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處理的未來趨向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1997-01-01 |
來源 | New World Water | ||
作者 | 楊福才,編譯 | ||
摘要 | 一、前言 用戶用水要求的一個是水量,再一個是水質。居民增加,飲用水水量也要增加,使尋找水源變得困難,以致于更加大成本。美國許多城市如加州、得克薩斯州等由于原水缺乏,就得要用再處理水做藻溉水,以后此種水也可能作為水處理的原水用,這種情況也只能在暖和地區采用。 城市人口增 ... |
一、前言
用戶用水要求的一個是水量,再一個是水質。居民增加,飲用水水量也要增加,使尋找水源變得困難,以致于更加大成本。美國許多城市如加州、得克薩斯州等由于原水缺乏,就得要用再處理水做藻溉水,以后此種水也可能作為水處理的原水用,這種情況也只能在暖和地區采用。
城市人口增長,使得工業生產也隨之增長,以致水源更趨惡化。
在居民方面越來越要求優質的飲用水,他們寧愿多花些錢,也要甜美可口的飲用水。因此瓶裝水有了一定的市場,美國南加州估計有一半人飲用瓶裝水。
二、規定
飲用水規定使供應的飲用水面臨著需要優質的水質監督部門的壓力,EPA(美國環保局)1986年頒布了安全飲用水規則(SDWA)的修正案,規定83種污染物和25種附加污染物,并規定每三年修正一次。這個規則規定的大部分污染物是屬于化學物質的。EPA又在表面水處理規則(SWTR)內,規定腸梨形蟲(Giardia lamblia)和軍團菌屬處理要求,和在總大腸菌規則(TCR)內,訂立總大腸菌處理要求,且也為隱孢子蟲處理也在SDWA內做了規定。
消毒副產物為附加25種污染物的一部分,其中困難的是平衡化學物質和微生物的風險和對付飲用水管理單位所施加的壓力,使得EPA于整個1993年和1994年中間通過協商方式提出消毒一消毒付產物(D-DBP)的規定和增強表面水處理法則(ESWTR)。特別是將隱孢子蟲傳染病放在協商的規則首位。有關人體健康的規定極端復雜,這是由于長期的化學物質給予的風險和短期的微生物傳染的風險交替出現的原故。更加上微生物傳染的風險用已經評定風險方法,還不容易弄清楚和定出其特性。
作為對D-DBP處理協商結果,EPA提出一組法則,訂立微生物和D-DBP所帶來對人體健康的風險規定。這些法規規定了D-DBP處理要求,提出ESWTR,提出信息收集規則(ICR)和未來地下水消毒規則。ICR參數在這些協議中如何使用尚不太清楚,但是它基本能夠平衡微生物和D-DBP所給予的風險。
由于增加了一些有關的微生物,EPA應為從化學污染物到微生物排列的方式重新安排前后次序,重新排列次序為微生物-DBP,即首先應考慮微生物的處理。幾乎所有規定的一切化學污染物條目要停止使用,將來在提出化學污染物規定以前,需通過非常嚴格的審查,才能予以確定使用規定。
將來飲用水所用消毒劑,就不能只限定氯劑,要增加其他不同的消毒劑。當前有十萬個城市的水廠,它們70%還是用氯劑做主要消毒劑。然而在D-DBP規定和ESWTR規定中,已提出要求臭氧一過氧化氫、氯劑一氯胺和二氧化氯的使用。但現在有多少自來水廠不使用氯劑轉而使用其他消毒劑,及這些水廠使用了哪些消毒劑還不太消毒。現在有更多新的技術如等離子體射線(plasma beam)和輻射光線也都已為除去隱孢子蟲做研究。但是這些新技術要在大型水廠上應用還很遙遠。
先進技術如顆活性炭(GAC)和膜技術的應用,以后會增加使用領域。但是這些先進技術的使用和上面所述的消毒劑相比,就必須先有特殊的先決條件。使用GAC要有兩個特殊應用條件,一是水廠在現有濾床上加鋪GAC,目的是控制水中的味和嗅,二是水廠采用GAC,目的是則應是去除由于工業污染造成的主要合成有機污染物。但現在有多少水廠應用GAC,且它們使用效果如何尚不消毒。膜的使用也有特殊條件。MF(微濾)一開始出現就作為新技術沖擊了傳統的過濾技術。這種膜技術到現在還主要用于小型水廠上。反滲透仍應用在藻溉上,以后也可作為回用水在水廠上應用。
