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報》今日刊登光大國際行政總裁陳小平專訪,陳小平表示,環保作為集團核心業務,今后將“做好、做大、做強”。以下為全文內容:
中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從制造、零售、金融同消費等經濟領域,都被全球企業及投資者視為龐大市場。光大國際(257)看準的,是另一個新興市場──環保。
光大國際以往主要從事綜合業務,包括木材、基建投資、物業投資及環保等;不過,由2003年開始,集團積極拓展環保相關業務,并逐步出售發電及物業投資等非核心業務出售。
環保國策利發展
集團行政總裁陳小平表示,環保作為集團核心業務,今后將“做好、做大、做強”。他指出,中央政府明確意識到環境保護及治理問題的重要性,在“十一.五”規劃中,環境保護指標和經濟發展享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剛過去的十七大會議,國家亦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包括稅收、金融及排污收費方面都有政策配合,為集團發展環保業務帶來機會。
光大國際目前在內地擁有十多個環保相關項目。今年新增項目至今共三個,包括簽訂周村區新建污水處理廠、收購博興污水廠及改造江陰市污水處理項目。上半年投入營運的蘇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處理垃圾量二十一萬噸,上網電量四千六百多萬千瓦小時。蘇州沼氣項目上網電量超過九百萬千瓦小時,這兩個項目已經有計劃擴建。期內污水處理量超過一億三千萬噸,增長超過一倍。環保業務營業額4.7億元,按年增長47%,占總營業額90%。
另外,位于蘇州市光大環保靜脈園區的工業固體廢物填埋場、麥島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及宜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下半年相繼投入服務,將擴大環保業務的運營服務收益。
落實一個公布一個
陳小平表示,短期仍可能取得新項目,包括政府的投標項目或合作發展項目,但難以掌握落實的時間表,只得做到“落實一個、公布一個”。他解釋,每個項目落實前的準備工作都需要頗長時間,但一般在年底或年初可以有結果。
陳小平指出,蘇州的綜合環保項目光大環保靜脈產業園新的建設規劃大綱做好,正征求意見,估計未來三至五年建設完成,目標是建立全國第一個集中處置城市工業、生活固體廢物的環保產業園,并且成為教育與培訓的示范基地。他期望,隨著集團環保業務的推展,能夠把這個模式落實到其他城市。
伙大學培訓人才
目前,光大國際的環保項目全部位于山東省和江蘇省。陳小平表示,計劃以蘇州為中心,在長三角地區拓展,另亦有意在北京所在的環渤海灣,以及珠三角找尋發展機會。
陳小平指出,目前內地環保事業處起步階段。除了資金,人才尤其缺乏。為配合集團業務發展,光大國際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同濟大學訂立人才培養計劃,由大專院校向光大的管理人員實行定期及定點培訓,集團本身亦有向高級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提供培訓,提高員工質素。
陳小平表示,不害怕迎接挑戰,亦將主動面向挑戰。他認為,集團位于山東省淄博市的污水處理項目已經投入服務,采用的是1級A標準,在當地污水處理已經是一項挑戰。他解釋,淄博是老工業城市,水資源一向較差,排放亦以工業污水為主,污染物較多;如果淄博的污水處理都能夠達到1級A標準,其他城市的污水處理更不成問題。集團亦開設研發中心,今年已陸續安排十多個課題,包括各類廢物無害處理、國外技術引進等方面。
他指出,內地經濟正處高速發展,經濟可望保持雙位數字增長率,產生的廢物將有增無減,廢物處理費相信亦將是上升的機會較大。集團進入行業較早,建造同經營環保業務累積有豐富經驗,亦已參與開發內地技術及降低成本的技術研發,相信有助日后透過壓縮成本,增強競爭力。
非核心業務帶來凈現金流
陳小平表示,由于現金流充沛,暫時無意配股集資,截至上半年手頭現金7億元,資產負債比率下降到35%,負債水平偏低,需要時有空間向銀行借貸。
除了環保項目,集團仍擁有部分物業投資和基建路橋項目。陳小平表示,由于兩項業務可以帶來凈現金流,而且所需管理成本不多,暫無意出售。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