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探訪“最牛”的河海大學水利工程學科

時間:2009-02-12 10:52

來源:中國水網

評論(

2月11日的《金陵晚報》在“探訪南京最牛學科”系列報道中,以《河海大學牛學科----實驗室里造巨浪》為題,以半個版的篇幅介紹了河海大學的水利工程學科,全文如下: 

眾所周知,中國的水資源總量較大而利用率較低。如何利用這筆大自然給與的財富?歷代中國人都在想辦法。

在南京有一所高校,被譽為中國水利專家的搖籃,這就是河海大學。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的學科評比中,河海的水利工程專業名列全國第一,得分比第二名高出4分。昨天,學校有關老師向記者介紹了屬于這個學校的精彩。

設計“調壓井”為高壩支招

建國以來,我國修建了8.6萬座水壩。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建設了一系列堪稱“世界第一”的水電站:大渡河上游的雙江口水電站是世界最高土石壩、也是世界第一高壩;四川雅礱江的錦屏水電站是世界第一高拱壩;瀾滄江下游的糯扎渡水電站是世界第一高粘土心墻堆石壩;湖北清江的水布埡水電站是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壩……

河海大學為這些世界級的大壩開展了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攻關,其成果為大壩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拿雙江口水電站舉例,壩高有322米,一旦打開水壩,奔涌的高速水流水頭足夠把墻壁打個大洞。大壩里一般設有多達十多個水輪機,但水輪機并不總是全部打開的,而是根據水流狀況和實際需要進行調節,在調節時,水流瞬間發生變化,對結構物產生很大壓力。

如何緩沖這股壓力?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院為此設計出了“調壓井” ,在結構物旁邊修建一個“井”狀通道,對水流產生緩沖作用。他們通過計算,設計出不同的 “調壓井”模型,應用于不同的水電站。對于“瞬變流”特別大的地段,還設計出“多級調壓井”,有效攻克了這一“世界難題”。    

實驗室里模擬暴雨、海浪

說到實驗室,多數人的聯想就是小房間里擺放著各種精密儀器。但如果你走進河海大學的實驗室,這一印象將被徹底顛覆。

河海大學90 周年校慶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該校,他站在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的試驗大廳中間,面對數百平方米的波浪池,不禁感嘆:“河海大,實驗室也大!”

在寸土寸金的南京,建立如此大面積的實驗室需要巨額資金投入,但這是必要的。學校介紹,建水壩是一項系統工程,河水流量、含沙程度、河道地形等許多因素需要綜合考慮。在實施工程前必須在實驗室里進行模擬。   

眾所周知,天氣對河流的影響很大。一旦降雨,雨水會沖刷河流兩岸的坡面,土質不同,產生的水流與含沙量也不同。

但天氣情況是相當復雜的,護坡的“產流產沙”量如何估算呢?河海大學的“人工降雨實驗室”就幫了大忙。這個實驗室的屋頂布滿水管,水管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篩孔。根據需要,這個屋頂可以模擬強度不同的降雨,無論狂風暴雨還是綿綿細雨,都能方便地呈現。實驗人員只要按比例縮小,做出河道的模型,再經“ 雨水”沖刷,就能方便地獲得數據,供工程設計師參考。

類似的還有泥沙實驗室、航道實驗室、工程水動力實驗室等。實驗室用到的不少儀器都是世界最先進的,比如有的可以用激光測量水流速度,大大提高了實驗數據的科學價值。

每研究一個大型水電項目,河海的教授、研究生們都要在實驗室里進行各種模擬。通過實驗室檢驗的“產品”才能投放到實際工程中去。    

給三峽大壩當醫生的院士

作為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的全國唯一的“水資源高效利用及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學當仁不讓地在“三峽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畢業于該校、并長期在校任教的吳中如院士擔任了三峽工程的安全監測專家。為了確保工程萬無一失,三峽水壩建設時,周圍預埋了很多“傳感器”,這些儀器可以監測水底結構的溫度、變形情況、位置移動、承受的壓力等,從而預防大壩可能產生的破壞,防患于未然。“傳感器”埋在哪里非常重要,位置不對可能會對一些漏洞“視而不見”。這些都要靠專家的眼力、經驗以及系統論證。

吳中如院士舉例說,1959年12月,法國馬爾巴塞壩因為沒有配備足夠數量的觀測人員和儀器,對大壩安全監測工作掉以輕心,致使大壩在暴雨中潰決。潰堤后水庫內洪水洶涌而下,股寬1公里、深 7~15米的巨流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直沖下游,壩下5公里處的費雷茄斯城在45分鐘之內變成了廢墟,8公里處一座兵營500名士兵全部遇難身亡。

吳院士還介紹了佛子嶺水庫應用“大壩安全綜合評價專家系統”取得的綜合效益。經過分析論證,佛子嶺汛期限制水位從113米提高到118米,每年增加蓄水量8000萬立方米,增加發電量300萬度,增產糧食 4000萬公斤,應用3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45萬元。近年來,吳中如院士的科研成果累計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達4億多元。

這里走出13位兩院院士

在學校工作或學習過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茅以升、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錢正英、“中國聯拱壩之父”汪胡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文熙、長江水利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主任文伏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汪聞韶、清華大學水電工程系教授沈珠江、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原總經理陸佑楣、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武漢大學水電學院教授茆智、河海大學原校長嚴愷及教授徐芝倫、吳中如等。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