供水單位也致力于其處理設施的可靠性。由于人為錯誤或機械損傷,或者兩者都有,造成了過去很多暴發疾病的發生。增加用水的可靠性,包括運行管理、運行期間監測和事故報告等的加強。供水單位還要在水廠設計和運轉上添設更多的設施。這些設施是補充設備和關鍵部位的后備設備,和混凝投加部位和消毒部位等。另外運轉期間要多加監測點,和多增加濁度儀數目。
在水處理設施上要增加顆粒計數器作為監測水廠運行儀器,顆粒計數器對濾池熟化(ripening)和穿透的分析是很有用的儀器。要增加有機碳(TOC)分析儀,以量測DBP母體消除狀況。也要增加更多一些事故報警點。在處理設施上還要多添一些監測一事故報告點,以便及時提出運行當中發生的干擾事故。
水廠需要訂立處理意外事故的措施計劃。此計劃訂立不只是水廠本身的職責,還應包括當地訂立供水規程的負責單位,更重要的是要包括當地的衛生保健部門。
四、監測儀器的變更
水處理設施直接監測的儀表也要變化。在化學物質方面,改進氣象色譜儀/質譜儀(GC/MS)分析方法及改進其他探查儀表,可連續降低探測限度和數量要求。另外改進GC/MS方法,使能夠只用一個單一方法分析更多的化學物質。例如,用當前認可的EPA飲用水分析規定,對于一切需要的農藥試驗,必須使用六個不同的試驗方法,而將來,只用一個單一方法就能夠用于一切需要試驗的農藥及化學農藥的整個領域。由于減少了分析方法,實際上使供水單位監測費用降低。
篩分試驗和免疫試驗的應用,能夠使供水單位有能力多次重復試驗以節省費用。這種試驗由于以上優點比之GC/MS分析方法優越。免疫試驗能用以篩分原水水質,以決定是否在水處理設施上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免疫試驗已為EPA做的固體污水程序編制認可,它也為飲用水程序編制同意。
微生物分析方法將來也要有改旱災。例如,葛第蟲和隱孢子蟲免疫熒光試驗方法與微生物和化學分析方法相比,就不是那么可靠和有那么的重復性。可靠性差和重復性缺乏的分析方法就供水單位來說是一個障礙,因為供水單位面對當前由于隱孢子蟲引發的突然疾病的增加,需要更補加去除規定的社會壓力。現在許多地方對原生動物分析方法的研究已在進行。研究方法采用了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se chain reaction)、流動園量法(flow cytoFtia metry)、電旋轉試驗(elctrorotation assay)、自動顯微鏡、UV-VIS光譜儀、免疫磁性珠(immunomagnetic bead)、激光和許多其他截斷技術分析器(cutting technology amalytical tool)等分析方法。我們到現在還不知道哪種方法應是水廠和商用試驗室廣泛使用的優良方法。在試驗室得到的期望結果,還沒有實際得到重復驗證。這種有著潛能的新生原生動物分析方法,無疑地定能增進細菌和病毒的分析效果。
五、標準規定整體化
EPA已將飲用水標準、飲用水水質標準及其他各種水處理措施結合成為一個整體考慮,作為未來處理發展的一個趨向。一般飲用水的各類標準是分開訂立的,這就給飲用水處理增加了困難,且不容易解決水質上遇到的問題。例如,許多飲用水供應單位加鋅-正磷酸鹽作為防腐劑以滿足規章對水中的鉛和銅的限定要求。但一些情況是,這樣防腐劑會使污水處理廠所處理的水中會含有過多鋅的煩惱問題,一般排放處理后的水,鋅的含量要降到最低,以防止魚類中毒。如何既使影響人體健康的鉛減到最少,又要保護魚類免受鋅的毒害的兩方面狀況做到平衡,這種問題就需要在將來的規定中予以很好的整體性考慮。
供水單位必須考慮,由于水處理法規越來越嚴格,用戶對水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他們對飲用水的處理手段和監測設施方法就需要有更大的變化。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對各種處理技術和新的分析方法,要建立更多法則,而使出現的例外情況不能解決的問題減少。自來水公司必須繼續采用新的儀表,以滿足高質量飲用水的需要。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