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編者按:此文根據中國水網MBR專題調查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完成,是我們采訪的系列稿件之一,不代表此次調查的最終觀點,歡迎各位網友就此話題參與討論。此次調查的最終報告將于11月30日推出。您的爭鳴觀點請發送至:qxl@h2o-china.com.在此,也對各位支持我們此次調查活動的業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謝!
中國龐大的水務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而MBR技術作為近年來國內上升速度較快的污水處理技術之一,給膜工業帶來了廣闊商機。業內新銳加倍涌現的同時,眾多國內外老牌廠商也加大了中國布局的速度和力度。而就污水處理行業來說,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MBR技術可謂如日中天,搞污水處理技術的人莫不以研究MBR為榮,如果說某個做污水處理的人沒聽說過MBR,可能會引來不少人的譏笑。由此可以看出這項技術給污水處理行業帶來多么大的影響。
近日,中國水網展開了“應用MBR工藝的污水處理項目”專題調查,該調查受到的關注也體現了這一點。
MBR技術爭鋒污水處理行業的“獨門武器”
MBR技術之所以成為引起大家如此高昂的熱情是和其自身的一些特點不無關系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何愿平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表示,MBR技術擁有的一些特點是最關鍵的。第一,MBR工藝占地緊湊,高污泥濃度容許其在較小的反應器空間內完成處理功能,同時也沒有沉淀池,占地必然很小;第二,MBR工藝出水水質非常好,過濾技術的出水水質顯然是重力沉淀分離所無法比擬的。我們國家水環境形勢這么嚴峻,MBR的出水水質主要指標能達到地表三類水水質,COD達到25-30mg/l,而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的要求也就是50mg/l。第三,污泥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第四個,運行比較簡單,因為都是通過自動控制進行設備操作。
來自污水處理行業的專家也表示,MBR出水的濁度、COD、BOD、NH3-N這些水質參數可以滿足大部分的回用要求;而其他處理技術要么占地小,要么出水水質好,同時滿足這兩點技術特征的工藝則很少。而這兩點技術特征恰恰是我國當今社會發展所必需解決的矛盾。城鎮化的飛速發展,土地已經成為最有價值的商品,而對優美水環境的追求也是公眾內心迫切的渴望。MBR技術在如此時代背景下的受到熱捧是必然的。
從水業技術發展角度來看,何愿平認為,MBR帶來了對環保產業的一場革命。傳統上,污水處理廠更多體現的是工程,70%以上都是土建,建各種池子,只有20-30%的設備。MBR改變了這種方式:70%以上是設備,20-30%是土建,這是MBR污水項目占地少的根本原因。也因此,相比傳統技術,MBR項目的建設時間短很多,即使較大規模的項目,4-6個月的時間,即可建成。他說,產業的發展,一個是服務的發展,第二個就是技術和設備的發展。
大規模MBR項目最大的市場在中國?
針對MBR技術在中國的市場,日本旭化成集團市場部部長張艱對中國水網記者表示,MBR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市政污水、工業(化工、造紙、食品)廢水、垃圾滲濾液等領域。實際上包括旭化成、GE、西門子在內的眾多國際企業,其大規模的MBR工藝業績都在中國。MBR在中國的應用較其他國家規模相對更大、數量相對更多、前景也更為廣闊,其原因在于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極度缺水,再生水需求高,而膜用于污水循環再生利用的效果相對較好,技術也相對成熟,使得中國注定成為全球MBR最大的市場。對此,何愿平認為,除了北方的再生水回用需求,南方地區對于MBR技術的考量更多是出于減排目的;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給MBR技術帶來機會。
這與中國水網記者在采訪其他業內人士時,獲得的觀點不謀而合。根據中國水網MBR專題調查組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工程項目中,規模在萬噸級/日以上的MBR工程項目已約有50多個(含在建),以碧水源、GE、諾衛、旭化成等為代表的企業推動了MBR技術在市政污水領域大規模應用的進程。
中國萬噸以上市政項目的“MBR江湖”
根據中國水網的調查,碧水源已經建成11個萬噸以上MBR項目,還有5個萬噸以上MBR在建項目,另有7個萬噸以上MBR項目簽訂協議或合同,總規模達到了119.5萬噸/日。這些項目以再生水、市政污水處理為主,也包括雨水、河水處理項目。
據悉,碧水源現在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生產膜絲機械拉伸強度達到200牛頓以上的公司。對于這一點,何愿平很是自豪。他風趣地說:要治療一個病人,既要有醫生還要有藥,對于MBR污水處理項目,“藥”就是膜和膜組件,“醫生”就是工藝技術,好醫生沒有好藥,治不了病,有好藥沒有好醫生“因病施治”也不行。一個公司要具備這樣的水平,既要有醫生,也要有藥。過去,碧水源的項目主要用的是國外的“藥”,自己做“醫生”,現在自己也能做“藥”。自己做藥,醫生根據反饋回來的信息,知道藥需要做哪些調整,這兩塊是關聯的。
