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趙英民司長應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之邀解讀環保部《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其四:環保產業升級與轉型的根本體現是環境服務業
服務業概念本身在理論界尚有爭議。一般認為服務業即指生產和銷售服務產品的生產部門和企業的集合。服務業產品與其他產業產品相比,具有非實物性、不可儲存性和生產與消費同時性等特征。在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實際工作中,將服務業視同為第三產業,即將服務業定義為除農業、工業、建筑業之外的其它所有產業部門,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屬于服務業中的一種。
環保產業成熟的標志是環境服務業比重的增加,每一個產業的成熟都是從簡單的資源開發到資源的加工利用,到成熟的產品,再到依托在這個產品上的基于知識的高附加值;環保產業也一樣要遵循這個規律,因而基于知識的環境服務業的比重決定它的產業成熟度。
要保持高速經濟增長,還要越來越少的環境和資源代價,GDP從哪來?需要基于知識和服務的附加值。
從環保的發展階段來看,也是如此。過去環保行業進行污染治理,大量污染治理設施是從無到有,當然是以裝備制造為主,隨著發展,重心逐步在轉移。比如,雖然未來還會有新的電廠,但是新的電廠會越來越少,增長幅度越來越小,已有電廠已經建成的脫硫等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就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另外,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市場的分工更加細化,對專業化服務的采購會越來越多,變成一種趨勢,產業的擴展一定不是制造業本身,而是在制造業基礎上產生的服務業。環境服務業的產生、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環保發展的階段相適應,體現的是整個產業的發展水平。
社會化大生產創造的較高的生產率和發達的社會分工,促使生產企業中的某些為生產服務的勞動從生產過程中逐漸分離出來,加入服務業的行列,成為為生產服務的獨立行業。服務業會不斷地產生新的增值業務,過去的設備生產,現在演變出設計、施工、運營,而又不僅僅包括這些,是一種綜合的服務模式。
環境服務業的大力發展,更多地是環保產業轉型的需要。首先是環保工作本身的要求,以火電脫硫為例,治理設施從無到有的階段之后,必然轉到對運營服務的需求;其次是市場做大的需要,單純從設施建設角度考慮產業,沒有太大發展空間,比如全國需要多少污水處理廠,就建多少污水處理廠,這樣的考慮方式很容易就限定了發展空間。
倡導服務業的發展,就是因為它無上限,還會生發出無限的創造力,各種想不到的增值服務都可能涌現。環保產業正從資源、資本密集型,逐步向知識密集型轉變,這種轉變產生的價值無可估量。
同時,向服務業的轉型是回歸環保本質,環境保護的目標本質不是削減多少污染物,而是要維護一個適于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并且,只有向服務業轉型,才能使得環保投入獲得更多的環境收益,使環境投資更有效率。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