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水價二十講之一:水價上漲的五個基本原因

時間:2009-08-07 14:4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傅濤

評論(

編者按:水價調整升溫,水質問題接二連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博士應中國水網的邀請,撰寫二十篇文章,以專業的底蘊,從公眾的角度展示一下城市供水水價有關的困難與問題,本篇為第一篇。

之一:水價上漲的五個基本原因

城市供水是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供水事業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的健康和生活保障,關系到工業生產的發展及城市化進程,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礎行業,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

1998年以后,在《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推動下,中國城市水價形成快速增長的趨勢。這個辦法確定了基本的定價原則,包括利潤加成本的制度,保本微利的原則,以及關于資源型價格調整的思想。目前的調價依據依然是它,現在這個辦法已經進入國家修訂的軌道了。在這個辦法的基本原則指導下,10多年來,城市水價一直發生著比較大的變化。

我國36個核心城市,10年來供水價格每年平均增長5%左右,污水處理費平均增長在15%左右。水價調整一直在進行中,那么為什么最近會出現更為明顯的趨勢呢?這和我們現在的形勢發生變化有關系。

有五個原因促成了最近突發性的調價:

一是供水成本確實在增加

供水成本增加的原因有環境代價:以前我們發展30年沒有支付足夠的環境代價,積累下來的結果是水源地合格率比原來低了很多,各大公司取的原水合格率處在比較低的水平,官方數字據說是70%的合格率。整個行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滿足比較高質量的供水。因為供水不僅僅是工業原料,它也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包括“致畸、致癌、致突變” 的物質都在水中,這是最讓人擔心的。我國人民燒開水的習慣能夠初步解決微生物的污染,掩蓋了水質上的問題,但是隨著水源的污染,大量的溶解性有機物進入了水體,光靠煮沸的辦法是很難解決的。

因此,國家2007年發布了新的國標,把水質標準由35項提高到106項,基本和國際接軌,2012年要強制執行。但是,要達到標準要求、解決上述問題光靠20年來建的陳舊設施實際上很難達到,如果不增加成本意味著老百姓的健康很難保障,這個威脅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經顯現出來了,包括南漳和赤峰的自來水污染事件等。其實每年自來水行業發生的這些事件非常多,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協調處理了,并沒有讓老百姓完全知道。

二是污水處理的要求增加

十年前,我國只有15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現在縣城以上有1600座污水處理廠,2010以后可能要達到近4000座。總之,按照國家的要求2010年城市要達到70-80%的污水處理率,36個核心城市按照最新的要求,要達到100%的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的成本在國際上來說和供水是相當的,原來我國水價里沒有完全考慮這個因素,十年前水價里面就沒有污水處理費,所以這幾年漲得非常快,但是,仍然和我們處理100%污水的要求有很遠的差距。

污水處理在國際上的基本通行標準是叫做“污染者擔負”,中國譯成了“誰污染誰治理”,實際上就是誰產生了污染誰就是責任主體。城市污水的污染是誰產生的?不光是工業企業。任何居民使用自來水的時候排出去的都是污水,由使用的人來承擔處理費也是國際公認的,一般情況下這都是居民擔負的。

三是污泥處理

污水處理完以后并不是說就安全了,污染物轉移到污泥里面,即便像北京、上海這樣的核心城市,70-80%的污泥也沒有得到真正穩定化的處置,大部分一堆了事,一旦下雨也會進入河流或者污染地下水。原來的水價里完全沒有考慮污泥處理處置費用,按照國際通行方式,污泥處理處置的的費用與污水處理基本相當。

污水處理費收費不足,污泥處理費則是原來水價的空缺,但是,事實上,老百姓付的水價應該由供水和污水共同組成。

四是我國資源型產品價格的提高

國家發改委多次提出要推進資源型產品價格的改革,和電力、天然氣、成品油等一樣,水也是其中之一。原來,人們認為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要付也是幾分錢的費用,但是到今天水已經成為戰略性資源了,水資源費在逐步提高。水資源費的提高不增加供水和基本的原料成本,這部分成本是國家通過稅收和費兩種形式,目前國家采取的是“費”的形式,基本上以地方政府收入為主。

五是效率因素

供水行業是國有公司里改革最晚的幾個行業之一,有一種效應稱之為“鍋底效應”,政府很多服務責任以不同形式進入供水企業,供水承接了很多非企業性的行為,客觀上造成了供水公司不同程度的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同時,成本約束機制不健全進一步加劇了成本的倒掛。

這幾個因素造成了這幾年來水價持續增長,也是近期許多城市水價調漲的根本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因素,但是這幾個是其中最主要的。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