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云南往東,到四川、貴州和廣西,中國西南地區從去年10月起便已少見,約2400萬居民面臨著“水危機”。持續的干旱引發了人們對水資源的思考。以北京這座特大型缺水城市為例,目前的水資源現狀以及極其匱乏,可飲用水僅為37.14億立方米,且人均占有量僅有211立方米。由于1999年以來連續11年的大旱,而不得不從兄弟省市調水,并且每年超采地下水5-6億立方米。在“2010年水未來論壇”上這一組組一組組驚人的數字,將水資源這一日益嚴峻的問題再次搬上了“公堂”。
言及本論壇的由來,中國民間合作組織促進會秘書長黃浩明先生表示,這是一個中西合璧的論壇,緣起于一個挑戰。2007年,對美國培普丹大學(Pepperdine University)的教授Dr. Chris和Dr. ANN,一句“不能每年都見面卻不一起做點事兒”的帶有點點“挑釁”的玩笑,讓培普丹大學商學院的組織發展(MSOD)專家團,開始了在中國做水項目的跨組織合作之旅。從2008年至今,已經舉辦了三屆。今年的主題是“水與行動”。論壇采取了“2+1”的模式:即2天的水行動項目設計工作坊與1天的水行動高峰論壇。
圖為項目組在進行熱烈的討論。
行動學習詮釋對水資源的關注
據了解,本次論壇預設了五個與水行動有關的項目,包括“樂水行聯盟”、“沒有水,還能走多遠”、“水與城市規劃發展”、“再多用一次”、“綠色辦公之水文化體驗館”。與會者現場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形成項目團隊。并在美國培普丹大學組織發展專家的帶領下,通過“行動學習”的方式學習、交流、設計、完善,最終形成可操作的項目實施方案。
樂水行聯盟倡議人張峻峰表示,水是環境現狀的一面鏡子,每個周末來自自然大學的水專家都會帶隊徒步考察北京的河流,直面城市環境現狀。與此同時,傳統文化專家還將講述歷史上河流的悲歡離合。如今,樂水行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推動公眾參與環境考察與治理、更正認知模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引導健康生活的公眾參與社會和諧建設的方式。在未來的一年中,希望能夠將已經開展樂水行活動的城市聯合起來,組成樂水聯盟,總結活動開展的經驗教訓,交流心得體會,依據各地的自身特性,調整形成活動拓展的完整模式,并向其它城市及地區適度擴展,組建樂水聯盟,開展相關培訓,指導推動5個以上的地區或城市開展樂水行活動。
中外人士共同關注水資源
“環保”二字被本次論壇詮釋得淋漓盡致,比如,主辦方建議與會者自帶水杯、自備餐具等。也正是這樣一種對環保事業的執著感染著每一個自然環境的受益者。這也促使北京仲裁委員會給予本次論壇莫大的支持。王紅松秘書長表示,美國培普丹大學——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學校能夠如此關注中國的水資源問題,為什么我們生活在這片國土上的中國人不可以?對水資源的保護是需要全社會共同的關注。
圖為北京維奧思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枚女士在展示討論成果。
無獨有偶,作為本次論壇唯一的企業支持單位,北京維奧思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枚表示,水的問題引發了社會的日益關注,同時突顯的也是一種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能身體力行地為環境保護做一些事情,以“水”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通過對水資源的保護為子孫后代留下一些的財富,是令人尊重與敬佩的。她說是保護環境的使命以及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促使了她和她的企業對水問題的關注。
為期三天的論壇,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了我國水資源的現狀,讓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行動,就能夠讓水資源得以更好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