化學氧化進行治理,但若單純使用上述任何一種方法很難使地下水恢復水質。通過氯同位素分析三氯乙烯(TCE)在含水層中的自然降解可知,在包氣帶TCE經過幾年后已有部分降解,而在包水帶幾乎不存在自然降解[1]?。在包水帶凈化這一領域,國內外學者還未達成共識[2~4]。?
  目前國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僅限于對污染狀況的檢測和評價,西歐、北美等地區的工業化國家已經采用“抽水—處理”系統對油罐及加油站滲漏、廢棄物填埋場滲濾等造成的小范圍地下水油類污染進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經過20多年的應用,人們普遍認識到“抽水—處理”系統往往運行周期長、費用高、難于達到地下水水質恢復的最終目的。本研究擬利用二氧化氯作為氧化劑,并結合曝氣、微生物技術及水力截獲技術,使地下水中油類污染物的濃度較大程度地降低。利用二氧化氯作為氧化劑主要是由于它的強氧化性、強殺菌效果以及在氧化消毒過程中不會生成三鹵甲烷等有毒害作用的氯代有機物。目前,國外已有部分地區使用二氧化氯作為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氧化消毒劑[5]?。?

1 研究區及治理工程概況

  在研究區的水源地上,建有齊魯石化公司的一系列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中跑、冒、滴、漏等現象時有發生,加之生產污水的排放以及部分不合標準的農灌水的使用,使該區地下水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質已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其油類污染物濃度達到1.0 mg/L。在30×10t乙烯工程地帶污染更為嚴重,其油類污染物的濃度近30mg/L,嚴重影響著當地居民及公司職工的生活和生產,威脅到整個水源地的使用。?
  由于研究區的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包氣帶及石灰巖含水層石油污染嚴重,任何單一的技術很難在現場達到有效治理。因此,在研究區污染最為嚴重的30×10t乙烯工程所在地5km2范圍內作一試驗性治理示范區,進行污染源控制與實施水力截獲、曝氣、化學氧化以及生物處理等治理技術聯合運行的綜合治理。治理工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各井的間距主要由人工流場條件下地下水流動速度、氧化劑治理的可能有效寬度以及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和治理帶的有效寬度等因素決定。

?

  在圖1中,W—3外圍水質較好;通過R—5的抽水,可以在其周圍形成漏斗區,使西部的污染物不能向東遷移,同時R—4、R—3、R—1和W—2處的水向R—5處流動。通過這幾口井的聯合運行,既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中油類污染物的進一步擴散,又可以有效地去除殘留在地下含水層中的油類污染物,減輕地下水石油污染,恢復水質。
  通過曝氣井將空氣直接注入被污染的含水層中,借助空氣中的溶解氧與污染物作用以及氣泡在地下水中運移將部分易揮發的有機物吹脫,同時含水層的曝氣也會提高地下水中的溶解氧濃度,促進微生物的生長與凈化效能。水中的微生物是通過嚴格篩選的對去除原水中石油污染物特別有效的菌種,將這些菌種通過R—3注入污染的含水層中,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微生物的食物鏈,從而使含水層中的石油污染物得以分解氧化。?

2 二氧化氯去除石油污染物的可行性研究

2.1 研究區中主要污染物
  根據治理區的地下水化學成分分析,水中的石油污染物種類繁多,性質復雜。對研究區地下水樣進行色—質聯機分析,結果表明地下水中的有機物達數十種,其中大多數為石油裂解產物或帶有各種官能團的烴類衍生物(如芳香類、烷烴類、烯類和各種酚、酸、醛、酮、酯等),另外還有部分毒性較強、對人體危害較大的有機物(如萘等)。?
2.2 二氧化氯對石油類物質去除效果的研究
  由于研究區被污染的地下水中石油類污染物的組成十分復雜,因此,為研究二氧化氯對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二氧化氯的最佳使用條件,利用治理區污水配水,對油類污染最為嚴重的研究區地下水進行了除油試驗研究。?
  地下水經色—質聯機分析被檢測出的幾十種有機物和經過二氧化氯處理后的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區地下水經二氧化氯處理前、后色一質檢測結果
烷烴芳香烴其他物質
名稱凈化前凈化后名稱凈化前凈化后名稱凈化前凈化后
6-甲基-十八烷乙基苯丁基-1,2苯甲酸二甲酯
1,4-二氯代丁烷1-溴-2-甲基苯苯甲酸丁酯
癸烷1-溴-3-甲基苯丁基-1,2-苯二甲酸甲基丙基酯
十六烷2-氯-1,3-甲基苯三羧基鐵
十七烷1,2-二甲基苯
二十二烷2-氯-1,4-甲基苯
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溴代二甲基苯
濃度(mg/L)1.081.844濃度(mg/L)7.7930.093濃度(mg/L)1.081.999

