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照片)
2007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綜合辦公室主辦,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中心承辦的北京郊區新能源.新環境,新生活成果應用展覽在北京創業大廈隆重開幕,北京市副市長孫安民、牛有成等市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北京市農委、市科委、市建委、市規委、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發改委等相關委辦的領導也出席了開幕式。這個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郊區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很多技術應用處于全國的前列。
孫安民副市長在講話中指出,新能源、新環境和新生活,是首都農民追求的生活方式,也是政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時努力追求的目標。近年來,市政府有關部門以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為目標,針對北京市農村能源、資源和環境存在的關鍵問題,立足于自身的資源特點,從農村建筑節能、可再生能源應用、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污水處理等不同層面組織開展了研究與示范工作,切實降低了農民負擔,提高農村生活水平,推動了農村經濟與能源、資源,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發揮了科技進步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撐作用。
本次展會旨在展示北京市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以來,北京市郊區面貌的變化,總結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展會圍繞我市“亮起來,暖起來,循環起來”工程,通過新技術,新成果在郊區的推廣使用情況匯總以及各區縣新農村建設成果及案例,集中介紹北京市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本次展覽結束后,展會籌備組還將組織在13個郊區縣進行巡展,以加強廣大郊區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推動新技術、新成果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推廣使用。
根據統計,目前北京市各郊區縣各種作物的秸稈資源量約217.8萬噸、薪柴資源總量約158.5萬噸、各類畜禽糞污總量約3676.6萬噸。針對這些生物質,北京目前采用直接燃燒、固化成型燃燒、熱解氣化和沼氣利用等方式。北京地區農村的能源消費以商品能源為主,結合當地資源條件,推廣應用生物質能,以炊事為主,兼顧采暖。
(北京蟹島生態度假村環保水系圖)
農村水問題關注的焦點主要為“飲水解困”—“飲水安全”—“污水處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04年底我們已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困難,目前農村水務工作的重點已經轉向飲水安全和污水處理。北京市政府2005年投資5.2億元,集中解決了30萬農民飲水“氟、砷、氨氮、鹽”超標問題;2006年投入5.5億元,解決了32萬農民安全飲水問題;按照“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北京市農村全部實現安全飲水。截止2006年底,北京市郊區鄉鎮中心共有污水處理設施189處,設計污水處理總規模23.92萬立方米/天,其中集中處理設施設計處理規模15.49萬立方米/天,分散處理設施設計處理規模8.43萬立方米/天。村級共有污水處理設施415處,設計污水處理規模3.2萬立方米/天。(李建軍)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