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下午,珠海威立雅北區污水處理廠迎來了一大批客人,那就是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年會的參會代表。這個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頓時熱鬧非凡。雖然威立雅近幾年在中國水務市場遭到了很多行業人士的非議,但是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污水處理運營商,其在污水處理行業過人的技術和管理能力是不容質疑的。經過將近五年的特許經營期限,珠海威立雅水務目前的運營狀況究竟如何?
作為珠海市依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實現特許經營的第一個BOT、TOT項目——香洲、北區污水處理項目,其總處理規模為13萬噸/日,其中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香洲污水處理廠一期采取的是TOT的模式,香洲二期和北區一期污水項目日處理能力都是5萬噸,采取的是BOT模式,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
珠海威立雅水務處理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平1988年就到了珠海的拱北污水處理廠,1994年又到了剛剛建好一期3萬噸/日的香洲污水處理廠,他見證了珠海城市污水處理20年的風雨歷程。他向中國水網記者介紹了珠海污水處理市場的基本狀況。珠海市主城區被山脈隔成拱北、前山、吉大、南坪、香洲、北區 六個自然的區域,珠海市污水處理市場也一分為三,香洲、北區以外的拱北、前山污水處理廠由珠海城市排水公司運營,吉大、南坪污水處理廠由珠海市力合股份有限公司特許經營。據他透露,近期,珠海市政府將特許經營權授予了供水總公司建設西區的幾座污水處理廠。但是,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需要巨大的投資和長期的投資回收過程,對企業的融資和專業的技術及營運管理能力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李平告訴中國水網記者,珠海現行污水處理費的綜合征收標準還不足0.60元/噸。這意味著,隨著污水處理率的不斷提高,珠海市政府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所面臨的誠信壓力也越來越大。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07年珠海市區污水處理費征收總額7280萬元,僅香洲、吉大、拱北、南區、北區5座污水處理廠運行費單項支出就達7267萬元。據預測,2008年珠海污水處理率達到80%時,其支出將達到1.25億元(不包括管網建設和維護管養費用),成本與收費的距離在不斷加大。據了解,珠海市政府將調整污水處理費到0.9元/噸左右,而且6月底剛剛召開了聽證會。
香洲和北區這兩個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水量情況如何呢?李平介紹說,香洲污水處理廠目前負荷率基本可以達到100%,而北區污水處理廠目前平均負荷率只有70%,待年底配套管網完善之后,估計可以達到80%。這樣基本可以達到保底水量。但是在各種材料費用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企業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李平談到,污水處理的成本在各地區的差異也較大,珠海作為經濟特區,身處珠三角,各項成本相對來講較高;而國家目前執行的0.8元/噸的污水處理收費,是一個普遍性的指導價格。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這樣的價格涵蓋運營成本尚顯捉襟見肘,如果再考慮到管網和污泥處理等方面的成本,則顯然不足。李平還特別強調了污泥處置的挑戰。根據李平的粗略估算,要想使污泥最終達到安全處置和污水消毒處理,還需要增加0.3~0.5元/噸左右的投資成本,以及0.3~0.5元/噸的設施運行費用。隨著國家對污泥問題的重視,必然會提高相應的環境監管標準,屆時,污泥處理的成本問題將很快成為全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保證污水處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李平認為,應當形成一套比較切合實際的價格形成機制,平衡各方面的負擔和利益。他坦言,威立雅要在珠海污水項目中實現盈利,尚需耐心等待。
編輯:武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