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主編傅濤博士應邀前往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研,中山公用集團公司董事長譚慶中先生親自接待了傅濤博士一行。據了解,自2008年7月中山公用集團成立水務事業部以來,頻頻與水務方面的同行加強合作與交流,意欲發力中國水務市場。公司先后前往新加坡、澳門、青島、北京等地合作交流,吸引中國水務領域方面的專業人才加盟該公司。
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997年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交易。2007年7月,中山公用集團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吸收合并大股東暨向5家供水公司定向增發,大大提升了整體競爭實力。截至2008年中期,公司注冊資本5.99億元,總資產達46億元,凈資產33億元。中山公用集團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環保水務為基礎、以商業地產和股權投資為兩翼的業務發展格局。在環保水務領域,公司主要從事供水和污水處理兩項業務,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水務產業鏈。供水業務擁有9家參、控股供水子公司和6家供水分公司,覆蓋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管網長度達3800公里,日供水能力達175萬立方米;污水處理業務擁有2家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處理能力達30萬立方米,規劃日處理能力達65萬立方米。
2008年,中山公用集團把水務業務定為重點發展的三大板塊之一,未來幾年,計劃將現在的水務事業部發展成為未來的“水務集團”。 目前,中山公用在水處理量、資產總規模等硬指標上,已經是全國大型專營水務的集團之一。
據中山公用水務事業部負責人介紹,中山公用在水務領域方面已經建立了以下幾大優勢:
資金優勢:中山公用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后,公司的資產規模和資本實力得到大大提高。公司具有穩定的現金流,隨著經濟發展、人口的增長以及行業收費標準的提高,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也會不斷提高。公司資信良好、融資渠道暢通;具有較高的融資能力。
技術優勢:中山公用采用信息化、自動化的運營管理模式,信息化、自動化技術在供水的生產、管網管理、客戶服務、企業管理等各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中山公用下屬供水公司的水質檢測中心是廣東省第一家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及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的水質檢測中心(監測站),2008年開展水質檢測LMIS系統建設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水質檢測的正規化、網絡化管理,實現檢測結果公開及共享。
人才優勢:中山公用集團通過多年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培養,已擁有一批在給排水、計算機、自動化、化學檢測等方面經驗豐富的高、中級研發人才和工程項目管理人才,并有多項成果獲廣東省建設系統和中山市科技進步獎。
管理優勢:中山公用集團以五個統一為水務事業基礎管理平臺:統一技術平臺、統一投資平臺、統一管理平臺、統一服務平臺、統一人才培養平臺。先進的管理思想與體制保障,將會給水務的發展帶來活動。中山公用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誠信、激情、團結、細節、穩健”為核心價值觀,以服務和客戶價值創新為立身之本,營造人才匯集、產業匯集、資本匯集的創業平臺。
據悉,中山公用集團正積極鼓勵水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快了集團水務業務經營模式、組織模式的改革力度,加大在人力資源、品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為發力全國水務市場夯實基礎。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