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明確了污泥處理處置的保障措施,最重要的是最后兩條,第一條確定了污泥處理的資金來源,“污水處理費應包括污泥處理處置運營成本;通過污水處理費、財政補貼等途徑落實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確保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正常穩定運營”;第二條則提出“建立多元化投資和運營機制,鼓勵通過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和運營”。
根據中國水網2008年12月18日的報道,當時專家即預測,建設部和環保部可能將就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政策共同出臺文件,清華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中國水網顧問主編傅濤博士認為,污泥收費方面的規定會是污泥處理處置成為一個產業的前提。
2月13日,桑德環保集團總裁文一波在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污泥市場的形成需要2-3年的時間,但是只要政策到位,市場的啟動隨時可以。他說,污泥處理處置,技術不是問題,主要是經濟問題。而這個市場到底什么時候能夠啟動,說到底是政策問題。污水處理市場的形成有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大規模的市場化使建設成本、運營成本不斷降低。過去污水處理投資建設的噸水成本是3000-4000元,現在則降低到1000元,綜合運營成本過去要1元多,現在則是0.6元左右。另一個因素是政策驅動,政策支持市場形成的前提因素還是因為成本降低了。文一波認為污泥同樣如此,而且條件要優于污水市場形成之時——現在整個水業市場的經濟條件、技術儲備、產業化的程度,都比那時候高一些。
一些企業已經為搏擊污泥市場做了大量準備,如上述桑德環保集團,近年來投入資金,自主研發了污泥處理技術;還有一些外資企業,如得利滿,對污泥市場也充滿期待,得利滿的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很重視污泥處理處置業務,之前已經有這方面的項目,他認為市場的形成,除了政策推動外,還需要公眾環保意識、地方政府環保意識的提高。
在這個文件中,對污泥處理總的原則、污泥處理處置規劃和建設、污泥處置技術路線、污泥運輸和儲存、污泥處理處置安全運行與監管等做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