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廢水處理工程及工藝分析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1999-03-01 |
來源 | 《中國給水排水》1999年第3期 | ||
作者 | 潘濤,丁庭華,王紹堂 | ||
摘要 | 潘濤 丁庭華 王紹堂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1 工程概況 1.1 處理規模及水質 本文介紹的兩項工程為青島即墨針織有限公司和藤華染色有限公司廢水處理工程,前者規模3000m3/d,后者規模2400m3/d。 兩家公司都生產純棉針織品,主要污染物來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加工 ... |
潘濤 丁庭華 王紹堂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1 工程概況
1.1 處理規模及水質
本文介紹的兩項工程為青島即墨針織有限公司和藤華染色有限公司廢水處理工程,前者規模3000m3/d,后者規模2400m3/d。 兩家公司都生產純棉針織品,主要污染物來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染整藥劑及各種助劑,主要包括漂白劑、染料、表面活性劑及酸、堿等,可生化性一般較差;另一類是在對織物纖維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從纖維上脫除下來的物質,包括含氮化合物、蠟狀物質、天然色素等,其中多數是天然有機物,可生化性較好。兩家公司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及處理要求如表1所示。
1.2 廢水處理工藝
1.2.1 即墨公司廢水處理
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該公司在染整車間中便將濃、稀廢水分別收集并引入污水處理設施。其中濃廢水單獨經混凝脫色,然后與稀廢水混合處理,這樣有利于提高處理效率和降低處理費用,也符合清污分流的原則。
1.2.2 藤華公司廢水處理
處理工藝如圖2。漂白廢水先進入漂白水貯池,池中進行預曝氣脫氯。染色廢水經集水池與漂白廢水混合后提升至水力篩,革除雜物和一部分織物纖維以后進行pH調節,然后經調節池入曝氣池。采用推流式延時曝氣法。由于廢水中以染料為主的部分有機物生化性較差,生物氧化過程中耗氧速度不快,所以曝氣系統采用穿孔管曝氣。曝氣池出水經泵提升進入壓力過濾罐,再入兩座并聯活性炭吸附塔進行脫色。飽和活性炭采用微波再生后重復使用。生化單元排出的剩余污泥直接進行絮凝脫水。
1.3 處理效果及成本
即墨和藤華公司兩項工程分別經過3年和2年的實際運行,處理效果如表1所示,出水分別達到GB4287-920Ⅱ級和級標準,水質長期保持穩定。含折舊費的單位處理成本分別為1.31、1.93元/m3。
2 工藝分析
本文通過兩項較為成功的工程實例,闡明如何根據不同的處理條件和處理要求選擇合適的工藝,以保證處理設施具備相應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染色廢水處理的單元工藝可分為生化法和物化法兩類。生化法一直占主導地位,然而近年來開發的許多新型染料由穩定的環狀有機物組成,可生化性差,所以生化方法一般脫色效果較差,比不上物化法。但在水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采用生化法加物化脫色的工藝,以保證出水水質。
在國內,染色廢水處理的生化法主要有表面加速曝氣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兩種。由于資金不充裕,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在國內應用很少。
鑒于染色廢水的色度高、許多染料的可生化性較差,因此用物化方法進行脫色較為合適。我國應用最多的是投加混凝劑的方法,泥水的分離多數用沉淀池,也有一部分采用氣浮法。同樣因為費用原因,我國很少采用吸附法作為脫色單元,這與吸附法脫色在發達國家的普及和流行形成鮮明的對比。吸附法盡管費用高,但運轉可靠,處理效果卓著。為節約脫色費用,近年來,我國開發了多種新型脫色混凝劑,即墨工程中采用的是北京環科院研制的Ⅰ號脫色混凝劑。基于即墨和藤華兩套設施的經驗,對生物接觸氧化和延時曝氣兩種生化主體工藝以及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兩種脫色工藝進行對照比較。
2.1 生物接觸氧化法和延時曝氣法
兩種生化方法的比較見表2。表中可見,當對出水水質要求不高(例如執行GB4287-92Ⅱ級標準)時,可優先選擇接觸氧化法,以節省資金。當出水要求高且資金允許時,建議采用延時曝氣法。
2.2 混凝沉淀法和活性炭吸附法
兩種物化脫色工藝的比較見表3。其中混凝法管理方便,費用較低,但效果不及吸附法。而活性炭吸附水質優良,色度亦可降低到零,且可靠性高,但費用也比較高。當對出水色度有較高要求,尤其是要求水回用的場合,最好用吸附法。
2.3 工藝的組合
染色廢水在可生化性方面因染整生產狀況和條件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只要廢水的BOD5/COD>0.2,應盡量考慮用生化法作為去除有機污染物的主要手段。為了解決生化法脫色效果差的矛盾,通常在生化法后輔以物化單元進行脫色。兩種生化單元和兩種脫色單元有四種組合方式,工藝上各有側重,費用上也互不相同,其比較列于表4。
即墨和藤華公司兩項工程分別采用了表4中的兩種組合,這兩種組合是四種組合中較有代表性和相對合理的,其適用的場合也有典型性。即墨的工藝在對出水水質要求不高和資金緊缺時是很有價值的,而藤華的工藝能達到對出水高標準的要求,只是費用較高。兩項工程的費用對比列于表5。
其中:土建費(萬元)
設備費(萬元)
其它(萬元)
單位投資(元/m3) 350
200
90
60
1167 470
230
160
80
1950 運轉費用 年處理成本(萬元/a)
年直接處理成本(萬元/a)
單位處理成本(元/m3)
單位直接處理成本(元/m3) 143.5
123.2
1.31
1.13 169.5
141.9
1.93
1.62
值得指出的是,藤華工藝的出水可滿足多種場合的回用水要求,對節約水資源有重要意義,尤其適用于缺水地區。同時,水的回用對工藝的高費用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補償。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保局.工業廢水處理設施調查與研究.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77~93
2 國家環保局科技處,紡織工業部生產司.我國幾種工業廢水治理技術研究第二分冊--紡織印染廢水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8.1~21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作者通訊處:100037 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北二巷?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收稿日期 1998-11-16)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