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9月16日)上午舉行的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胡虎林作了關于《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關于水功能確定為一、二類水體的流域治理問題。草案規定,水環境功能確定為一、二類水體的流域,禁止新建化工、醫藥、冶煉、味精、造紙等行業項目,對已建成的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限期拆除或者關閉。建議將該條修改為:“水環境功能確定為一、二類水體的流域上游(含支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水環境保護的需要,規定禁止或者限制建設的項目。已建成的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項目,應當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關閉。”
關于水環境生態補償問題。草案對建立健全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作了原則規定。建議增加“應當根據公平、有效原則,結合生態保護的目標、投入、成效和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等內容,并授權省人民政府規定具體辦法。
關于排污許可證的問題。草案對申領排污許可證的對象和條件作了規定。建議將草案規定應當申領排污許可證的餐飲企業修改為向環境排放餐飲污水的企業,即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餐飲污水的企業不需申領排污許可證;在申領排污許可證的條件中增加“有保證設施正常運行的管理制度、技術管理人員和重點排污單位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等條件。草案對排污許可證應載明的事項作了規定,并規定縣級以上環保部門可以根據國家和省削減重點水污染排放總量的要求,對已核發的排污許可證的相關內容進行調整。建議增加關于排污許可證有效期限的規定。
關于排污權交易的問題。草案規定,已取得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和排污許可證的排污單位,通過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等措施削減的重點水污染物排放量,可以依法有償轉讓。建議增加有關排污權交易條件的規定:“逐步推進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有償使用和轉讓。在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同一流域內,依法有償取得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排污單位,完成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指標后,通過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等措施節余的重點水污染物排放指標,可以依法有償轉讓。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關于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超標排放的問題。建議增加相應規定:“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發現納管水質超過納管標準時,可以采取關閉超標排污單位的納管設備、閥門等有效措施防止總排口出水水質超標,并及時報告所在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重點排污單位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水污染物的,其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還應當與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聯網,并提供在線監測數據。”
關于行政強制的問題。草案規定,對排污單位依法作出限期治理、停產、停業或者關閉等處理決定的執行,有關單位應當支持和配合。為有效解決實踐中排污單位拒不履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作出的責令停產、停業、關閉或者停產整頓決定、繼續違法生產的問題,建議賦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采取相應強制權,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停止或者限制向排污單位供水、供電的決定。
關于罰款數額下限以及應繳納排污費計算標準的問題。國家水污染防治法對排污單位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處理設施、超標排放水污染物等行為分別規定按應繳納排污費數額的一倍至三倍、二倍至五倍處以罰款,沒有規定應繳納排污費計算標準和罰款數額下限。草案增加規定應繳納排污費按季計算,并將罰款數額下限分別設定為五萬元和十萬元。建議刪去罰款數額下限的規定。同時,根據對全省各地絕大多數企業每年應繳納排污費的統計,結合上位法有關規定和我省目前的執法力度,建議將應繳納排污費按季計算修改為按年計算,并保留草案關于罰款上限的規定。
此外,還對草案的其他一些條款和文字作了相應調整和修改。
報告建議常委會本次會議審議通過《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修改稿)》。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