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18分報道,本月14、15日兩天,浙江淳安縣梓桐鎮成了很多人地圖搜索時的熱門地名,連日暴雨,引發山體局部垮塌,結果導致一處鉛鋅礦場尾礦庫排污管線發生爆裂,礦渣隨洪水沖入溪流,而這條溪流的終點,就是水質清澈的千島湖。
現在,以湖為家的居民們總算可以松一口氣,因為連續兩天的水質檢測都顯示,從尾礦庫下游到千島湖入湖口的水質都到達到了一類水標準。但是,記者調查發現,千島湖的健康遠沒達到高枕無憂。
大雨中,濕滑的山路讓人每一步都擔心不穩,但通往礦頂的路上沒有工人停留,他們抬著新的排污管線,兩天前因塌方造成尾礦庫污染溪流的搶修正在進行。這里是浙江淳安梓桐鎮三聯村,穿行而過的溪水在15公里外匯入著名水源地——千島湖,參加搶修的人,不少是這里的村民,他們對前兩天的水流污染還記憶清晰。
村民:它流下來都流這個水里去,前天進來跟《西游記》的流沙河一樣,一片黑的。
與此同時,從尾礦庫下游10米處到千島湖入水口,杭州市、淳安縣環保部門布設的10個水質監測點反應實時數據,從17日到18日,一類水是它們給出的共同答案,此前網絡流傳的“千島湖水可能污染”不攻自破。但對當地居民來說,沒有了水質的擔憂,尾礦庫的安全仍然不讓人放心。
村民:水倒目前我們不擔心,擔心的就是這個尾礦庫潰壩,給我們帶來影響安全隱患。
“山洪暴發致使尾礦庫排水斜槽破損”是官方給出的事故原因,“搶險”是淳安縣不同政府部門面對媒體時說得最多的詞,事故本身的責任認定則排在之后。因為排污管線破裂不得不停產的這處尾礦庫庫容只有三萬方,是同類庫中規模最小的“五等庫”。2007年9月獲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按照三年一檢的標準,這場事故讓本該在九月份進行的安全檢驗提前了。
對照國家安監總局發布的《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尾礦庫的設計選址第一原則就是不宜位于工礦企業、大型水源地的上游,面對這個問題,淳安縣安監局副局長肖殿偉說,其實是安監局和相關規定遲到了。
肖殿偉:這個礦是2003年開始建造,2004年1月份開始運行,我們安監局正式初步成立是2005年。在我們成立之后,國務院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也是2005年出來的,他整個形成呢已經在以前已經形成了。
不過肖局長馬上補充,歷史遺留礦,仍然不能放松監管,汛期來臨之前,當地安監、環保部門多次部署了安全生產工作,安排專人職守礦區。但事故還是發生了。事故尾礦庫所在地,梓桐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排污管線其實是無法看到的角落。
肖殿偉:一年也巡查很多次,也不光是雨季,不下雨的時候他們也巡查,巡查包括上面下面,整個壩地下的涵管,平時是發現不了的,除非有這個黑色的水出來,才會引起這個涵道里面有問題了。
這個說法,在事故尾礦庫礦主鄭金才那里,并沒有得到明確的驗證。
記者:剛才有個師傅說,在上面值班,可能下面的排水管道是什么情況看不到,有沒有這個可能?
鄭金才:有可能也好,沒有可能也好,這個是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就是你晚上走路,也有可能看得到路,也有可能看不到路,你就小心走了就行了。
記者:那下面的情況怎么才能看到呢?
鄭金才:我有事情、我有事情……
記者:想跟你核實一下,咱們礦上是不是也有一個這方面的預警?
鄭金才:不用核實,我沒時間!你們弄不清楚的,怎么弄清楚啊?
根據淳安縣安監局提供的數字,千島湖附近流域共有9個尾礦庫,礦山10多家,他們的成立并不違規。但比照這一次發生事故的尾礦庫,監管的難題似乎也可以類推,千島湖,一類水,如何與礦山并存,答案又由誰來給出呢?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