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環境產業步入嶄新時代,新興技術正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呈現。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無疑為產業發展的引擎加足了馬力,但是由于相關技術標準的不到位,也使得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泥潭。
在水處理領域,愈受追捧的膜技術也正面臨著標準化的問題。
6月中旬,在于“2010水業高級技術論壇”期間召開的“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業內人士便一同就超濾膜標準的制定問題進行了探討。
制定超濾膜標準?難!
在膜技術方面,反滲透膜已于2003年形成標準(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GB/T 19249–2003)》),但超濾膜標準則尚未出臺。據通用電氣實業(上海)有限公司羅敏在“產業發展座談會”上透露,環保部門目前也正在制定超濾膜的相關標準,但制定過程很困難。
難在何處?“主要是各家超濾膜廠商在超濾膜的外形、尺寸、形式等方面情況都不一樣!”羅敏說。新加坡美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葛海霖也表示贊同:像水源等不同情況,對于超濾膜而言情況都不同,所以超濾膜標準的制定面臨的問題就會比較復雜。而且超濾膜材質種類繁多,統一標準絕非易事!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傅濤指出,標準是計量真正價值的方法。超濾膜的標準問題需要突破國家標準委員會、技術監督局等部門的制約,或許可以嘗試通過行業、聯盟、社會等形式來使之得以認可和解決。
提倡“目標控制”而非“過程控制”
關于超濾膜標準問題的解決,葛海霖建議參考國外做法,即進行“目標控制”,而非“過程控制”。他舉例說,像美國加利福尼亞,即對水質標準提出明確要求。無論何種膜,只要滿足該水質標準即可。
上海東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業鋼也表示贊同:“應該是制定水質的標準,而非技術的標準!”他補充說,只要水質標準確定,每家企業可以使用適合自己的技術和方法來實現水質達標。
此外,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資深副總工沈裘昌與葛海霖均指出,設計院與膜企業應加強溝通、并肩作戰,綜合國內外經驗,共同促進膜技術的發展。(中國水網)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