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歷史從人類的詞典中翻出二個與危機有關的詞----“金融危機”和“水危機”,金融危機致使全球的經濟放緩,甚至部分國家面臨破產。“水危機”也成為某些國家面臨的難題。也許不久,“水危機”將使全人類陷入困境。這,絕非聳人聽聞。相關報告指出“水危機”導致中國的經濟損失已約占中國GDP的2.3%。
作為全球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和領頭羊、第八次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榜的陶氏化學,其下屬的擁有數個全球領先的產品品牌和致力于提高全球水凈化科學的先進技術的陶氏水處理事業部,在面對“金融危機”、“水危機”、時,仍能自信滿滿嗎?仍能為人類、為中國解決水的問題帶來福祉嗎?4月1陽光明媚的上午,陶氏化學水處理事業部FILMTECTM反滲透膜元件亞太區市場經理袁念慈先生接受了中國水網的專訪。
陶氏化學水處理事業部FILMTECTM反滲透膜元件亞太區市場經理袁念慈先生
“隨著全球人數的日益增多,干凈的水會越來越少,在全球水危機面前,陶氏致力于為世界提供清潔安全的水,這是陶氏201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使命,我們有很強的信心。中國是陶氏全球戰略的核心之一,我們一直致力于推動水處理技術在中國各個領域的應用。通過不斷地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處理成本,從而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環境效益。”袁先生自信地表示。
笑對金融危機 夯實品牌堅實力量
在全球遭遇“寒冬”危機時,陶氏化學依然陽光燦爛。袁先生告訴記者,“金融危機使整體消費需求萎縮,會導致整個產業鏈需求的萎縮,受影響的企業也是多層面的。陶氏是一家百年老店,經歷過無數次的經濟危機、經濟蕭條,我們有應對危機的豐富經驗,怎么去面對挑戰。我們也非常熟悉,這種情況下怎么操作能為股東帶來最大收益。反而對陶氏這種有品牌的公司,是一個契機,為以后需求量回來的時候奠定穩定的基礎,為未來的發展作鋪墊。”
良好的規劃給陶氏帶來了可觀收益的同時,也給全球環境問題帶來好的解決方案,實現雙贏。據了解,早在1995–2005年,陶氏就制定了極富進取的“環境、健康和安全十年目標”。在十年間,陶氏在產量增加31%的基礎上使工業排放量減少56%。減少了73萬噸固體廢棄物排放,足夠在270個足球場上堆積高達1米;減少了8300萬噸廢水排放,相當于80萬中國家庭1年的用水量;節約了900萬億BTU的能量,足夠800萬美國家庭使用一年。
對于中國政府此次在金融危機面前的表現,袁先生大家贊賞。他認為,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積極政策,為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對整個市場起到了啟動的作用,隨著各個產業鏈的互動和活躍,會影響其他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但是,他建議政府的指導行為也必須把握有度。
創新科技 提供可持續發展方案
2005年,陶氏提出了更具挑戰性的“201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其它公司不同,陶氏特別設立了與CEO、CFO相同級別的高級領導人-可持續發展官, 201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類似于我們的戰略、政策,可以形象地比喻為一項國策。”袁先生強調,“陶氏的產品生產、技術研發都要以此為首要標準,必須對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貢獻,必須對環保有正面效應。”
作為全球最大的反滲透膜生產商,陶氏非常關注科技創新,注重產品運行的穩定。陶氏的膜元件優勢之一是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能源,而不是單一的依賴電能來驅動海水淡化工藝,這將帶來顯著的成本和可持續優勢。
在新能源方面,陶氏致力于為中國的核電站提供高效節能的超純水解決方案。目前DOWEX™樹脂產品已成功安裝于嶺澳核電站(二期),該設施在緩解廣東省的電力供應不足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人們經常會問海水淡化是否在成本上可行?“假設你有一輛小型的節能混合動力車,并用它駕駛了5英里,這5英里的能源消耗就可以用來從海水中提取1噸的淡水。因此,關鍵在于你的選擇。”這就是陶氏的回答。
陶氏膜元件的特殊優勢在海水淡化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采用了DOW™Ultrafiltration 超濾膜的大唐王灘電廠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是中國第一個投運的“雙膜法(超濾+反滲透)”海水淡化項目,有效地節約了淡水資源,創造了經濟、環保、綠色、節能的運營模式。此外,袁先生帶來新的令人鼓舞的消息,陶氏FILMTECTM反滲透膜在澳大利亞悉尼風能驅動的海水淡化工廠中被廣泛采用。該工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陶氏提供36,000 份FILMTEC™ 反滲透膜,以保證每天將250,000立方米的海水轉化為飲用水(這一轉化能力有可能上升到每天500,000立方米),為悉尼150萬居民的飲用水質量提供保障。
在農村用水方面,陶氏化學還積極引進其在全球其他國家農村地區提供安全用水系統的成功經驗,將參與多項中國農村安全用水工程。據袁先生透露,陶氏不久前與世界銀行合作,為印度農村飲用水提供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在盈利模式上有一定的創新,這些經驗將為中國農村飲用水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本土化戰略 看好中國水務市場
在第二十二屆“中國水周”期間,陶氏水處理事業部宣布,將在上海陶氏中心建立水處理技術應用中心。該中心致力于提高中國及亞太地區的水處理技術應用能力,更好地為這一地區的合作伙伴及客戶提供服務。袁先生告訴中國水網記者,陶氏水處理技術應用中心預計于5月份全面投入使用。
為何在中國成立水處理技術應用中心?袁先生指出,中國水業整體會非常健康地發展,這也為水務企業提供良性競爭的空間。“中國是陶氏市場戰略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中國的水質對技術提出了非常有挑戰性的要求,如何把復雜的水質分析好非常值得研究。因而,陶氏通過引入國外的技術,對中國水質提出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袁先生分析,新能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今后5-10年會處于高速成長階段,如核電、太陽能集成芯片等存在巨大商機,因為純水資源非常缺乏。中水回用市場已經發展起來,未來會高速成長。而海水淡化方面,與國外成功案例相比,中國海水淡化市場存在5倍的成長力。
綠色奧運,離不開陶氏在廢水回用方面所作的努力。陶氏化學積極響應綠色奧運號召,向北京的三家污水處理廠提供陶氏FILMTEC™反滲透膜設備,在與奧運相關的市政污水再利用項目中居首位,助力北京實現了廢水回用率達到50%的奧運目標。
回饋社會,陶氏也從不遲疑。陶氏化學水處理事業部于2008年5月向用水奇缺的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贈兩套價值200萬人民幣的可移動式飲水設備,能夠處理受到污染的地表及地下水,為災區人民提供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陶氏水處理事業部憑借其先進的科技創新理念、完善的產品系列、穩定而高效的運營效益、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必將引領凈水行業的未來!(中國水網 呂春香)
編輯:呂春香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