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家的環境治理、節能減排政策為膜技術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國務院2007年6月下發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了國家要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水處理、水資源再生、水循環利用等節水措施是最主要治理手段之一。在督促狠抓落實的監管措施下,石油化工、電力、采礦、冶金、電子、電鍍、紡織、造紙、制藥、制酒、食品飲料、市政供水、環保、污水回用及海水淡化等領域,膜分離技術得到十分廣泛地應用,對膜元件、組件及其裝備的需求量更是急速增加。“十一五”期間全國將新建污水處理廠 1000 多座。據建設部測算到 2010 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 70% 以上,膜市場需求將高達 200 億元,并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長,膜與水處理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今天(2008年12月3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中國膜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膜與水處理技術暨裝備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為期3天。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而且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巨大、需求空前旺盛,本次展覽吸引了美國科氏、日本東麗、天津膜天膜等200余家膜材料生產廠家及相關媒體出席。展覽期間并且舉辦了一系列的技術交流講座,分別有來自國內外的知名企業直接與展商及觀眾交流最新的膜技術及其應用。
本次展出了泵、閥門、管道、控制系統、儀器儀表、膜組件、膜分離設備、水處理自動控制及檢測系統、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業廢水處理設備、凈水設備、直飲水設備、水處理藥劑、水務綜合投資服務等十多種產品,吸引了水務公司、設計院、工程公司等水處理行業單位及石油、化工行業等終端水處理用戶。
水處理領域應用最廣的反滲透膜,其原材料被國外化學巨頭所壟斷,目前全球被美、日、西歐等少數國家壟斷,國內市場主要被美國陶氏化學、科氏、海得能、日東電工、日本旭化成以及日本東麗等幾家公司瓜分,國內從事于反滲透膜的企業有一兩家,但目前還沒有一家能形成產業化,性能和國外的膜無法相比。目前國內市場超濾膜已經逐漸替代進口,中國藍星水處理、杭州水處理中心、匯通源泉以及天津膜天等企業能夠生產,并且在許多重大工程中成功應用,但這種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的市場以及應用領域相比,相差甚遠。
我國從事膜材料、膜組件、膜與水處理工程的企業大約有600家左右,其中生產型企業只有10家左右,具有一定規模的工程公司不到20家,不管是生產型的還是工程型的,銷售額過億元的不到10家,大多以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居多,和國外膜工業相比,我國膜工業呈現技術水平低、膜品種少、產業規模小、應用領域窄、行業管理薄弱等特點。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