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排水管網肩負著城市防汛排水、污水收集輸送的重任,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其不但要建設好,而且要管理運行好,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近年,城鎮排水管網頻繁出現問題,管網問題曝光于大眾。目前,行業人士也正發出呼吁要重視排水管網,從體制、設計、運行等角度全面考慮,然而這一多年積攢的痼疾,處理起來并非一朝一夕,但還必須迎難而上、進行整治,并全面考慮,真正落實下去,否則也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在日前結束的“2009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原北京排水集團總工程師王洪臣將人們對現代排水系統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說,傳統排水系統一般被理解為將污水收集處理后達標排放。隨著發展,排水系統的內涵多了,包括雨污管網、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污泥處置等,對排水系統的質和量要求高了,需要全收集、全處理、全回用。因此,傳統排水系統已經轉變為現代排水系統。其中,他重點提出了雨污收集的技術問題。為了不讓雨水將變成新污水,現在必須要考慮雨污的體制認識問題及隨之而來的管網分配和建設問題。
上海市水務局副處長唐建國在文章中指出,如何選擇排水體制是一個城鎮排水系統建設首先遇到的問題。合流制和分流制的優缺點眾所周知,但是決不存在哪一個先進、哪一個落后的概念。我國幅員遼闊,降雨和地形狀況千差萬別,所以究竟選擇合流制,還是分流制務必因地制宜。一般年降雨量小、有一定地形坡度的城鎮完全可以選擇合流制。另外,一些城鎮的老城(鎮)區由于歷史原因,多采用的是合流制,而城鎮新區是分流制。隨著對水環境改善任務的不斷加大,合流制排水體制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故許多地方提出將合流制改造成為分流制。能改固然好,但是需要充分認識到其改造的難度和實施的可行性。
王洪臣表示,雨污收集本質上要提高雨污分流,但是目前我國老城區分流困難、新建區分流不徹底、分流區的雨水系統不完善導致雨水借道污水等問題凸出。
分流制是目前絕大多數城鎮首選的排水體制,主要基于“正本清源”。如果能夠真正實現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則實現了城鎮排水的最高目標。但是,實際上目前在城鎮分流制排水的雨水、污水兩個系統中“你中由我,我中有你”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成為城鎮排水的一個痼疾。
唐建國分析,造成雨、污混接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居民家中將洗衣機安裝在陽臺上,通過落水管將污水混接入雨水系統中;二是,有關部門在實施、管理三級管網接入二級管網的接管工作時,由于制度不全、管理不嚴,造成混接;三是,排水戶內部的管網為合流制,或者采用沿河截污,而城鎮排水系統為分流制,造成混接;四是,在實施污水處理系統時,只實施了污水收集管道,而未實施雨水系統。
專家呼吁,合流制改善和分流制系統初期雨水的治理在我國應逐漸提到議事日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城市,在80年代有一個體會,污水處理率越來越高,但是水體環境質量仍然未得到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合流制的雨季溢流和分流制的初期雨水污染。我國目前也遇到了這一問題,故應該積極開展合流制的改善措施和分流制系統初期雨水治理的相關工作。這里面一個新的理念就是減少雨水徑流(如減少硬化地面、屋頂雨水利用、加強管理以限制雨、污混接等)、加強管道養護、積極結合綠地、停車場、運動場等下步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來推進雨水調蓄池建設。(中國水網)
編輯:呂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