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萬綠湖水輸送穗莞深直飲,值得商榷

時間:2010-03-29 09:1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招毅(廣東省城鎮供水協會)

評論(

  由某地政府掀起的“加快推進萬綠湖直飲水工程”、利用地勢落差重力自流輸送穗莞深三市問題,近來被炒得沸沸揚揚。讓老百姓喝上潔凈衛生的水,這是一項政府為萬千子民“造福”的“民心工程”,怎不令人拍手稱快!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行內人士都明白,這項耗時數十年、經濟上技術都不可行的浩大工程,不是某些人“拍腦袋”就能拍出來的!

  一、 萬綠湖水并非可以直飲。

  萬綠湖(或稱新豐江水庫)水質無疑是優良的,全年基本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Ⅰ類標準,也就是“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水質要求,并非是可以不作凈化處理、不需要消毒的直飲水。如果把適用于源頭水的萬綠湖水直接輸送到千家萬戶供群眾直接飲用,這是對人民身體健康極不負責任的。

  二、浩大工程經濟上不可行。

  廣州市為了置換目前源水水質較差的西村、石門、江村三座水廠的取水點,正在啟動取自佛山三水的“西江引水工程”,敷設兩條各約50公里DN3600mm管道,在鴉崗設泵站加壓分送三座水廠,工程預算89.53億元。萬綠湖輸水至廣州的管道,蜿蜒200多公里,翻山越嶺,高低起伏,沿途少不了架橋、穿涵洞,根本不可能“利用地勢落差重力自流”。如果中途不設置多個加壓泵站,以解決水頭損失,即使水能送達廣州也是強弩之末,怎么可能送至千家萬戶?況且萬綠湖水還要分別輸往東莞、深圳兩市。以東莞市為例,32個鎮區、方圓2456平方公里,萬綠湖水要輸往各鎮區、東莞市就要設置數不清的加壓泵站。比對廣州引取Ⅱ類水質西江水的“西江引水工程”的投資,萬綠湖水輸送穗莞深三市的管道工程投資,將是一個遠遠大得多的天文數字。既然把萬綠湖水作為“直飲水”,穗莞深三市各自的供水范圍,必定也要另行敷設一套有別于自來水管網的“直飲水管網”,這也將是另一組天文數字的投資。

  管道工程竣工后的輸水加壓電耗、漏失水量、運行維護費用、折舊等,也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如此龐大的工程投資,如果不是政府財政投入、而是由供水企業貸款建設的話,最終投資的回報還是落到消費者頭上。投資還貸、運行費用等統統都要打入“直飲水”水價里面,群眾承受得起嗎?

  三、浩大工程技術上不可行。

  不論是自來水還是“直飲水”,整個輸配水管網都必須有余氯,以防止管道滲漏、意外事故造成爆漏等引起的污染。因此,萬綠湖水進入輸水管網時要投加消毒藥劑,沿途的加壓泵站和穗莞深三市的加壓泵站都必須要補氯。作為“直飲水”在管網中滯留時間不能超過12小時,否則會變質。為了解決水變質問題,“直飲水”在管網中必須循環流動;因為“直飲水”較昂貴而人均用水量少,管道末梢滯留水還需要頻繁排放。這些都是技術設計上必須解決的。

  要接受萬綠湖的“直飲水”,穗莞深三市都必須另行敷設一套“直飲水”管網,這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穗莞深都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城市道路下面都密布著供電電纜、通訊電纜、燃氣管道、供水管道、污水管道,能否為“直飲水”管道挪出插足的空間,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穗莞深三市要分別敷設一套“直飲水”管網,天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建成。以廣州市為例,不含花都區、番禺區、增城市、從化市,不包括內街、小區的配水支管和用戶入戶管,城區目前自來水輸配水管道約5100公里。要敷設長度相當的“直飲水”管道,在交通狀況、路面開挖容許的情況下,假設每年敷設150公里的輸配水管道,就要用34年時間才能完成!

  綜上所述,萬綠湖作為直飲水供應穗莞深三市,經濟上技術上遇到的難題,都不是拍腦袋解決得了的!

  四、城市供水的出路在于全面提高水質。

  1、從源頭抓起,認真保護飲用水水源。

  我省(指廣東省,下同)絕大多數城鎮供水是以地表水為飲用水源,加大力度做好水環境保護工作,認真整治污染,是各地政府的本職工作。如果不注重水環境的保護,城鎮本地的飲用水源污染嚴重不能取用了,就想著另辟水源,取水點只能越遷越遠,廣州市今天烏黑發臭、路人掩鼻的石井河,難保就是新豐江水庫的明天。目前廣州市政府正在大力整治河涌、興建污水處理廠,要還市民一個綠水青山藍天的廣州,這是利為民所謀的善舉。

  2、城鎮供水只宜一套自來水管網,不宜另辟一套直飲水管網。關鍵在于以符合《城市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自來水滿足社會需求。各地城鎮供水企業都要做的工作就是:通過不斷改善生產工藝,每道凈化處理工序把好水質關,保證把優質水源源輸送出廠;根據企業的經濟能力,有計劃地逐步更新改造陳舊管網,選用符合衛生要求的管材,加強管網水的檢測,確保管網水達標。但是,我省不少城鎮供水企業背負著沉重的還貸包袱,企業微利甚至虧損經營,要做到改善生產工藝和供水管網,確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希望政府能給予城鎮供水財政投入。

  總的說來,有了良好水質的水源,自來水的生產、輸送各個環節全方位地提高水質,這才是城鎮供水的根本出路。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