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出臺了《陜西省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意見(2010—2020年)》,將使陜西省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質量狀況得到改善。濟南、銀川、海口等省市也紛紛采取措施,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水源告急、飲用水源狀況堪憂,引起了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眾多省市將水源地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提上日程。
由于氣候變化、地下水的開采過度,以及水生態環境的改變,可用于城鎮供水的水源地和水量都在持續減少,水質日趨惡化,全國的地表水總體為中度污染。種種原因使得我國水源地保護問題更為突出、形勢更為嚴峻。
據環境保護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監測的39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水量占取水總量的八成不到。從水源地取出的水量近24%不滿足三類水標準。
為確保安全用水、保障飲用水安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在講話中指出,飲用水水源保護要做到三點——控制水體富營養化、保護開放水體水源地、全面保護和恢復城市濕地。
控制淺水型水源富營養化
我國的湖庫飲用水水源基本是淺水型,控制水源富營養化問題尤為突出。
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富營養化藻型水體的顯著特征是浮游植物大量發生,進而造成水質惡化、水體功能下降、水生生物死亡等災難性后果,它不僅制約了湖泊等水資源的可利用性,而且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生存與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富營養化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大水環境問題,引起了廣泛重視。世界各國為控制富營養化進行了大量研究與實踐。近20年來,我國對湖泊富營養化狀況、產生原因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與防治的實踐。但是,富營養化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仍需尋找技術突破。
保護開放水體水源地
做好開放水體及其環境的保護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盡量不要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對重點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污染源進行全面調查,消除污染隱患,嚴格控制各種污染源;加強水源地周邊環境的保護,對破壞水源地、嚴重污染飲用水水質等行為進行嚴處。
利用濕地確保水源地水質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命脈,濕地是水的命脈。城市濕地應當在飲用水源保護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通過濕地進行水體的凈化可使水變清變美,要通過濕地把景觀旅游、用水安全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濕地系統是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的環節,在濕地里面生物的含量要比陸地高50倍以上。保護現有的水體,濕地公園是最有效、最節能的處理設施,在處理的過程中基本不消耗能量,不消耗化學品,是安全節能的水處理系統。
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既能減少凈水、輸水環節的投入,又能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是最為經濟高效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編輯:newscenter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