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的一場大雨不但讓眾多市民遭受困境,也讓水行業專家備受“洗禮”。
在24日2011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環境技術所所長趙冬泉特別就排水管網管理發表看法。他認為,現在排水管網的管理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首先,基礎設施方面,整個資產管理和設施管理的水平比較低。這種管理水平明顯跟不上基礎設施的建設。甚至是上百億的基礎設施投入,在很多城市當中都沒有實施。
其次,監管不到位。大量的設施一旦建成之后就會投入運行狀態,而我們的運行沒有一個科學的方式監管,沒有一個很好的技術平臺。
這就導致不能很好了解整個資產的運行狀態如何,而只能憑自己的判斷去確定。事后上,大型網絡,靠主觀的判斷難度非常大。目前的管理上主要采取簡單的巡查管理模式,這些模式實際上會導致基礎設施的養護效率低。養護效率低了之后,運行效率也會降低,影響穩定,甚至會影響整個城市的安全。實際上,這種信息化落后的局面還影響到排水設施的效果,無法科學的指導事故預警和搶險,導致整個城市陷入脆弱的狀態。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第三,在管網運行上,很多城市的局部管網運行負荷過重、冒溢風險較高。即使不分流,建兩個系統,有很好的管理,也會有一部分水進入到這個系統。這一部分的飲水不僅會沖擊整個的管網,也會對整個的水系統造成影響。同時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又缺乏很有效的監控的手段,沒有辦法掌握整個管網的運行負荷的空間狀態,無法掌握到底各個點的溢流原因,我們能很主觀、很宏觀的判斷,沒有辦法進行優化的調度和科學的分析,也沒有辦法對于雨天管網的流量進行分析和辨別,這樣導致我們不僅是水環境的污染狀態得不到一個很好的改善,也導致我們整個城市的水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編輯:谷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