  由表1可見,凈化前水中有機物主要是各種芳香烴物質,凈化后水中芳香烴濃度已極低,而烷烴類、酯類和其他低分子物質的濃度明顯增加。由此可以推斷,經二氧化氯處理后,水中大部分芳香烴有機污染物被去除,另一部分可被氧化降解為烷烴、酯類和其他低分子物質。一般認為,水中芳香烴物質危害性較大,多具有較大的毒性和致癌性,而烷烴、酯類和其他低分子物質的危害性小得多。因此,二氧化氯處理不僅可使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總量顯著降低,而且可改變原來這些污染物的性質,減少危害。
2.3 二氧化氯除油后的Ames試驗分析
  取經二氧化氯凈化前、后的研究區水源地地下水作Ames試驗,其結果見表2。

表2 地下水除油前后的Ames試驗結果
菌株名稱TA100TA98
水樣體積(L)2.0 1.5 1.0 0.52.0 1.5 1.0 0.5
原水突變率3.89 2.78 1.87 1.555.33 3.89 2.63 1.93
處理后突變率1.46 1.40 1.20 1.042.08 2.68 2.04 1.76

  由表2可知,對于TA100菌株,原水的4個水樣呈現陽性結果,其中兩個水樣的突變率>2,劑量反應基本呈直線關系,說明原水對TA100菌株有較強的致突變活性。同樣對于TA98菌株,原水的4個水樣也均呈現陽性結果,其中三個水樣的突變率>2,劑量反應關系基本為直線,說明原水對TA98菌株也有較強的致突變活性。?
  而在凈化后,TA100菌株的4個水樣突變率均<2,劑量反應關系沒有明顯的線性關系,對于TA98菌株,出水的4個水樣突變率均在2左右,劑量反應關系也沒有明顯的線性關系。這表明凈化后水中致突變活性已大大降低,尤其對TA100菌株已基本不存在致突變活性。?
  由Ames試驗可知,被油類物質污染的水經過投加二氧化氯處理后,致突變活性明顯降低,與同一取水點水樣色—質聯機檢測結果相吻合,即水中毒害作用較強的物質(例如苯系物)已轉化為毒害作用較小或者沒有毒害作用的物質。?

3 工程應用?

  本試驗首次將二氧化氯氧化技術應用于現場工程。地下氧化試驗是以W—2號孔作為氧化劑的投加井,R—5號井同時兼作接收井。經射流器將二氧化氯氣體連續投入到投加井內106 m處,投加量為1.2 kg/h,在R—5號井的漏斗范圍內氧化劑可全部接收。接收井周圍地下水中石油濃度的本底值為29.7mg/L,氧化處理的地下水抽出后含油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

?

  由圖2可見,無論是在治理井W—2還是在接收井R—5中,油類污染物的濃度總體均呈下降趨勢,在第7天因故障而暫停治理后,油類污染物的濃度又呈回升。但繼續處理5天后,水質有所恢復。?
  氧化劑投加井W—2和監測井R—5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50%。由此可知,對于地下水治理,由于水質具有不穩定性,使得治理工程要求在大面積的范圍內對整個包水帶、包氣帶進行徹底治理,才能使地下水水質最終達到恢復的目的。?
  氧化試驗是在截獲帶內進行的,處理前后的水質變化經色—質聯機分析,氧化前地下水中檢測出14種有毒性、致癌物質,經處理后已有5種致癌物質被去除,總油量已由初始的29.7 mg/L下降了50%左右。在氧化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次生產物,但沒有一種是有毒、致癌物質。

4 結語

  室內試驗和現場試驗都充分表明,二氧化氯氧化能力強,具有較強的殺菌消毒功效。它對石油污染物具有較好的去除作用,可使芳香烴等有毒、有致癌性的有機物氧化降解為毒性較小、無致癌作用的小分子物質。?
  二氧化氯具有抑制“三致”物質作用,將二氧化氯氧化技術與水力截獲技術、曝氣技術及微生物技術相結合,在去除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方面非常有效且處理成本低,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采用二氧化氯治理地下水污染是十分有利的。??

參考文獻

  1 N C Sturchio et al?.Chlorine isotope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attenuation of trichloroethene in an aerobic aquifer.Environ Sci & Technol,1998;32(20):3037
  2 Kerr J M Jr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VOCs in soil and groundwater.Environ Sci & Technol,1990;24(2):172?
  3 Travis C C,Doty C B.Can Contaminated aquifer at super funded sites be remediated.Environ Sci & Technol,1990;24(10):1464?
  4 Rowe W D.Superfund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another perspective.Environ Sci & Technol,1991;25(3):370
  5 Sansebastiano G et al?.Total halogenated organic(TOX)enssurement in groundwaters treated with hypochlorite and with chlorine dioxide initial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carried out in emilia-romagna(ITALY).Wat Res,1995;29(4):1207


  作者通訊處:趙振業150008哈爾濱建筑大學604#
  電 話:(0451)6282106?
  (收稿日期1999-04-05)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