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在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舉辦期間,由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聯合主辦的二十一期水業高級戰略沙龍在北京國誼賓館成功舉辦,本次戰略沙龍的主題是“水務產業時代的產業鏈戰略合作”。
沙龍由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首席政策與市場專家傅濤博士主持,來自高校等科研機構的水業專家和水業產業鏈投資、運營管理、工程技術和設備產品各個環節的企業家們匯聚一堂,共同尋找水業產業化發展所帶來的市場機遇,探討產業不同環節之間的戰略合作模式和機會。
傅濤首先對城市水業產業發展的歷程做了梳理和探討,傅濤把城市水業發展的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1995年之前的設備時代、1995~2000年的技術引導時代、2000~2005年的資本拉動時代和2005年之后的產業時代。在當前的產業時代,城市水業存在設備制造業、工程建設業和環境服務業三種業態,“服務業比例是水業產業成熟的標志”,傅濤指出,由于中國環境服務業開放晚、程度低,同時中國仍處在特定的快速建設階段,目前中國環境服務業的比例僅為10-20%,而發達國家在60%以上。
傅濤同時也分析了水務行業的市場前景,按照規劃,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65%,未來十五年環境服務業的服務人口將增加到8億,污水處理服務的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加上服務價格增加,供水、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的主業收入將達到每年2400億元,并形成穩定的現金流。“水務行業將成為國民經濟中收益穩定的重要產業”,傅濤強調,城市水務行業作為環境服務業的存在形式是永遠的,城市水業目前以建設行業為主體,但是環境服務業是城市水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并且在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也會拉動設備制造業。
傅濤認為,產業化的內涵是產品與服務的標準化、生產過程的集約化,以及合理的規模化和市場集中度。但是,目前水業正處在產業化發展的初期,服務主業相對弱小,企業規模小,市場分散,無法形成品牌;而且目前自來水服務的污水處理行業都沒有一套完善的標準體系,采購方無法準確評價下游企業服務的好壞,好的企業不能擴大規模,差的企業不能退出市場,直接影響了產業化,并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同時,當前還沒有一個合適的市場規則,沒有一個強大的產業龍頭,各個環節之間的上游采購商不會顧及下游的利潤,上下游的采購關系是一種惡性關系,而不是一種協同關系。
水業產業鏈包括投資、運營管理、工程技術和設備產品四個環節。傅濤指出,在產業化轉型時期,產業鏈每個環節的企業都需要考慮如何獲得穩定的收益和長久的發展,不同的環節各有所需,投資環節要獲得市場和合理的收益,提高融資能力,并尋找優秀產業鏈的合作者;運營環節的核心的是控制運營的成本,解決運營的難題,并建立運營品牌;工程技術環節要尋找項目機會,樹立工程品牌,締結優秀供應鏈,提高市場可持續水平;設備產品環節則要提升技術,形成經營規模,規避惡性競爭,保障合理的收益,并加盟優秀供應鏈,獲得穩定的客戶需求。
水產業時代的基本趨勢是企業單體之間的競爭上升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以及各服務環節的專業化和規模化。通過產業整合可以保障服務質量,減少不必要的中間成本,并通過規模的擴大降低生產成本,利用下游的優勢跟上游的優勢緊密結合,促進上游的發展,使產業鏈各個環節聯合獲得市場,這種形式會改變上下游的采購關系。中國水網5月份推出的水商圈作為顧問式的商務平臺,是水業商務紐帶的產業聯盟,其目的就是促進水業優秀供應鏈的整合,推進水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參加這次戰略沙龍的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家也對水務產業時代的產業鏈戰略合作和水商圈的商務紐帶作用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伊普國際執行總經理李力表示,產業聯盟是必然趨勢,應該以積極的心態看待行業的合作與聯盟,如果水商圈能夠提供便捷可信的交易平臺,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許國棟指出,在水務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有較大的制約,但是通過產業鏈的戰略合作關系,下游企業也能對上游企業產生影響,并起到一定的約束。同方水務工程公司張發鵬認為水商圈的戰略聯盟具有深遠的意義,如果這種聯盟能夠進一步上升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的發展。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