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的短缺已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而水污染的頻繁發生以及水質的惡化,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血液”越來越珍貴。水資源問題已是國家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且隨著中國政府對水問題的越來越多的關注所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使得中國的水處理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市場增長率達20%。水處理市場的發展,也帶動著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而其中,膜技術在近年來的發展尤為突出,而且,據相關部門預測,2009年,僅中國的膜市場銷售額就有望超過200億元。
面對中國市場的巨大市場,有近78年歷史的旭化成集團開始積極參與。據了解,旭化成在世界各國均有膜水處理工程的業績,MicrozaTM MBR全球廢水處理廠超過20個,總處理能力達2000,000立方米/日,全球MicrozaTM水處理業績超過400家,總處理能力達2,5000,000立方米/日。2006年,旭化成開始進入中國水處理市場,隨即取得了一系列項目,并在2009年2月,在中國蘇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BOO模式的廢水處理回用工程并投入運行,據旭化成高層人員透露,其今年內還將會有一到二項目此類工程得到實施……旭化成的成功秘訣在哪?中國水網記者近日走訪了其旭化成蘇州項目,就相關問題對其高層進行了采訪。
一、旭化成膜市場規模百億日元
旭化成集團成立于1931年5月21日,以化學和材料科學為基礎,為包括纖維、化學品、生活制品、住宅、建筑、電子和醫療在內的不同領域和廣闊市場提供創新的方案。2003年10月1日,所有核心運營部門全部歸并到七個核心公司。據旭化成化學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小宮強介介紹,旭化成的成長事業中的重點領域有五個,而其中之一就是創建膜分離領域的新事業。據小宮強介透露,旭化成的膜市場規模達1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近6.4億),在今后幾年里,這個規模也將肯定會維持下去,因為,膜市場是個有希望的重要市場。
據了解,旭化成蘇州廢水循環利用工程,就是采用了日本旭化成化學公司研發的MICROZA技術,MICROZA是旭化成化學公司開發研制用于膜過濾的中空纖維膜,它是采用特殊的纖維制造的中空纖維狀的過濾膜,被廣泛運用于化學、精密電子工業以及上下水道、食品、醫療、能源、環境保護等領域,使用于下水道和工廠廢水的除濁、除菌以及再生利用。
二、旭化成膜的壽命長 成本相對小
膜技術成本高、壽命短以及清洗復雜等原因,一直是困擾膜產業發展的難題,中國污水處理市場的高速發展,在催促著技術的進步,而同時伴隨的卻是投資的短缺,城市水處理市場亟需高質、長壽、低成本的膜技術。
小宮強介告訴中國水網記者,旭化成是世界一流的水處理膜制造商,制造世界一流經久耐用的膜,如果用數據來說的話,旭化成的膜壽命是一般膜產品的10倍。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以美國San Patricio waterworks為例,此項目運行7年間膜絲破損根數僅為12根,但是,由于項目還在運行中,具體壽命是多少并不能知道,但是通過加悚實驗得到了以上數據。
關于膜技術的處理成本,小宮強介接著說,美國的自來水領域,用膜法處置的成本已低于其傳統模式。在污水處理領域,使用膜法可以降低占地,從而降低土地利用以及設備成本,另外可以通過膜的長壽命運行來降低它的運行成本,因此,膜法處理污水的成本可能要比傳統方法還要低些。
從MBR以及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應用實例來看,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在處理污水時一定要經過二次沉淀,由于沉淀池是用于重力沉淀的,所以它的壽命是比較長的,造成整個二沉池的容量很大,占地面積比較大,設備比較多,要達到比較好的沉淀效果,就要控制生物曝氣池里的污泥濃度,污泥濃度不能太高,所以呢,反應槽的容量不能太小,但是用膜法處理,由于其為物理分離法,可以省掉二沉池,由于膜法為物理分離法,因此還可以提高反應槽的污泥的濃度,從而可以減小反應槽的體積,使得反應槽的占地面積和設備成本降低,所以這么一比較,用膜法進行水處理,成本并不見得高。
三、中國市場戰略:看好中國市場 年內還有1到2項工程
基于對中國市場的看好,2006年成立了旭化成分離膜裝置(杭州)有限公司;推進大型自來水廠的膜工藝應用,于2008年基本確定了面向中國首個大規模自來水廠項目的膜產品供貨;而向大規模市政污水處理廠項目及大型石化行業廢水處理設施的MBR產品開始供化,2006年,簽約北京懷柔3.5萬噸/天、海南島2.5萬噸/天(石化項目)、大亞灣1萬噸/天等項目,2007年,簽約平谷4萬噸/天、溫榆河萬10噸/天等項目,2008年……
旭化成憑借精密的膜分離技術在中國開拓其新事業,2008年在旭化成膜分離裝置(杭州)有限公司內新增水再生部以及設立了蘇州分公司,自2009年3月起,向索尼凱美高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索尼化學(蘇州))開始提供廢水再生服務。小宮強介還透露,在今年內,中國市場上還會有一到兩項廢水再生服務工程。
正是對中國市場的看好,旭化成把其廢水處理領域的事業重心也放到了中國,希望以蘇州項目為中心,把BOO模式的廢水處理回用業務向周邊地區覆蓋,加速開拓中國市場。
編輯:肖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