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香港(2007年12月13日)——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新近發布的一期報告指出,在金融市場不斷變動及油價持續攀升的情況下,隨著主要工業化國家經濟增長的放緩,新興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將從2007年的8.5%下降到2008年的8.0%。
12月份出版的《亞洲經濟觀察》(AEM)指出,由于美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全球信貸進一步緊縮,匯率出現突然調整,以及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升,東亞經濟將面臨比原來預期更大的下行風險。
如果中國政府為經濟降溫的舉措能夠奏效,作為亞洲地區增長引擎的中國其經濟增長率將從2007年的11.4%下降到2008年的10.5%。東盟的增長預計將從2007年的6.3%略微回落到2008年的6.1%。
報告指出,雖然新興東亞地區增長放緩,但通貨膨脹已在許多國家露頭,價格壓力在2008年仍將持續。
亞行區域經濟一體化辦公室主任李金沃表示:“雖然經濟增長減緩,但在貨幣增值情況下不斷加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仍是該地區決策者們面臨的重大挑戰。”
該報告警告,美國經濟的硬著陸將會對東亞地區增長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雖然國際貿易額在不斷增加,但美國與該地區主要工業國家的貿易聯系仍然十分密切。如果我們將最終目的地為G3市場(日本、歐洲及美國)的區域內貿易總體份額考慮在內,則G3市場份額仍然占到了東亞地區出口總額的60%以上。
《亞洲經濟觀察》認為,該地區的宏觀經濟管理者們必須實行更靈活的匯率政策,探索保持區域內匯率穩定的方法,這樣才能扭轉局勢。該報告還認為,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國內需求,控制資本流入,增強國內金融體系,這些措施將幫助該地區鞏固經濟的增長。
截止目前,美國次級貸款市場的動蕩還未波及到新興東亞地區的市場及國家,其原因在于該地區銀行對于此類業務的開辦仍然受到限制。但在該地區銀行業務拓展到新的領域面臨未知風險時,該地區仍然顯得十分脆弱。
該報告稱,資本流入結構不斷變化,短期游資占到了資本流入總額的60%以上,這仍然是令人非常擔憂的因素。這也為各國中央銀行追求自主貨幣政策帶來了壓力。
如果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影響到該地區,資產價格的急劇拉升也會處于需要調整的風險邊緣。資產價格的變化可能通過財富效應及資本的較高成本影響經濟增長。
李先生表示:“雖然在8月份市場動蕩后出現了資本流入的反彈,但在目前高度不確定的情形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仍有可能急劇逆轉。這樣有可能導致更廣泛的風險重新定價以及所謂套息交易的出現。”
該報告建議決策者繼續增強風險控制體系,強化信息披露政策,升級監管體系,以便更好地評估潛在弱點。
《亞洲經濟觀察》對新興東亞地區經濟增長、金融及企業部門重組、新出臺政策問題進行了分析。可登陸OREI的亞洲地區信息中心(ARIC)網站查閱《亞洲經濟觀察》。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