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為了解決農民飲水污染問題,已紛紛啟動或加快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按照國家部署,中國將用10年的時間,解決3億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根據《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國十一五規劃內容,應從城鄉一體化角度提出全縣供水系統方案,并充分考慮供水系統的安全性。提倡發展適度規模集中供水工程,優先利用現有自來水廠輻射延伸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
山丘區居住分散的農戶,采取集雨、筒井等分散式供水工程解決。少數高氟水、苦咸水地區,找好水源困難時,采用特殊水處理措施,制水成本較高時,提倡分質供水。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水凈化設施,確保向用水戶提供水質達標的飲用水。
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工程設計模式主要有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兩種主要模式,集中式供水就是在人口密度集中的地方,統一架設管道,統一到戶安裝,形成一個有相對規模的供水組織。分散式供水則是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實施,該形式則是以高山地區為主。由于我國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分布廣,地形復雜,居住分散等特點,而且部分地區農戶分布在山區,因些,各地也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工程模式。
四川省蒼溪縣確定四種模式推進工程建設。一是跨區域調水模式。對供水設施齊全但水量嚴重缺乏的地區,通過建引水工程補充水量。二是延伸管網模式。對水源少的片區,通過延伸供水站管網,解決家民飲水問題。三是建聯戶供水站模式。對地處高山區、遠離供水管網但農戶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通過建小型聯戶供水工程予以解決。四是分戶建井模式。對高山區居住分散的農戶,通過打新井、改造老井予以解決。
廣東省惠州市根據已經積累的解決農村飲水難的經驗,因地制宜,采用三種方式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第一是把城鎮自來水管網擴展到農村,這是對離城鎮不太遠的農村采取的解決方式;第二是在丘陵地區集中建設水廠,這是針對遠離城鎮但有好的水源的丘陵地區采取的解決方式;第三則是在山區建設水塔供水,把飲水安全工程與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結合起來,以解決山區農村的飲水安全問題。
寧夏改善農村飲用水主要采用三種方式:一是城鄉供水一體化,擴大城市供水網線,輻射農村;二是興建集中供水工程,讓那些常年飲用分散水源的地方實行統一供水,使水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三是對無法集中供水的地方采取集雨和泉水改造方式,提高水質。
附讀:示范縣的農村飲水安全模式
“五一”前夕,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被認定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區),其模式成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范式。
1.鄂城因地制宜選擇工程模式。依托城區自來水廠管網向周邊9個鄉鎮延伸,再依托鄉鎮自來水廠向周邊村延伸,城鄉供水同網同價。對居住分散的地方,以村為單位,對水庫、湖泊、山泉水源凈化處理后送到戶。目前,鄂城57%的農民飲水達到安全標準,區里承諾:兩年內農村安全飲水率達到100%。
2.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程監理、合同管理,通過公示接受全民監督。
3.多元化投資解決建設資金難題,爭取上級投資近200萬元,解決了1.5萬人的飲水問題。區、鎮財政每年列出600萬元實施配套。全區投入義務工3萬多個,節約資金120萬元。吸納社會資金500多萬元,緩解了建設資金難題。
4.創新管理模式,過去,鄂城部分集鎮水廠因管理不善,營運成本過高,瀕臨倒閉。現在,他們創新管理模式,將依托城區自來水廠延伸的工段全部移交給自來水廠管理。由私人投資的供水工程,實行業主負責制。分散供水工程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以水養水,保證水廠正常運轉,有效降低水價,以確保建得成,用得起,農民長期受益。
福建省明溪縣高度重視農民飲水安全工作,把農民飲水安全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經過多年努力,現有集中供水196處,日供水20210噸,受益人口近7萬人。同時還采用手壓井、筒井、大口井、引泉等設施進行分散式供水。目前全縣擁有井處數371處,受益人口近3000人,引泉設施75處,受益人口3500多人。
明溪縣農村供水工程經過多年的實施從工程設計,現場放樣、工程驗收到建后管理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現已成立73家村級用水戶協會,很大程度上加強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廣大村民也因此喝上了安全的水。“十一五”期間還將實施集中式供水工程158處,分散式供水工程111處,工程總投資1335萬元,受益人口34000多人。
編輯:肖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