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振興環保股權轉讓項目結果已定,卻吸引到行業更多關注的目光。
2009年11月30日,沈陽振興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權轉讓公開征集意向受讓方公告在沈陽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作為一個獨霸一方的有較大規模的污水處理企業,振興環保的去向備受行業關注,在中國水網的連續報道中引起熱評。1月13日,兩家企業——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本文簡稱“國電”,下同)和北控水務(本文簡稱“北控”,下同)提交了標書。13日上午10點,本應是項目結果最終公布的時間,但是招標方沒有當場唱標,而是延遲發布信息。等到1月14日,招標結果終于出來了:該項目由國電獲得。
兩強相遇,國電似乎更勝一籌。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國電報價7億元人民幣,北控報價10.43億元人民幣,在價格分上,國電少了15分,卻能夠在技術分上追回反超北控。要知道,后者是行業熟知的大水務集團,前者在水務領域則還屬于“新面孔”。
今天上午,中國水網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總編傅濤,他評價道:沈陽振興環保股權轉讓項目有五大亮點與四大驚奇。
他說,該項目的亮點在于:首先,振興環保作為沈陽市政府近幾年整合完成的大型污水處理集團,立足沈陽,資源優勢明顯,管理上重視技術進步,業務發展迅速,是不可多得的環境公司。因此項目得到業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其次,這是第一個大型區域性污水處理公司公開招標項目。而全國大型區域性污水處理公司并不多,之前大部分是單個污水處理廠招標,或多個污水處理廠捆綁招標。
第三,該項目采取70%的控股權轉讓模式,給了投資者更大的空間。
第四,該項目具體操作中,不采取高價中標,顯示政府重視企業發展,將其置于獲取資金之上。
第五,作為央企的國電最終贏得該項目,其介入水領域的決心值得肯定。
沈陽項目同樣有四大驚奇。首先,摘牌保證金人民幣高達50500萬,創下水業領域記錄。這一做法排除了大量競爭者,致使競爭有效性不足,這么好的項目只兩家投標。
其次,國電2009年2月之前就知道項目必得,這樣的先見之明不可謂不長遠。在調查中,中國水網記者在國電網站上發現一份公開發布時間為2009年2月26日的《集團一屆一次職代會暨2009年工作會議大會經驗交流發言摘登》,發言主體為“國電東北電力有限公司”,發言開篇提及,截至2008年底,重組沈陽振興環保集團等工作積極推進;并在后文中詳細表述為“大力推進相關產業的開發,開展了重組沈陽市振興環保集團基礎工作,將取得30年的水務特許經營權,年處理和銷售城市中水量3.8億噸。”由此可知,國電早就在為重組沈陽振興環保做了許多工作。
第三,對于該項目,國電報價7億元人民幣,另一競爭者北控報價10.43億元人民幣。在價格分上,國電少了15分,卻能夠在技術分上追回反超北控。一個還沒有進入水務領域的電力企業就在污水處理技術上有如此軟實力,在以后的市場上,其前景恐怕難以限量。
第四,招標方不當場唱標,而要間隔幾天公布結果,公開性有待改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