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編者按:自2006年開始,隨著我國污水處理產業化進程推進,投資機構才開始了嚴格意義上的忠告污水處理廠行業投資,其投資重點轉為環境工程公司和污水處理運營企業,投資金額也大幅度攀升。譬如,IFC投資伊普國際等,單筆投資金額均達到千萬美元級別。尤其是2007年,VC、PE對中國污水處理市場的投資案例為5期,投資金額4659萬美元。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預計2009年中國污水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260億美金,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成長前景伴隨著極佳的投資機遇,使得風投機構(PE/VC)紛紛駐足污水處理行業。
不過,一般來說,風險投資所投的項目回報期不會特別長,而污水處理業,尤其是污水處理廠,所需資金投入以及應收賬款數額都很大,回報期也很長,甚至達到幾十年,并不符合風險投資的一貫風格,PE的積極性則可能更高一些。以下報道來自《南方都市報》,其談到“在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格局中,社會資本尤其是風險投資將是污水處理的重要力量。”PE/VC在污水處理行業如何發揮作用?該文做了一些探討。
“十二五”開年,《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呼之欲出。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污水處理產能需增長67%才能滿足污水處理需要,而2009年底國內污水處理率僅為73%,與發達國家90%的比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而為了改變一些水務企業成本倒掛嚴重的現象,有消息稱新意見中將有上調污水處理費等措施。
財政部財政科研所所長蘇明表示,當前我國水污染防治投資總量不足,導致水環境保護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期間,國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格局,一方面完善水環境保護稅費政策,擴大相關稅式支出,開征生態環境保護新稅種;另一方面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水環境保護,著力構建水環境投融資政策體系。
融資渠道拓寬促水業改革
“當前我國水污染防治投資總量不足,長期歷史欠賬,加上新的資金規劃難以有效落實,導致水環境保護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財政部財政科研所所長蘇明在中國水污染控制戰略與政策創新研討會上表示,雖然自1980年代以來全國環境保護投資不斷增長中,但與經濟總量相比仍顯不足,“八五”期間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絕對量和相對比重等指標就都沒有完成計劃,“九五”期間投資總額4500億,占同期G DP的1.3%,而實際環境保護投資卻只有3600億,只占0.93%,“十五”期間投資總額為8399.3億,只占同期G D P的1.19%,具體到水污染防治方面,“十五”投資計劃為2700億,由于籌措渠道不暢,資金到位較晚,治污工程建設滯后,難以達到水污染防治的目標。“例如"十五"淮河、遼河流域應分別投入255.9億和188.4億,但直到末期,兩個流域還分別有111.3億和124.4億沒有落實,占應投資金額的43.5%和66.1%。”
蘇明表示,水環境保護的投融資機制應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協調,并主要依靠市場化手段解決融資問題,這是公認的趨勢。但事實上,國內目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投資主體仍是各級政府,資金主要來源于城市建設維護稅、地方財政撥款和征收的污水處理費,這些傳統融資渠道逐漸萎縮中,而水環境保護的市場化融資渠道卻未有效形成。
“"十二五"期間,國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格局。”蘇明透露,一方面國家將建立財政直接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完善水環境保護稅費政策,擴大相關稅式支出,開征生態環境保護新稅種,并推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改革,將部分國有資本收益用于水環境保護投資;另一方面將鼓勵民間資本,特別是風險投資參與水環境保護,在制度創新和信貸支持方面積極探索水環境保護領域的資產證券化,積極推動信托產品創新,著力構建水環境投融資政策體系。
尋找具規模投資對象有難度
記者了解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月通報,截至去年9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2631座,正在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項目達1849個,總設計能力約4660萬立方米/日。雖然建有污水處理廠的城市占比超過90%,但仍有61個城市沒有建成,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廣東。
按照國家規劃,在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格局中,社會資本尤其是風險投資將是污水處理的重要力量。但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V C目前對污水處理業雖感興趣,卻參與案例有限。究其原因,V C一般投資企業的前期,且項目回報期不會特別長,而污水處理,尤其是污水處理廠,所需資金及應收賬款都很大,有的回報期甚至長達數十年。相較而言,更重投資后期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會更愿意介入。此前的案例包括英飛尼迪I-C hina基金500萬美元投資聯合水務,香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1億投資武漢新天達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英飛尼迪首次涉足中國污水處理技術領域之時,摩根士丹利基礎設施基金執行董事張書銘便表示,中國水務市場是一個可以吸引大量資金的產業,但作為一專門做基礎設施投資的基金,單筆投資在5000萬美元以上才會考慮,國內水務市場卻高度分散,十大水務公司的總市場份額不到5%,尋找相當規模的投資對象有一定困難。
而V C與PE對污水處理業的感興趣,部分原因便來自去年碧水源(300070)登陸創業板,并創下首日暴漲120%的案例。據了解,早在2006年前后,碧水源事業初成時,便有近200家風投叩門,其最終引入涌金系旗下公司上海鑫聯創業投資和云南國際信托投資。與當年無錫尚德上市帶動太陽能光伏業、金風科技(002202)上市帶動風電業一樣,碧水源的上市顯然進一步帶動了污水處理業的資本大躍進。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表示,政府應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市政公用行業投資、建設和運營中的主體作用。而在水務行業的下一步改革中,能否給予外資、民營水企平等競爭權,已不僅僅關乎民企本身,且關系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