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討論現場 由左及右分別為李智慧、王強、汪海、傅濤、金永祥、劉海泉
由清華大學和中國水網聯合舉辦的“2009城市水業戰略論壇”在今天下午的討論單元中請來了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深圳市萬德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海、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戰略部王強、國融打通國際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智慧、上海濟邦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劉海泉五位嘉賓共同就供水行業的改革問題進行討論,由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總編傅濤主持。
供水系統的改革問題是城市水務中最重要的部分,從技術上、工藝上來說供水要復雜于污水系統,而且有城市的時候就有了供水系統,目前我國的整個供水系統已經進入了公司階段,推進其市場化進程也比較復雜。
供水改革案例的回顧
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戰略部王強介紹了上海最早采用BOT模式的大場水廠。大場水廠的貸款利率非常高,大約為10%左右,回報率為15%左右,運營還比較正常,21世紀初期順利進行了政府回購,但是這個項目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制度缺陷,如果是區域管網供水的項目就會遺留很多問題。2002年上海供水邁出重要的一步,就是把50%的股權轉讓給威立雅,是市場化改革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也已成為標桿,是行業里的始作俑者。
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也參與了大場的項目,其總經理金永祥介紹,這個項目很長一段時間在業內產生了很大的反響、甚至爭議,也影響了整個水行業。政府運作這個項目的時候沒有通過后來的調價公式而是把風險更多地交給了社會投資人,但是風險是把雙刃劍,一旦不存在風險的時候政府就背上了很重的負擔。
深圳市萬德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海介紹了2001年深圳供排水一體化的改革,其在提高管理效率、整合產業資源方面有很大的借鑒作用。改革一方面是深圳政府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水務集團的需求,90年代末的深圳市財政面臨很大壓力,要做源水的建設就必須把部分的水設施產業進行市場化改革。
上海濟邦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劉海泉介紹了2004年9月啟動的常州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后期特許經營管理的自主設計部分。改制之后企業與政府間的‘博弈’梳理更清晰,政府減少了包袱,解決了二次供水、整個管網系統化的管理,為常州市的水務行業發展和運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國融大通國際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智慧介紹了2003年至2005年完成的烏魯木齊水務一體化改革,其中包含區域供水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和醞釀中的城鄉一體化,成立了水務集團。由于重視企業整合,從改革前的多年集體虧損,到2008年開始實現贏利。這類改革具有明顯的環境效應、牽引效應和協同效應,更重要的是具有實現的財務價值。
百家爭鳴改革之趨勢
與會嘉賓就供排水一體化及水價的問題產生了很多的觀點,雖然最終未形成統一的共識,但激烈的思維碰撞為我們的深入思考提供了方向。中國水網記者摘錄了部分觀點供讀者參考:
1、中國的文化背景,供排水一體化的內耗可能遠遠超過其帶來的收益,好多地方都設一個更大的集團,在原來問題基礎上增加了費用,是否可以帶來管理值得懷疑 。
2、我們對水的不重視已經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20年以后水資源的缺乏會到非常明顯的境地,討論價格是非常狹隘的問題,價格本身是影響你的需求,影響你的投資,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不能把這個價格扭曲了,上海在2000年水價改革以后,到今年2009年,一直沒有提過水價,一直在一塊多錢的水平,但是我們寧愿是花更多醫療費。不是價格本身,而是怎么看水的問題。
3、外商解決了水價的調整機制問題,而國有供水企業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4、定價不改革,供水行業不管怎么改革都只是形式上的運動。改革水價的前提就是要供水成本檢查制,但這項事情目前雖然被提了出來,但至今還沒有一個結論性的推進。
5、價格體制的理順要從體制上動手。
6、解決價格機制的最根本問題要推進市場化的改革,但改革的前提是政府要保證控制和監管。
7、水價提高的受益者不一定是自來水公司,應從資源管理的角度考慮。
8、改制之后一定就是推動水價使勁地往上漲,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反思。
9、不要按照資產回報率定收益率,應該按照營業額定收益率,應把它當服務業對待。
10、水價改革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時候,不能在最后一刻放棄。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