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消息,1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頒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下簡稱新《目錄》),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此前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將廢止。
新《目錄》提出促進產業調整、節能環保、調整單純出口鼓勵導向、協調區域發展、維護國家安全五大方面的具體調整措施。發改委和商務部表示,新目錄是引導外商投資方向的重要政策措施。對搞好宏觀調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將發揮積極作用。
在制造業領域,新《目錄》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新材料制造等產業;在環保領域,《新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鼓勵外商投資資源綜合利用;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領域,鼓勵國際經濟、科技、環保信息咨詢服務;在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及供應業,鼓勵海水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回收利用產業化,以及城市供水廠的建設、經營。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鼓勵綜合水利樞紐的建設、經營(中方控股),污水、垃圾處理廠,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廠(焚燒廠、填埋場)及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建設、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中的規定一樣,大城市燃氣、熱力和供排水管網的建設、經營(中方控股),被列入了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在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沒有和水行業相關內容。
由于新《目錄》政策屬于產業政策,所以對不同行業影響有所差異。有關人士認為,高附加值產業,比如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業,環保產業,外資或許會贏得機會,相關并購可能會增加,對上市公司而言也是利好。
以下為新《目錄》中和水相關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三、制造業
(十八)專用設備制造業
43. 節肥、節(農)藥、節水型農業技術設備制造
59. 污染防治設備開發與制造
62. 水生生態系統的環境保護技術、設備制造
63. 日產10萬立方米及以上海水淡化及循環冷卻技術和成套設備開發與制造
(二十二)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8. 安全生產及環保檢測儀器新技術設備制造
12. 環保檢測儀器的新技術設備制造:空氣質量檢測、水質檢測、煙氣在線檢測儀器的新技術設備,應急處理所需儀器和成套系統發展新型微分光學多組分析系統,自校準、組合式、低漂移、聯網遙測、遙控儀器及系統等
14. 水污染防治設備制造:臥式螺旋離心脫水機、膜及膜材料、10kg/h以上的臭氧發生器、10kg/h以上的二氧化氯發生器、紫外消毒裝置、農村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16. 環境監測儀器制造:SO2自動采樣器及測定儀、NOX及NO2自動采樣器及測定儀、O3自動監測儀、CO自動監測儀、煙氣及粉塵自動采樣器及測定儀、煙氣自動采樣器及測定儀、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測定儀、空氣中有機污染物自動分析儀、COD自動在線監測儀、BOD自動在線監測儀、濁度在線監測儀、DO在線監測儀、TOC在線監測儀、氨氮在線監測儀、輻射劑量檢測儀、射線分析測試儀
17. 水文數據采集、處理與傳輸和防洪預警儀器及設備制造
18. 海洋勘探監測儀器和設備制造:中深海水下攝像機和水下照相機、多波束探測儀、中淺地層剖面探測儀、走航式溫鹽深探測儀、磁通門羅盤、液壓絞車、水下密封電子連接器、效率>90%的反滲透海水淡化用能量回收裝置、效率>85%的反滲透海水淡化用高壓泵、反滲透海水淡化膜(脫鹽率>99.7%)、日產2萬噸以上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裝置、海洋生態系統監測浮標、剖面探測浮標、一次性使用的電導率溫度和深度測量儀器(XCTD)、現場水質測量儀器、智能型海洋水質監測用化學傳感器 (連續工作3~6個月)、電磁海流計、聲學多普勒海流剖面儀(自容式、直讀式和船用式)、電導率溫度深度剖面儀、聲學應答釋放器、遠洋深海潮汐測量系統(布設海底)
四、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及供應業
6. 海水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回收利用產業化
7. 城市供水廠建設、經營
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 國際經濟、科技、環保信息咨詢服務
八、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5. 綜合利用海水淡化后的濃海水制鹽、提取鉀、溴、鎂、鋰及其深加工等海水化學資源高附加值利用技術
7. 資源再生及綜合利用技術、企業生產排放物的再利用技術開發及其應用
8. 環境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
9. 化纖生產的節能降耗、三廢治理新技術
九、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 綜合水利樞紐的建設、經營(中方控股)
4. 污水、垃圾處理廠,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廠(焚燒廠、填埋場)及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建設、經營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