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是李白的故居,遺存有太白祠、隴西院、磨針溪、粉竹樓、名賢祠等古跡。近年來,又新建了太白碑林。隨著旅游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李白熱”的逐漸升溫,到青蓮鎮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為了進一步改善青蓮鎮的環境,建設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青蓮鎮黨委、政府決定修建一個污水處理廠。由于修建污水處理廠所需的資金巨大,單靠鎮財政投入只能是杯水車薪。于是,青蓮鎮邀請省市環保專家把脈。通過實地考察,專家們建議結合青蓮實際,在月圓村四社的盤江河灘上建設投資少、見效快的人工濕地,這樣既節約土地,還能使濕地污水處理與觀光旅游融為一體。全省首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省級示范工程建設很快提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和綿陽市環保局,針對青蓮鎮生活污水排放在水體中所占污染負荷比逐年上升的現狀,設計了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占地
在現場,記者看到污水首先經過輸水渠的格欄,隔除了漂浮物后,自動流入沉淀池,待大量泥沙沉淀后,再自行流入平行的兩套三級人工濕地塘。在人工濕地塘、床、溝系統里,栽種有耐污力強、凈水效果好的蘆葦、蘆竹、馬蹄蓮、睡蓮、昌蒲等水生植物。這些水生植物通過對污染物的吸附、氧化還原、微生物分解、揮發及吸收等作用,大部分污染物被降解成無公害物質,成為動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促進了植物的生長。經過塘、床、溝系統處理后的水流到氧化塘,再經卵石植物床過濾、凈化,流入集水渠,最后排入盤江主河道。
據抽樣資料顯示,現在青蓮鎮人工濕地出水口的水質,達到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B標準,出水口污染物較進水口污染物削減40—60%。看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確是個費省效宏的好工程!
專家評說
雍毅(四川省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青蓮鎮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工程與同樣是日處理生活污水1000噸的生活污水處理廠相比,工程投資僅為8%,運行費用僅為3%。因此,青蓮鎮的做法,對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小城鎮而言,具有較好的示范和借鑒作用。這些小城鎮可以利用大量存在的荒河灘地,建設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效果好的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系統,達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新聞來源 蜀龍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