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國家對環保事業投入的加大,各地大量的市政污水項目紛紛上馬,給污水處理設備制造行業帶來了很好的機遇。面對整個行業的擴大,大部分污水處理設備制造廠家都在積極地提高自身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來應對市場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少部分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廠家為了獲得項目,只得采取某些不正當手段進行惡性競爭。這也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以下就是對其具體行為的一些剖析:
一、投標時的不當行為:
某些廠家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為獲得項目不擇手段:⑴虛報業績,⑵夸大其設備技術參數,或盲目承諾實際無法做到的技術要求,⑶以不正常的低價投標。
二、中標后送對策:
低價拿到了項目,而企業是要獲取利潤的,唯有采取種種騰挪手段。
1簽訂合同,為了平抑投標前被刻意壓低的成本,某些廠家在和業主簽訂合同時往往會私下改變標書供貨內容,漏項、缺項或是更換部件,例如進口部件換國產部件,或是借口材料漲價和業主拖延簽約或交貨時間來討價還價,這時業主往往迫于政府和市場壓力,工期緊、任務重,不得不妥協。
2設備制造和交貨時,某些廠家就想方設法偷換材質、更換部件、改變結構來降低成本,這樣一來設備質量和使用壽命自然大打折扣,有的不銹鋼設備運行一年就發黃生銹,有的設備材質厚度不夠承重,安裝上去就變形下垂的,甚至有的設備整個垮塌,給污水廠建設運行帶來極大的安全和質量隱患。特別是不銹鋼材料肉眼不易識別,若是采用不達標的不銹鋼材料則成本會大幅下降。
3設備驗收時,抱著一絲僥幸心理,某些廠家多方活動,以期蒙蔽過關。有些許問題不嚴重沒被發現的話,自然完事大吉。遮掩不住就更換部分部件,或是和業主協商罰款了事,事已至此業主也只能無奈接受既成事實,這樣導致業主和廠家雙敗的結局,同時也影響了行業的整體形象。
4到了售后需要廠家服務時,由于某些廠家奉行的惡意低價競爭策略,對于售后服務的成本自然無法保證,無論是反應時間上和處理問題的質量上都無足夠的成本支持,一方面業主久喚不至,另一方面承諾的保障也無力兌現,最終有的廠家就此一走了之。
某些廠家只關注短期的市場利益,缺乏企業和行業長期發展所需的眼光,報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行為方式貌似給業主帶來了物美價廉的選擇,但業主事后卻得付出更多。價低質次的產品,首先在技術上就未必是可靠的產品,性能數據都很難保證,日后運行更是麻煩多多,介時招標前承諾滿滿的廠家卻未必能夠真正做到負責到底,因為一開始報價就沒有包含售后服務的預算。而業主扣留余款后廠家也未必能夠贏得多么可觀的利潤,更不會投入到需求巨大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或者提高服務水準上,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有限甚至多年停滯不前,導致只能繼續走低價競爭路線,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就對整個行業發展的影響來說:業主可能花錢買不到合用的設備,影響項目順利運行,其后的售后服務也得不到保障;正規廠家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失去了其應得的市場份額,影響了發展速度。為此,需要所有污水處理設備制造廠家通過提升質量、技術及售后服務的水平,誠信競爭。業主認清某些廠家惡意競爭及其騰挪手段,采取正確的采購理念,讓惡意競爭的不誠信廠家無機可乘,則行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指日可待。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