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海南省16座污水處理廠打包委托運營項目(以下簡稱為“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在各方極大關注下開標,也成為城市水業迎接建國60周年的重要新聞獻禮。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北控水務”)和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桑德集團”)分列兩個項目包中標候選人首位,首創、深水等著名企業緊隨其后。
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自8月中旬公開招標后,便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共分為兩個項目包,每包均有8座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分別為14.1萬噸/日和14.2萬噸/日,運營期限為5年,運營期間不涉及項目資產權益變化。據為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提供咨詢服務的深圳市萬德公共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海介紹,第一項目包共有8家運營商報名參與競標,第二項目包共有17家運營商報名。8月29日,經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資格審查小組審查,共有20家運營商入圍,其中第一項目包5家;第二項目包15家。
如今,中標候選人名單精彩出爐,使眾多行業人士不禁對最終中標結果有了更多的猜測與期待。據了解,10月9日起,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將正式進入談判階段,最終中標結果也將隨即出現。
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為何光彩奪目?
在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入圍名單中,國內多家水務專業運營隊伍集體亮相,是專業性實力派公司的同臺競技與協作。
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為何如此吸引人眼球?
位居第一項目包中標候選人首位的北控水務稱,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無論是從操作模式設計還是投標過程的規范管理都是十分值得稱道的,體現了很高的專業水準,該項目對于我國污水處理行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在第二項目包中稱雄的桑德集團也表示,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是規范化運營的典范,盡管標的不是很大,但無論對行業還是對企業自身都很有意義。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則認為,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之所以備受關注是由于其合理的市場模式設計。“雖然項目規模不大,但通過合理的打包模式設計,吸引了中國目前主流運營企業的高度關注的積極參與。”傅濤說。
傅濤感嘆:海南項目雖小,但意義很大!“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將因為污水處理模式的創新而載入中國污水處理史冊!”傅濤說,海南16座污水處理廠打包委托運營對于海南省污水處理運營的產業發展,乃至全國污水處理管理流域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他解釋說,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整合和委托運營是污水處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了引領行業發展的方向,海南能夠在兩個方面做出試點,意義深遠。
海南委托運營項目青睞“大”運營機構
談起競標,一定會說及“門檻”。在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招標公告中,明確提出了對運營商的基本資質要求,其中包括持有國家環保部(或原環保總局)頒發的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甲級資質證書(生活污水類)、擁有不少于5年的污水處理運營管理經驗、運營管理的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不低于20萬噸/日等等。
所謂的資質是否真正應為企業競標的“門檻”?傅濤表示,服務質量競爭的關鍵是能力的競爭,而最能體現能力的是業績,業績最能說明一個專業公司的水平。所以,“門檻”的核心不應是資質而是業績。“需要考慮資質,只是業績更加重要。”傅濤說,表現業績的主流形式,不僅是自己報名的項目名單,而且要網上業績公示,兼顧行業的績效評價以及用戶的服務評價。傅濤補充說,海南項目是中國水業運營服務第一梯隊的集體亮劍,他們代表著中國水務市場的方向,雖然最終中標的只有兩家,但是領跑企業以高度參與,表示了對項目模式的認同,也通過參與表現了自己專業能力。
就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而言,汪海表示,以他的理解,海南省政府方面對運營商的資質與經驗都很關注,同時還是相對青睞“大”運營機構。所謂“大”運營機構,即在資本實力和營業規模上均偏大。“大”運營機構在技術力量、管理經驗上均有著一定優勢。
秉承公平競爭
對于運營服務對象的確定,價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如此,價格惡性競爭也成為行業“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在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中,又是如何看待運營服務價格競爭的呢?
海南省水務廳城市水務處處長沈仲韜表示,在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招標過程始終秉承著合理低價、防惡意競爭的原則。“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是綜合評標,不會以低價來選擇水務運營商。” 沈仲韜說。
汪海也表示,海南省設計了一個相對較合理的評價機制,并不以最低價來中標。“穩定運營、達標排放是核心目標,在此基礎上再考慮爭取一個比較低的價格。”據了解,兩個標的運營價格均為0.48元/噸。據汪海透露,此次制定的基準價(可以獲得報價滿分的運營費單價)為平均價和次低價的平均價格,即通過計算出全部有效報價的平均價后,再和次低價進行平均而得出,高于或低于該基準價都會扣減報價得分。
傅濤對海南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的公平競技表示認同,“海南項目在引入市場主體的過程中科學地回避了低價中標,開了一個強化服務和運營的好頭,應該成為今后市場化項目運做的典范模式。”(中國水網)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