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許多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后于城鎮建設的發展,污水的無序亂流,不僅直接污染了小城鎮自身生態環境,而且造成了河湖水體的嚴重污染,甚至成為區域性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中小城鎮污水處理可謂困難重重。為此,業內人士開展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方法研發與探索。深港產學研環境技術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聯合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人工快滲系統應運而生。
人工快滲系統(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簡稱CRI系統) 是利用快滲池內的人工介質和特殊填料進行的過濾、吸附以及微生物的降解等多種作用的相互結合,使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去除,從而達到水質凈化目的的一種生態學處理方法,適用于河流污水資源化和生活污水處理。2001年,廣東東莞建成首個CRI工程,截止目前全國工程總數達60余座。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高級工程師楊小毛詳細介紹了CRI系統污染物去除機理。快速滲濾法的主體是快速滲濾池,該系統由至少兩個裝填有一定厚度砂石填料濾池組成,采用干濕交替的運轉方式,通過濾池內的好氧、厭氧及兼氧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落干期滲池大部分為好氧環境,淹水期滲池為厭氧環境,所以滲池內經常是好氧和厭氧相互交替,有利于微生物發揮綜合處理作用,去除有機物。就氮的去除而言,落干時產生銨化和硝化作用,淹水期產生反硝化作用,氮通過上述轉化過程而被去除;懸浮固體經過過濾去除;重金屬經吸附和沉淀去除;磷經吸附和與滲池內的特殊填料形成羥基磷酸鈣沉淀而去除;病原體經過濾、吸附、干燥、輻射和吞噬而去除;有機物經揮發、生物和化學降解等作用而分別被去除。
楊小毛表示,CRI系統對COD和BOD的去除率達到85%以上,對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在90%以上,對SS和LAS的去除率達到90%以上,達到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標準中的A標準或者景觀回用水標準。
據楊小毛介紹,CRI系統不需二次沉淀池、曝氣和反沖洗,系統水力負荷高、占地面積小,不受場地條件限制、機動靈活,具有操作簡單、運行成本低、水處理效果好、沒有生化活性污泥產生的優點。此項工藝可適用于污水收集較難、需要分散處理的中小城鎮及農村小型污水處理廠,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由于地域偏遠、規模小、管理水平低、運行復雜費用高、污泥處置易引發二次污染等造成污水處理困難的問題。CRI系統順應了我國村鎮污水處理的基本國情,必將在該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附:各工藝污水處理廠建設及運營成本分析
編輯:newscenter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