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消息,由浙江環興機械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共同研究開發的污泥噴霧干燥焚燒處理項目(注:由杭州環興污泥處理有限公司投資運行)日前獲得重大成果突破,據中國水網記者現場了解,該污泥焚燒廠日處理能力360噸/天,運行總成本約100元/噸,項目自2008年8月建成開始試運行,目前運行連續穩定,處理徹底,無二次污染,具有技術工藝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運行成本低、污泥減量化和無害化效果突出、節能效果明顯等優點,在國際同類技術中處于領先水平,具備國產化能力,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市場潛力。
圖一:污泥噴霧干燥焚燒處理項目全景 中國水網記者實地拍攝
污泥問題日漸凸顯 政策、技術催生污泥市場
近年來,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受到空前關注。由于前期未認識到污泥處置的必要性,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人力等資源的投入都不足,污泥已經形成隱患;隨著大量污水處理廠的投入運行,污泥產生量驟升。同時,由于我國污水處理廠進廠水質的復雜化致使一些污泥中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較高,污泥成為污水處理廠的難題,亦成為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高度關注的焦點。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年初聯合公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被業界認為是污泥處理處置市場正式啟動的重大政策信號。而近年來科研院所和部分企業針對污泥處理處置也相繼研發出多種實用技術。污泥堆肥、焚燒、填埋到底采用哪種方法合適,一時間引起業界熱議,關于堆肥和焚燒孰重孰輕更是爭論的焦點。
城市污泥的焚燒不僅消滅病源體、固化重金屬、減少排量,是最徹底的處理方法,經過長期大量的實際運用和優化,垃圾焚燒已經體現出了在垃圾處置中的技術、經濟和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有相關專家預測,焚燒必將成為國內污泥處置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將是未來大型污水處理廠和土地緊缺的城市垃圾處置的主要處理方法。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我國垃圾焚燒廠總數已達到70余座,每天垃圾焚燒處理量突破5.5萬噸。目前,全國約有50座垃圾焚燒廠正在建設中,其建成后總處理能力約5萬噸/日。我國東部,特別是沿海城市,垃圾處理正在逐漸由衛生填埋為主向焚燒為主轉變。總體講,經濟實力強、土地資源有限、污泥產生量大的大城市一般可以考慮污泥焚燒。
企業自主研發 專家技術指導
污泥焚燒方法,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將脫水污泥直接送焚燒爐焚燒,另一類是將脫水污泥先干化再焚燒。污泥焚燒要求污泥有較高的熱值,因此污泥一般不進行消化處理。污泥焚燒技術有流化床污泥干化技術、污泥水熱干化技術等,國際上一般采用流化床工藝居多,而杭州環興污泥處理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噴霧干燥污泥焚燒工藝,通過集成創新,將成熟、可操作性強、實際應用效果好的其它行業的技術集成、創新成功地應用于污泥焚燒,據浙江環興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其林介紹,這樣的工藝用于污泥焚燒處理在國際上屬首例。
項目技術負責人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凱軍教授指出,該污泥焚燒系統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噴霧干燥塔、回轉式焚燒爐、煙氣處理裝置。系統采用負壓運行,避免正壓運行的弊端。污泥直接經過噴霧干燥塔后含水率瞬間降至15-20%,沒有中間復雜的加熱、換熱程序,大大提高了能效,同時產生節能效果,單位時間內提高了有效污泥產量。焚燒產生的煙氣通過旋風分離器、布袋除塵,然后進入吸收塔,最后通過煙囪外排,產生的煙氣經過比利時國際機構檢驗,二噁英等氣體含量均達到排放標準,不會對空氣產生污染。回轉式焚燒爐對干燥后的污泥進行焚燒,產生的熱量回收利用補充至噴霧干燥塔中所需熱量,經過實地觀察,回轉式焚燒爐中燃燒比較充分。據了解,焚燒產渣量約為10%,污泥減量化效果明顯,燃燒后的污泥呈紅色,顆粒均勻,浙江環興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其林告訴中國水網記者,燃燒后產生的少量泥渣最后用于制磚材料,完全實現污泥零填埋。
圖二:污泥焚燒后的泥渣
那么,全球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為何敢于冒此風險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俞其林總經理堅定的說,一方面,公司想要致力于環保,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挑戰性,另一方面也是企業生存的需要,此外,他認為環保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他指出,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凱軍教授對于該項目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專家與企業相結合的研究模式,也為課題創新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國產化道路還遠嗎?
目前,污泥處理處置方面既缺少技術、收費等政策的支持,也缺少技術路線的科學分析,缺少持續的投融資機制,政策、技術、投融資機制的不清晰似乎給污泥產業的國產化道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是,隨著國內技術研發的進步,核心技術設備的國產化,技術和成本都將不再是國內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俞其林總經理指出,目前杭州環興污泥處理有限公司采用的污泥焚燒工藝在國內技術研究上史無前例,采用的均是國產化設備,自主研發、制造,大大降低成本,可操作性極強,不會產生爆炸,確保安全,設備投資約為目前市場平均水平的1/5,運行成本約為目前市場的1/3,。他透露,公司計劃進一步提高污泥處理能力,屆時污泥處理量將達到500噸/天,這也預示著它將成為一項“買得起、用得起”的污泥焚燒工藝。
技術負責人王凱軍教授認為該項目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1、國產化:杭州環興污泥處理有限公司從2006年開始60噸/天半生產性實驗,到目前360噸/天生產裝置是一個完全自主研發的污泥干化-焚燒技術,這與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和煙氣脫硫等方面首先由國外引進技術為主,然后再仿造的過程是完全不同的。表明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后,我國企業制造和研發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過程;2、集成性:整個工藝過程充分體現集成創新,噴霧干燥、回轉窯焚燒和布袋除塵等關鍵技術均為我國環保和相關工業產業成熟的技術。通過關鍵技術的突破,采用技術集成的方法加快了研發周期;3、使得起、用得好:該技術采用并流直接干燥、負壓操作等技術,熱效率高、安全性好、系統簡潔,使得投資和運行成本大幅度降低,整個技術國內污水處理廠使得起、運行的好。
我國的污泥處置發展尚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大量的水業工程和固廢工程公司已經關注到這個問題,并開始尋找進入污泥處理處置市場的契機。根據中國水網行業分析師分析,隨著我國污泥處理市場的進一步形成與發展,必將需要一大批有技術、有良好運營能力的污泥專業化建設與運營公司。(中國水網)
編輯:呂春香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