而自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旭化成集團在中國市場上也已經為多項萬噸級以上的市政污水處理廠及大型石化廢水處理設施的MBR項目提供了膜產品,包括:2006年北京自來水集團懷柔污水處理廠3.5萬噸/日、中國海洋石油大亞灣煉油廠4萬噸/日、中石化海南煉油廠1萬噸/日,2007年北京平谷污水處理廠4萬噸/日、溫榆河北京順義水上公園10萬噸/日項目等,公司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黑龍江省大慶市東城區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也即將投產。此外,旭化成集團每年還為眾多的千噸、百噸級的MBR項目提供產品。
另外,萬噸以上市政項目中,還包括GE建有的昆山陸家污水處理廠、無錫市高新水務有限公司梅村水處理廠,西門子建有的無錫市新城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北小河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再生水利用工程,諾衛建有的廣州京溪污水處理廠(使用新加坡美能公司的膜產品)等。
商機帶來競爭:膜企正在拉滿弓
中國龐大的水務市場給膜企業帶來商機的同時,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行業內競爭對手不斷涌現。僅2010年,行業內就出現了數十家新的膜企業,由于中國具備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研發和生產成本都相對較低,國內膜產品的價格優勢不容忽視,國內膜生產企業的優勢也在不斷增強。當然,進入膜領域歷史較長的公司有自己的優勢,公司產品的開發和應用經歷了長時間的考驗。比如有的老牌企業,在凈水工藝、污水處理、廢水回用等應用領域,在國內外擁有眾多實際運行業績,基于這些業績而獲得豐富經驗,形成了完善的設計咨詢、售后服務等技術支援體系,這都是企業具備的發展優勢。
對于MBR市場領域碧水源的競爭對手,何愿平并不諱言,他說,第一個是GE和它的代理企業,第二個是西門子,第三是諾衛(聯合環保)。他認為,碧水源最核心的優勢首先是價格上的優勢;其次是能夠提供全程的服務,從設計開始直到建成及后期的運營指導;第三,對中國的情況更了解,投資、運營成本做到更低。他強調,運營成本高或低跟工程經驗和運行經驗有關系,碧水源已經摸索了一整套的經驗。
近年來在市政污水和工業廢水領域,一部分規模較大的項目仍然采用了國外廠家的膜產品。針對國外產品價格過高的觀點,張艱表示,雖然國外產品價格總體相對較高,但是業主在選擇產品時,不能僅考慮膜產品的價格,更應對產品壽命、廠商技術和既有業績進行綜合考慮。對于旭化成集團來說,目前主要的競爭對手仍是GE、西門子、碧水源、美能等膜行業內的傳統品牌企業。2010年旭化成集團以“國際化業務的擴大”為兩大戰略支柱之一。在中國,將加強在中國的市場營銷活動,發揮旭化成集團的優勢,繼續推進業務和營銷方式本地化,并與當地公司緊密合作,加大開拓中國市場的力度。
MBR:要熱度,不要發燒
了解一項技術不僅要了解其優點,更要了解其缺點及客觀條件對它的限制。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發展,必然會經歷失敗,失敗過程的累積就成了經驗,MBR也不例外。對于MBR,碧水源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電耗。何愿平對中國水網記者說,MBR因為是新技術,過去在其推廣應用方面,碧水源也經歷了很多困難。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運行過程中間,怎樣做才更節能,目前處理每噸污水,MBR技術要比傳統工藝高0.1度電,碧水源在想各種節能辦法提高效率。他同時認為,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技術,MBR也不能包打天下。比方在很多地廣人稀的地方,自然環境還有自凈功能,就不一定要用MBR,用傳統技術就挺好。在這方面,國外也不是一刀切,如果一個地方納污能力足夠,比如二級處理就可以了,就沒必要用MBR。也有業內人士認可,MBR技術的運行成本高主要是電耗高,不過他認為,MBR處理單耗都在1度電以上。
談到MBR技術與其他工藝孰優孰劣,張艱認為,以活性污泥法為例,該方法在國際上已經有100多年的應用,相對更為成熟,國外采用的也更多;相對的,MBR技術在國外采用的相對較少,且多為規模較小的項目。MBR技術本身是生物法和膜的結合,生物法本身已經成熟,由此MBR技術的問題就集中在膜上。膜材料的耐用性、抗污染性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廠家的開發、市場的檢驗和經驗的積累,MBR技術的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
的確,從出水回用的價值而言,MBR技術只有在占地空間有限,而出水水質要求極高的場合適用的意義更大,這樣也發揮了其獨有的特點。另外,MBR技術還沒有像傳統的活性污泥法那樣大規模的、長時間的應用,在我國,10萬噸級的MBR污水處理廠也是最近幾年的產物,行業對于MBR在大規模污水處理廠的應用經驗還不充足,相關的技術風險也需要深入評估。同時,MBR的投資不會像傳統污水處理廠那樣有規模效益,要想處理更多的污水需要更多的膜組件,投資和處理水量幾乎是線形的關系。而且,MBR技術的電耗高,也是人們對它尚有疑慮的原因之一。
相關閱讀:
編輯:付曉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