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儀式現場
2007年10月27日,引溫入潮跨流域調水工程竣工通水儀式在北京市順義區舉行。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水務局局長焦志忠、發改委副主任柴曉鐘等領導出席了通水儀式,焦志忠局長在發言中說,該工程具有里程碑意義。
“引溫濟潮工程”是在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水務局的直接領導下,由順義區政府負責實施的“市政府重點工程”。它直接服務于順義新城和奧運水上運動中心所需的環境和景觀用水。
“引溫濟潮工程”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9月調試成功,經過1個月的試運行,今年十月交付使用。工程歷時6個月。
劣五類水在這里被凈化
本項目工程內容包括:污水凈化廠、引水輸水泵站和出水輸水管網建設,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引溫濟潮工程的核心工程,污水凈化廠其生產能力為10萬立方米/日,占地21畝,投資1.4億元(噸水投資1400元),運行費用1444萬元(噸水直接運行成本0.38元),由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承建和提供技術。該工程進水水源為溫榆河的劣五類水體,出水水質為地表水三類標準(總氮為15mg/l),出水實際監測指標值基本達到我國飲用水標準。為了確保本項目安全穩定的高標準水質,污水凈化廠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
何愿平副總裁在通水儀式上
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何愿平介紹說,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污水經過超高濃度的微生物分解后,采用孔徑只有0.1微米(相當于頭發絲的七百分之一)孔徑的中空纖維膜進行固液分離,清水再經過臭氧消毒,最后形成水質和生物安全性高的優質再生水。MBR工藝除了水質標準高、品質穩定、安全性高的突出特點外,還具有占地省(不到傳統方法的二分之一)、剩余污泥少(不到傳統方法的二分之一)、增量擴容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
工程所采用的中空纖維膜模型
進水與出水對比
“引溫濟潮工程”創造了多項第一,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工程,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凈化非達標河水并實現跨流域調度的調水工程,是我國最大的凈化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的污水資源化工程,也是北京2008奧運會最大的水環境改善工程。據了解,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膜處理系統,日處理污水能力為4萬噸,而次工程日處理能力達到10萬噸,排第一位。它的成功運行,標志著我國污水處理與廢水資源化技術達到了世界前列。同時,它為落實黨的十七大‘建設和諧社會和生態國家’精神、實施國家‘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政策、保護首都水環境、緩解首都水資源短缺提供了巨大的示范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水污染和水資源缺乏日益嚴重的今天,該工程的成功運行將使我國增強了戰略水源儲備選擇的能力,真正實現了“污水也是資源”戰略構想。
該工程每年可向干涸的潮白河輸送3800萬立方米的優質再生水,這對于在近期確保2008“奧運水上運動中心”周邊水環境和改善順義新城的生態環境起到關鍵的作用。
(中國水網現場報道)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