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系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水業高級技術沙龍在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成功舉辦,本次沙龍的主題是“DBO模式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應用”。
沙龍由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主持,參加本次技術沙龍的嘉賓有: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技術指導處處長王開宇、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凱軍、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張韻、北京恩菲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駱平、天津創業環保總經理顧啟峰、得利滿中國總裁喬蓬、環境產業資深專家許國棟、伊普國際執行總經理李力、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經理張麗珍、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投資部副總經理綦書達、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副總經理詹衛東、北京中科九章禹龍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家昌、人民大學環境經濟與管理系曾賢剛副教授、中投潔天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昝昌浩、清華水業政策研究中心鐘麗錦博士等。
傅濤博士首先針對污水處理的產權模式、工程市場的管理模式、DBO的優勢、不足與適用條件等做了主題發言。傅濤指出,采用DBO模式可以實現產權主體與運營主體的分離、投資與建設環節的分離,同時也有利于污染責任與治污責任的轉移和分離,從而提高了建設和運營的效率。目前,作為一種國際通行的項目建設模式,DBO是支撐污水處理服務專業化的典型模式,在國際污水處理領域有廣泛應用,但是在國內污水領域應用卻很少。據喬蓬介紹,得利滿做DBO污水處理項目已有幾十年的經驗,在中非、北非、澳大利亞等地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中國的DBO項目卻寥寥無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沒有積極推行DBO模式的意識,客戶對這種模式也不太認可。
參與討論的專家針對DBO模式在中國推行的障礙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指出DBO的推行不存在實質性的制度障礙,但是實際操作仍存在一定難度。一方面,DBO的推行是向傳統模式的挑戰,同時也要考慮與傳統模式的銜接,因此,DBO在中國的發展受到傳統建設程序的限制;另外,政府的監管不力以及違法成本低導致的用戶缺位也阻礙了工業廢水處理的運營環節進入市場。
但是,參與討論的嘉賓們一致認為,當前中國工業廢水和市政污水處理領域都具有DBO模式的適用基礎,在中國目前的污水處理行業背景下,DBO模式是值得嘗試和推廣污水處理模式。在市政污水領域,DBO模式與特許經營制度能夠很好地兼容,關鍵是要解決資金的來源,實現投資主體和服務主體的分離;而在工業廢水領域,明晰責任是DBO及其它污水處理模式成功的必要條件。有關專家指出,設計和運營環節是DBO模式的核心環節,對于DBO的準入設置應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如以設計單位負責的DBO合同,可以通過資質管理作為準入管制條件,但是對于運營企業負責的DBO合同,可以考慮以企業的業績為準入評價指標。
最后傅濤預言:“未來3到5年里,DBO將成為中國污水處理領域的建設的主流模式之一”。
另據了解,關于DBO模式的討論將在2008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進行更深入的探討研究。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