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低碳經濟下 生物質能源利用前景“誘人”

時間:2010-01-07 09:2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周蕓

評論(

—記清華大學-山東十方環境與生物能源工程研發中心成立一周年

  09歲末,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前夕,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重要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業內人士分析我國的低碳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新能源產業將走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新能源領域中,風能、太陽能可以稱為清潔能源,而生物質能是可以“變廢為寶”的能源,在污水、垃圾處理與能源開放利用兩方面架起“鵲橋”,使兩端受益。

  生物質能是一類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農林資源、有機廢水、城市垃圾和畜禽糞便等均可作為生物質能的原料,目前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成為世界性課題。我國可利用的生物質能潛力巨大:目前每年秸稈總量為6.8億噸,預計到2015年產量將達到9億噸;2005年我國生活垃圾產量達1.56億噸,其中可作為能源原料的廚余垃圾占70%;畜禽糞便總量已達25億噸,均可作為優質的生物質能原料。

  本著“致力于提高我國的厭氧消化水平,提高相關技術在我國的產業化進程,發展我國的再生能源事業”的宗旨,2009年年初,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與山東十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在清華環境系成立了“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山東十方”環境與生物能源工程研發中心(下簡稱“中心”)。清華大學環境系王凱軍教授任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環境系左劍惡教授任中心副主任、山東十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甘海南任中心副主任。回顧中心成立一年,中心在厭氧生物質研究、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為此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記者采訪了中心的王凱軍教授、左劍惡教授以及甘海南董事長。


2009年11月中心舉行的厭氧國際研討會,左至右依次為:清華大學左劍惡教授、荷蘭PAQUES公司張巍博士、德國Passavant-Roediger公司張建三博士、清華大學王凱軍教授、荷蘭Wageningen大學G. Lettinga教授、錢易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系主任余剛教授、威立雅環境中國公司張進峰博士
  

  早在2002年,以王凱軍教授、左劍惡教授為主的研究小組成功申請了國家“十五”863課題,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并在山東十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協助下建設了頗具規模的示范工程,在生物能源綜合利用領域開辟了新天地。回顧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際,左劍惡教授指出,中心一直以利用中國的有機廢棄物,通過厭氧消化產生可再生能源為主要目標。在去年,中心做了四方面的工作及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是結合863的課題——生物質垃圾的厭氧消化,針對餐廚垃圾、果蔬垃圾在實驗室開展研究,得到了關鍵性的技術參數;二是與山東十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一起在山東濟南確定了中試的示范基地,并與濟南市政府聯合開展以生物質能源提供的天然氣為濟南市公交系統供氣。并在其它城市開展果蔬垃圾、餐廚垃圾以及山東蔬菜基地的蔬菜垃圾處理工程的方案設計、工藝路線的確定;三是密切的與瑞典、德國等國開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術研討會;四是國外的考察,帶著問題考察荷蘭、德國及丹麥等國。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863課題的積極推進。總結中心成立一年取得的成果,左老師強調學校與公司成立聯合研發中心的模式,在國外也是很成功的模式,相互之間共同促進、共同進步。


山東十方環保能源公司董事長 甘海南

  回顧山東十方環保能源公司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甘海南董事長指出污水及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應該綜合利用而非簡單的治理。在這種理念之下,通過厭氧生物技術將污水、垃圾中的有機物通過發酵產生沼氣,提純后制成天然氣,目前公司的方向就是以能源為主線治理污染。在中心成立前公司已經開展生物能源的工作,2007年與日本石油開發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主要致力于將沼氣變成高附加值的天然氣,且國內已經完成4個類似項目,即利用工廠廢水生產天然氣,目前均已完成商業化的運作。中心成立后為公司在新能源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結合中心的863課題,將公司新能源利用的領域從高濃度有機廢水方面,拓展向餐廚垃圾、蔬菜垃圾等有機垃圾。目前我國在固廢方面的厭氧發酵技術相對于國際上是落后的,特別是德國、瑞典,中心的成立可以說為我們趕上國際垃圾厭氧處理技術給予了及時的、強有力的支持。2010年公司將結合中心以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利用餐廚垃圾及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在青島、濟南開展兩個生物質垃圾處理中心示范工程,兩個城市的餐廚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以及糞便均可以達到800噸/天,可產生的沼氣量在12萬方左右,通過精制天然氣可以達到6-7萬方,相當于濟南市所有公交車對于天然氣的需求,如兩個項目做好后,將會與德國、歐洲等在共發酵方面同步。

關于生物質新能源更多信息請關注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的后續報道。

編輯:周蕓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